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末法绿芒 > 第1章
剧烈的头痛像是要把颅骨撬开,喉咙里火烧火燎,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胸腔撕裂般的痛楚。
李凡艰难地睁开眼,映入眼帘的不是医院洁白的天花板,而是低矮、粗糙、被烟火熏得黝黑的木质房梁。一股混合着霉味、土腥味和某种淡淡草腥气的陌生空气涌入鼻腔,呛得他咳嗽起来,这又引发了全身更剧烈的酸痛。
他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硬得硌人的木板床上,身上盖着一件粗糙不堪、散发着汗味和阳光味道的麻布片。环顾四周,空间狭小昏暗,泥土夯实的地面,墙壁也是泥糊的,开裂处能看到里面的竹篾结构。一件简陋的陶罐摆在墙角,除此之外,家徒四壁。
“这是……哪儿?”他的声音沙哑干涩,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记忆的最后片段,是他作为农业技术员,在山区的扶贫村里指导农户防治水稻病虫害时,遇到了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巨大的轰鸣,翻滚的泥沙,然后就是一片黑暗。
难道被救了?可这环境……比那个贫困村还要落后一百年!
就在他试图挣扎坐起时,木门发出“吱呀”一声令人牙酸的响动,被推开了。
一个瘦小、黝黑、穿着同样粗糙麻衣、约莫七八岁的小男孩端着一个破口的陶碗,怯生生地探进头来。看到李凡睁着眼,他吓了一跳,小声嘟囔了一句李凡完全听不懂的话,扭头就跑,脚步声啪嗒啪嗒远去了。
语言不通?!李凡的心猛地一沉。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没过多久,脚步声再次响起,这次沉稳了许多。一个老人跟着小男孩走了进来。老人看上去有六七十岁,满脸深刻的皱纹如同干裂的土地,背有些佝偻,眼神浑浊却带着一丝警惕和探究。他也穿着打补丁的麻衣,但看起来稍微整洁些。
老人走到床边,看着李凡,用苍老而沙哑的声音说了几句话。语调奇特,音节拗口,李凡一个字都没听懂,只能茫然地摇头。
老人皱了皱眉,似乎也有些无奈。他指了指李凡,又指了指自己,缓慢地说:“石……根。”然后又指了指旁边的小男孩,“阿……木。”
李凡明白了,这是在介绍名字。他艰难地抬起手,指了指自己,用尽力气清晰地说道:“李……凡。”
老人——石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重复了一遍:“李……凡?”发音有些古怪,但勉强能听。
李凡点点头。
石根老人脸上的警惕似乎消散了一些,他对阿木示意了一下。阿木赶紧把那个陶碗端过来,里面是浑浊的、带着点绿色菜叶的糊状物,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说不清是香还是腥的味道。
石根老人接过碗,递到李凡嘴边,示意他吃下去。
李凡饿极了,也顾不得许多,就着老人的手,小口小口地吞咽起来。糊糊的味道很怪,粗糙拉嗓子,几乎没什么盐味,但一股暖流下肚,总算缓解了胃部的灼烧感和身体的虚弱。
吃完东西,石根老人又说了几句,比划着手势,似乎让他好好休息,然后便带着阿木离开了,轻轻带上了门。
李凡重新躺下,巨大的困惑和茫然淹没了他。穿越?这个词从他脑海里蹦出来,显得如此荒谬又不容置疑。看这建筑、衣着、语言、食物……他几乎可以肯定,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极其落后的古代世界或异世界。
接下来的两天,李凡就在这间小屋里休养。石根老人和阿木每天会送来两顿同样的糊糊和一些清水。通过简单的手势和重复的词语,他勉强学会了“水”、“吃”、“休息”等几个最基本的词汇,也知道了这个村子似乎叫做“黑石村”。
他能下床后,慢慢挪到门口向外望去。
这是一个贫穷到令人窒息的小村落。稀稀落落大概有二三十间类似的低矮土屋,散布在一片灰黄色的、看起来就缺乏生气的土地上。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植被稀疏的褐色山峦。村民们面黄肌瘦,衣着破烂,眼神麻木,像是一群在土地上缓慢移动的影子。田地就在房屋周围,里面的作物(看起来像是某种麦类或粟)长得稀稀拉拉,秆细叶黄,一看就知道严重营养不良。
李凡的心揪紧了。作为一个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技员,他太清楚这种景象意味着什么——贫困、饥饿、以及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
第三天,他感觉身体恢复了不少,决定出去看看。石根老人没有阻止,只是默默跟在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像是在监视,又像是在保护。
李凡走到最近的一块田地边,蹲下身,仔细查看土壤和作物。土壤贫瘠,砂石很多,有机质含量极低,板结严重。作物是类似小米的谷物,但品种极度退化,分蘖少,穗小得可怜,而且有明显的病虫害迹象。
他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捻开,又凑近看了看作物的叶片,眉头紧紧锁起。
石根老人看着他的动作,浑浊的眼睛里露出一丝疑惑。
李凡站起身,指了指土地,摇了摇头,用刚学会的词汇混合着手势,努力表达:“地,不好。庄稼,不好。吃的,少。”
石根老人听懂了大概,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他重重地叹了口气,用生硬的、夹杂着手势的语言回应:“地,石头多。天,不下雨。神,不保佑。”他指了指天空,又摇了摇头,神情绝望而麻木。
李凡沉默了。他看着这片绝望的土地,看着那些麻木的村民,再看看自己这双曾经在实验室里分析土壤成分、在田间地头推广高产技术的手。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蔓延。
他或许没有超能力,不会魔法斗气,但他是李凡,一个来自现代中国的农业技术员!他的知识,他的技术,就是他在这个陌生世界最大的依仗!
他要让这片土地,长出足够的粮食!
这个念头一起,仿佛一道光刺破了连日的迷茫和绝望。他的眼神不再涣散,重新聚焦,散发出一种石根老人从未见过的、充满生机和力量的光彩。
他再次蹲下,这次不再是单纯的查看,而是带着一种审视和规划的目光。他用手丈量着土地,观察着日照和风向,心里飞快地盘算着:首先要改良土壤,需要有机肥……这里肯定没有化肥,必须堆肥。水源是个大问题,需要找水或者引水……作物品种太差,必须选种,甚至尝试杂交……病虫害要防治……
千头万绪,但第一步,必须行动起来。
他猛地站起身,看向石根老人,眼神灼灼。他指着那些孱弱的庄稼,又指了指自己,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一字一句地,试图让老人明白:
“我。能让。地。长出。更多。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