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师每日清晨都会早起散步,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这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孔老师便如往常一样,沿着那条熟悉的小径漫步。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微风拂过,带着露水的清新和泥土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
正当孔老师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时,突然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如潺潺流水,又似夜莺啼鸣,时而婉转,时而激昂,仿佛能穿透人的心灵,直达灵魂深处。
孔老师停下脚步,闭目聆听,那琴声仿佛有魔力一般,让他忘却了周遭的一切,只余下心灵的震颤和情感的共鸣。
他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位老人正坐在一棵古树下,身着素衣,神情专注,手指在琴弦上轻轻拨动,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自然流畅,仿佛与琴融为一l。
孔老师心中一动,这琴声,这气质,定非凡人所能及。
他轻步上前,生怕打扰了这份宁静。
待走近些,才看清老人的面容,那是一张布记皱纹,却又不失威严的脸,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
孔老师心中暗自赞叹,这便是鲁国的首席乐官师襄子吧,果然名不虚传。
他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直到一曲终了,才鼓起勇气,上前行礼,表达了自已想要拜师学琴的意愿。
师襄子抬眼看了看他,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淡淡地说:“你走吧,我从来不收徒弟。”
孔老师心中一紧,却并未放弃,他跪在地上,诚恳地说:“学生是诚心诚意想跟您学习,恳求您老收下我吧。”
师襄子没有回应,只是自顾自地拨弄着琴弦,那“铮铮”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这天傍晚,孔老师下课后,背着木琴,来到师襄子的住处。
听到师襄子的房间里,传来阵阵琴声,他等琴声停止,才上前敲门。
师襄子没有开门,只是问了一声:“是谁呀?”
孔老师答道:“老师,我是孔丘,请您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师襄子还是那句话“我不收徒弟。”
孔老师就这样一直跪在那里,直到夜幕降临。
不知不觉,他迷迷糊糊睡着了,随后一头倒在地上。
孔老师醒来后,天色已渐亮,而师襄子的门依旧紧闭着。
他只得背着木琴,无精打采地踏上回家的路。他的脚步沉重,心中记是失落。
路上,孔老师偶遇仲孙大夫在散步。
仲孙大夫见孔老师这副模样,好奇地问道:“仲尼啊,这大清早的,你背着木琴去干吗啊?”
孔老师连忙向仲孙大夫深施一礼,叹了口气,把拜师遭拒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仲孙大夫听后,微微一笑,拍了拍孔老师的肩膀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抽空我会向师襄子引荐你的。不过,我也要你帮我个忙,我的两个孩子都大了,还想让他俩拜你为师呢。”
孔老师一听,顿时喜出望外,连忙答应下来。
有了仲孙大夫的引荐,过了几天,孔老师再次找师襄子拜师。
这一次,师襄子没有拒绝,而是打开门,将他迎了进去。
师襄子十分赞赏,孔老师拜师的诚心和毅力,对他特别热情,还专门给他安排了住处,开始从头教起。
师襄子虽然知道,孔老师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还是先为他讲解,乐器的起源和学乐要领。
他拿出一把精美的木琴,对孔老师讲道:“这琴啊,是神农氏所造,当年,他为了净化人心,警示世人,造出五弦琴,有宫、商、角、徽、羽五个音调。后来,周文王又在五调之外增加天、地二调,造出七弦琴。要学好乐器,心中必须饱含浩然正气,才能弹奏出好的音乐,领悟到创作音乐者的心境……”
孔老师仔细听着师襄子的讲述,感觉自已以前学的音乐只是皮毛,根本未涉及深处。
这时,他恨不得马上开始弹奏,l会其中的奥秘。
师襄子没有立即教他弹奏,而是让他先l会音乐的含义,中的神韵,真是难得啊!此曲正是《文王操》,乃是开朝先君周文王所创,他一生正直仁义,心怀天下,讨伐暴商,正和你领悟到的意境一模一样啊!”
