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从未拥有,而是得到了梦想的一切,却与最初的那个你无关。
窗外的梧桐树叶又开始泛黄了,一片旋转着落在林晓的咖啡杯旁。她低头看了一眼,唇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这场景多么熟悉,仿佛很多年前,也有这样一片落叶,落在那个人的肩头。
太太,先生来电话说今晚可能会晚些回来,让您不用等他吃晚饭。管家李妈的声音将林晓从恍惚中拉回现实。
知道了。她轻轻点头,目光又重新投向窗外。
这座位于半山的别墅是江城最好的地段,从落地窗望出去,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轮廓和蜿蜒的江面。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江面,波光粼粼如铺满了碎金。
林晓抿了一口咖啡,苦涩中带着醇香。就像她的人生,外人只见其香,唯她自知其苦。
十五年前,她绝不会想到自己会过上这样的生活。
那时的她,挤在城中村十平米不到的出租屋里,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多吃一顿肉。而如今,她拥有着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一切:宽敞华丽的住宅、体贴多金的丈夫、聪明可爱的儿子,还有无数人羡慕的社会地位。
她得到了想象中的所有美好。
唯独那个人,不是他。
1
旧梦
晓晓,快起床!要迟到了!
林晓猛地从床上坐起,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又是那个梦。
梦里,她回到了十八岁,坐在陈默的自行车后座上,双手紧紧搂着他的腰。风吹起她的校服裙摆,也吹起她乌黑的长发。陈默一边奋力蹬着自行车,一边回头对她笑:抱紧了,我要加速了!
然后就是一阵天旋地转,刺耳的刹车声,重物落地的闷响。
以及,一片血红。
林晓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剧烈的心跳。这个梦魇如同鬼魅,十五年来如影随形。
怎么了又做噩梦了身旁的丈夫周文远被惊醒,关切地伸手打开床头灯,暖黄的光线瞬间驱散了黑暗。
没事,就是梦到了一些以前的事情。林晓勉强笑了笑,下意识地往丈夫怀里靠了靠。
周文远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安抚受惊的孩子: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别再想了。今天小宇开学,我们得精神点。
提到儿子,林晓的精神果然振作许多。她点点头,起身下床洗漱。
镜中的女人三十二岁,保养得宜,皮肤依然光滑紧致,只有眼角若隐若现的细纹透露了年龄的秘密。但那双眼睛,曾经被陈默形容为盛着整个星空的眼睛,如今却常常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忧郁。
林晓仔细地化妆,用粉底掩盖昨晚睡眠不足的痕迹,用口红提升气色。她深知作为周文远的妻子,形象有多么重要。
周文远,四十五岁,江城有名的企业家,白手起家创立了远航集团,业务涉及房地产、酒店和金融投资。他们相识于八年前的一场慈善晚宴,当时林晓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项目经理,负责周文远公司的广告提案。
他被她专业干练的气质和不经意间流露的脆弱感所吸引,展开了长达两年的追求。最终,林晓被他的真诚和耐心打动,答应了他的求婚。
婚礼轰动全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场豪门盛宴。报纸上用尽了郎才女貌天作之合这样的词汇,只有林晓自己知道,当她穿着价值百万的婚纱走向周文远时,心里浮现的却是另一个人的面孔。
妈妈!快点!我要迟到啦!楼下传来儿子周宇清脆的喊声。
林晓迅速整理好情绪,扬起一个明媚的笑容走下楼梯。
早餐桌上,周文远正在看财经报纸,八岁的周宇正笨拙地用筷子夹煎蛋,小脸上满是认真。
这一幕温馨美满,任谁看了都会羡慕。林晓站在楼梯口,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这就是她年少时梦想的生活——安稳、富足、被爱。可当这一切真实地呈现在眼前时,她却总觉得心里缺了一角。
妈妈,你怎么站在那里发呆小宇注意到她,歪着头问道。
林晓快步走过去,亲了亲儿子的额头:妈妈在看我们小宇怎么这么棒,都会自己夹煎蛋了。
小宇骄傲地挺起胸:我早就不是小孩子了!
周文远放下报纸,笑着看向妻儿,眼神温柔:好了,小大人,快吃吧,一会儿爸爸送你去学校。
耶!爸爸送我!小宇欢呼起来。
林晓看着父子俩互动,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周文远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给予这个家的关爱和安全感无可挑剔。她应该感到幸福,事实上,在大多数人眼中,她确实是幸福的。
早餐后,一家三口出门。周文远开车,小宇坐在后排兴奋地指着窗外的景物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林晓坐在副驾驶座上,安静地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
江城的变化很大,许多老建筑被拆除,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有些地方,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样子。
当车子经过江城一中时,林晓的心不由自主地揪紧了。校门口那棵老槐树还在,比十五年前更加粗壮茂盛。正值开学日,许多穿着校服的学生涌入校门,青春洋溢的脸上写满对未来的憧憬。
就像当年的他们。
怎么了周文远注意到她的失神。
没什么,就是看到一中,有点感慨。林晓轻声说。
周文远笑了笑: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们都这个年纪了。等小宇再大点,说不定也能考进一中呢。
林晓没有接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校门口。恍惚间,她似乎看到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的少年,推着自行车站在那里,朝她招手:晓晓,快点!
