藤原得悟不以为然:“青州繁华富庶,若我倭国也能如此,必然海晏河清!吏治能清明,不也是因为这个吗?倭国穷困,役人吏目自己都吃不饱,不搜刮平民,怎么养活自己的家人?”
虽说是贵族之后,但藤原得悟不太讲形而上的东西,他更喜欢汉人的这一套,讲经济,讲底层逻辑,而不是旧学儒家的那一套,甚至皇帝只要道德完备就会被上天垂怜,就能让百姓吃饱喝足,这都是很无趣,且无用的东西。
如果真有用的话,那么倭国现在应该是强国了。
毕竟如今的天皇道德上一定是个完人,天皇连肉都很少吃呢!
静子觉得眼前的男人说的有一些道理,但不太能说服她,她有些艰难地说:“可是在有钱的大宅子里,仆人们之间,仍旧会互相欺负,老女仆会欺负新女仆”
“那是因为规矩不够严苛!”藤原得悟这样以为,“见微知著,这户人家的家主,一定是个庸碌无能的人。”
好像有道理!静子觉得这个人很聪明。
藤原得悟问她:“你来青州以后,也恨倭国,恨你的故乡吗?”
静子摇头:“我不恨,家乡不是很好,但这不是我父母邻居的错,这是很复杂的。”
复杂——以前静子说不出这种话,她上了汉话班之后,终于明白强大和弱小的原因,都是很复杂的,人心也很复杂。
倭国很小,静子从前不觉得倭国小,那么大呢!
她到了青州才知道,倭国确实很小,虽然人不多,但能耕种的土地却不多,能让土地肥沃的肥料更少,所以倭国人不在乎“外面”怎么样,资源少,就必须要争抢。
争抢,才能活下去。
可争抢不利于天皇的统治,不利于地主的治理。
所以一代代的愚民,分化,分而治之。
穷既是原因,也是结果。
除非人们能不靠土地吃饭。
可怎么能不靠土地呢?就连大国如今都要不断补贴农户,倭国怎么补贴?
于是倭国只会剩下两种人,一种是老实的,能当牛做马,无论遇到什么都温顺的人,比如她和她的父母兄妹,一种是坏人,他们足够坏,也足够聪明,知道怎么欺负平民,又不会把平民欺负死。
其中容不下好人,以及不好不坏的人,这两种人早就死了。
藤原得悟看着静子,这是个还没有长成的“人”,她似乎懂很多东西,但都没有掌握到精髓,她没有自己的信念,仍旧是茫然的。
于是他笑着问:“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能让倭国变好吗?”
他已经感受到了父亲的痛苦,他明白了父亲的困境。
而他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想,他应该做点什么去帮助父亲,而父亲,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借口,一个可以把仇恨聚集过去的“人”。
静子或许是,或许不是,但没有关系,以后他会知道的。
“我想,你应该是想让倭国变好的,毕竟那是你的故乡,她养育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