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些钱看着不多,实则也尽够了。
更别提有些村子,吏目带头建厂,家家户户除了种地还能干活,到了年关还能拿分红。
这样的村子里走出来的人,去哪儿都有人羡慕。
每个月都会来新人,官府招的,民间建筑队应招的,无数工人赶赴这一片热土,将自己的汗水留在这儿。
附近的村民们也终于意识到,在新官府的治理下,日子很过得!
“再攒攒,就能起一间屋子啦!”精明的妇人盘腿坐在床上,一遍又一遍的数着钱,她自从识了数以后,算学一路立刻精通了起来,尤其是在数钱的时候。
别说加减了,只要有关钱,乘数都会。
她眼睛一眯,看向旁边坐着喘气的丈夫,立刻趾高气昂起来:“俺说的吧?那些做工的就是有钱!不过卖些粗布,半月也比以前两年攒得多了,再这样攒下去,明年俺们家就能起一间大屋!”
村子的位子不好,这是没办法的,当年朝廷给划的,不过运气好的事,这里不是边关。
于是虽然苛捐杂税躲不掉,但日子还能艰难地过下去,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税官不来了,吏目也不来了,村子不必再交税,不必再给粮。
这自然很奇怪,第一年的时候,他们惴惴不安,以为是税官忘了他们,明年就要连本带利的把粮食拖走。
第二年的时候,他们想,税官不会真把俺们忘了吧?
第三年,谢天谢地,谢谢祖宗菩萨,希望税官再也想不起俺们!
他们照旧每日耕种,但是能攒下钱来了,有相熟的私盐贩子会卖盐来,赶集的时候能去附近的镇子买布料和针线,他们就安心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直到有生人远道而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朝廷已经没了——
朝廷啥时候没的?他们不知道哇!
怪不得税官不来了呢,原来不是把俺们忘了,是税官没啦!
村人们垂头丧气,哎,好日子才过了几年啊,这么快又要交税了,新朝廷不知道手黑不黑,好在之前攒了些钱和粮,还能支撑几年。
但新朝廷说,没税!
村人们不信,当官的惯会骗泥腿子。
没税,但是得上扫盲课。
村人们这下就信了——多少年的文盲了,上过两堂课以后都认为,上课是比下地更苦的活!种地是种惯了的,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种,但读书认字?祖宗没教过啊!
等他们回过头来的时候,工人们来了,都城开始修了。
聪明人开始频繁去找工人做生意。
在冬天的第一场大雪落下的时候,他们终于意识到。
原来当真改朝换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