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辽国之后,百姓们都变得很忙,有了倭国的白银后,百姓就变得更忙了。
似乎只要肯干,就能发财。
阮响也忙,她在忙着招待从各地出发到达青州的使臣,吐蕃各部都派了自己的使臣,连远方的黑汗,都派人来祝贺,而无数人都似乎在对她发问——你何时建国呢?你有了这大的地盘,你有了这么多百姓,官吏走卒,你的国号是什么?你的国都在哪里?
也是时候了。
“这个国号是谁想的?”阮响指着纸上的一段字,她眯着眼睛看过去,“昊天厚土德威菩萨应证圣智长元享五方共基之国,真是个人才。”
大概只有“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可以比拟了。
马二乐道:“什么长元五方?这都是什么?一看就是没好好念书。”
阮响的目光下移:“明?”
“战国时邹衍称金木水火土为五行,秦为水,崇黑,汉为火,以为炎汉。”
马二念着下面的解释:“我阮军开疆拓土,收复失地,继汉续唐之勇武,自以火为尊,其火烈烈,其明辉辉,正大堂皇!是以大明。”
“”阮响突然很想笑一笑。
大明?世界线收束了对吧?
“看看别的。”阮响翻了一页,拟国号这种事,阮响做没做,她手下的人也没做过,大家集思广益,最后集出来的国号都千奇百怪。
“鼎和?”阮响的目光落到了这两个字上。
她其实没读过太多这个时代的书,因此没想明白这两个字怎么能用到国号上。
好在官吏们都知道她,每个国号下面都有解释。
“战国时,九鼎便是九州,周易有云,鼎取新,此为革故鼎新,是以上承天意,下取民心,鼎生四足,稳而固,有国泰民安之意,和——政通人和,神人以和。”
阮响:“以器喻国,也不太好。”
马二点头:“我也这样想。”
但到底要拟一个怎样的国名呢?阮响几乎要抠破脑袋,怎么取都觉得不好。
阮响想起一个更容易理解的,叫所有人看见,哪怕是不通文墨,没读过书的人都能理解的国名。
“华夏百族之国。”阮响问马二,“怎么样?”
马二愣了愣:“不如叫炎黄子孙之国?”
两人互看一眼,都呆头呆脑地垂下眼眸。
赵翠花很给面子地说:“那我也能取一个,龙孙凤子之国?”
阮响却说:“百族,确实不大好,还是分了族。”
“华夏倒是很好。”阮响点头,“华夏民族之国。”
阮响再次点头:“不错,很好,就这个了。”
马二艰难地劝道:“阮姐,若不然再想一想?就算是不引经据典也也不能这么随意呀!”
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阻止阮响的想法。
华夏民族之国——以后旁人叫起来是什么?华国?华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