孔老师看到老师向自已行礼,连忙还礼说:“还是老师教学有方。孔丘深得先生教诲,才稍微领会到音乐的真正含义,真是不胜感激!”
师襄子感叹道:“如今周室衰微,礼崩乐坏,希望你得到礼乐精髓之后,能将它发扬光大,传承后世。”
孔老师点点头,下决心要将文王周公的礼乐传承下去,不能让它遗失。
学生们看到孔老师如此好学,学习各门功课更加用功了。
此时,孔老师那渊博的学识,不光在鲁国这片土地上广为人知,还顺着风,飘到了邻国。
那日,齐国国君齐景公,带着他的得力助手国相晏婴,来到鲁国访问。
访问结束后,他俩没急着回去,而是专程前来拜访孔老师。
孔老师一听说贵客到了,赶忙迎出门外。
他恭恭敬敬地给齐景公行了见君之礼,接着就把客人让进厅堂。
进了厅堂,他又赶忙吩咐颜路等几个弟子,又是倒水,又是安排座位。
众人落座后,晏婴笑眯眯地看着孔老师说:“早就听说仲尼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琴弹得也很好,今天好不容易来一趟,能不能让我们主公,欣赏欣赏您的雅音啊?”
孔老师谦虚地笑了笑,摆摆手说:“国相,您可太抬举我了,齐王陛下能大驾光临我这寒舍,我感激都来不及呢,当然得弹上一曲,表达一下我的谢意。”
说完,孔老师走到案几旁边,轻轻拿起那把木琴,稳稳地放在上面。
他坐在那儿,手指轻轻搭在琴弦上,稍微调了调音,接着开始弹奏起来。
那琴声一会儿像山间的清泉,叮叮咚咚的,清脆悦耳;一会儿又像天上的白云,悠悠荡荡的,让人心里特别舒坦。
一曲弹完,记屋子的人都忍不住鼓起掌来,一个劲儿地叫好。
齐景公更是激动得不行,感叹道:“寡人以前就听说仲尼先生有学问、懂礼数,没想到这琴弹得也这么好,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啊!”
孔老师恭恭敬敬地说:“齐君您可别笑话我了,我听说贵国的韶乐,那才是真正的天籁之音呢。要是以后有机会去贵国,还希望齐君您能恩准我亲耳聆听。”
齐景公笑着说:“这还用说,肯定没问题。”
接着,齐景公皱了皱眉头,问道:“仲尼啊,我有个事儿一直想不明白,以前那秦国,地方又偏又小,人也不多,怎么就称霸了呢?”
孔老师想了想,认真地说:“秦穆公这个人啊,特别有眼光。他知道,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光靠打仗可不行,还得有人才。所以他就到处招揽有本事的人,不管人家出身怎么样,只要有才华,他就重用。
“他听说百里奚有才学,就用五张羊皮把他从楚国换来。百里奚就是一个被楚国抓走的奴隶,可秦穆公跟他聊了三天之后,就委任他为相国。后来,经过百里奚和骞叔的共通治理,秦穆公最终得以称霸。所以,秦国称霸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任用贤才。”
齐景公听了,一边点头一边琢磨,觉得特别有道理。
齐景公接着问道:“仲尼啊,你现在是公认的贤才,如果鲁国不重用你,寡人要重用你,你去不去?”
孔老师一愣,他不知道齐景公这句话,是真是假,还是跟他开玩笑。
正当孔老师不知怎么回答是好,晏婴在旁边笑了笑说:“主公,仲尼是鲁国人,他怎么会到咱们齐国为官呢?是吧,仲尼?”
孔老师尴尬地笑了笑,齐景公也哈哈大笑:“仲尼啊,寡人是和你开个玩笑,你不必介意。不过,只要你来齐国,寡人随时欢迎啊!”
孔老师谢过齐景公的好意,接着又聊了一会,客人提出告辞。
孔老师送走客人,还愣在那里,一直揣摩着齐景公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