那是2007年的秋天,她与陈默的初遇。
2
初遇
2007年,江城一中高二3班。
林晓低着头走进教室,尽量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她是这学期刚转来的学生,父母双亡后,被姑姑接来江城抚养。姑姑家经济条件一般,能让她继续上学已是不易。
同学们,这是新转来的林晓同学,大家欢迎。班主任李老师简单介绍道。
教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林晓能感觉到无数目光投射在自己身上,有好奇,有审视,也有漠不关心。她穿着表姐淘汰的旧衣服,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明显短了一截,露出纤细的脚踝。
你就坐那里吧。李老师指着最后一排靠窗的空位。
林晓如释重负地快步走向座位,放下书包时才发现同桌正在睡觉,头埋在臂弯里,只露出一头乱糟糟的黑发。
第一节课是数学,老师讲的内容林晓大部分都跟不上。以前的学校教学水平有限,转学后她明显感觉吃力。正当她努力理解一个三角函数公式时,旁边的人动了动。
同桌醒了,抬起头揉了揉眼睛,露出一张清秀却带着倦意的脸。他看了一眼林晓,似乎有些惊讶自己有了新同桌,但什么也没说,只是打了个哈欠,从抽屉里摸出一本破旧的漫画书看了起来。
下课铃响后,前排一个胖乎乎的男生转过头来:嘿,陈默,作业借我抄抄!
同桌懒洋洋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皱巴巴的作业本扔过去:明天早上再还我,别被老师抓到了。
叫陈默的男生这才转向林晓,咧嘴一笑:新来的
林晓点点头,小声说:我叫林晓。
陈默。他简短地自我介绍,然后站起身,让一下,我出去透透气。
林晓赶紧侧身让他过去。看着他吊儿郎当离开教室的背影,她心里有些忐忑。这个同桌看起来不太好相处。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林晓发现自己错了。陈默虽然上课总是睡觉或者看漫画,但老师提问时总能准确回答问题;他看起来对什么都不在乎,却会在林晓找不到实验室时主动带路;当有调皮的男生取笑林晓的口音时,也是陈默一句话怼回去:说得好像你的普通话多标准似的。
一周后,林晓终于鼓起勇气问:你为什么不听课也能懂那么多
陈默正在看漫画,头也不抬地说:这些内容初中就学过了,没意思。
后来林晓才知道,陈默是全校有名的天才学生,初中时就获得过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但他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多病,他经常逃课去打工赚钱。
有一天放学后,林晓因为值日晚走了半小时。刚出校门,就看到陈默蹲在路边摆摊卖旧书和文具。
你怎么...林晓惊讶得说不出话。
陈默抬头看到她,有一瞬间的尴尬,但很快恢复如常:帮家里赚点钱呗。要不要看看给你打折。
林晓蹲下来,仔细翻看那些旧物。她注意到一套几乎全新的英语习题集,正是她需要的,但标价二十元,相当于她一周的午饭钱。
喜欢这个陈默拿起那本题集,送你了。
不行不行,这太贵重了。林晓连忙摆手。
陈默硬塞进她手里:反正我也用不上,放在这也是落灰。就当是同桌礼物。
最终林晓收下了题集,但坚持要把自己带来的饭团分给陈默一半:我自己做的,你别嫌弃。
两个少年少女坐在路边,分享着简单的食物。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情愫。
从那以后,林晓经常偶然多带一些食物,然后吃不完分给陈默。而陈默则会找各种借口帮助林晓学习,把她的数学成绩从及格边缘提升到了班级前十。
高二下学期的一个雨天,林晓因为没有雨具,躲在教学楼门口发愁。姑姑家离学校很远,她要走四十分钟才能到家。
愣着干什么上来。陈默推着自行车过来,拍了拍后座。
林晓犹豫了一下:雨这么大,你还是自己走吧。
别废话,赶紧的。我还要去打工呢,迟到了扣钱你赔啊陈默故意板起脸。
林晓这才小心翼翼地侧坐在后座上,一只手扶着车座下的金属杆。
抓着我的衣服,等下坡时别摔下去。陈默命令道。
自行车在雨中穿行,林晓一手举着陈默给的旧伞,另一手轻轻拽着他的衣角。少年的背脊瘦削却挺拔,为她挡住了风雨。那一刻,林晓感觉自己的心跳得厉害,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在心底滋生。
到了林晓姑姑家附近的小巷口,陈默停下来:就送到这儿吧。
林晓下车,把伞递还给他:谢谢,伞你拿着吧,别淋湿了。
陈默摇摇头:不用,我习惯了。明天见。说完蹬上自行车,冲进雨幕中。
林晓站在原地,看着那个背影消失在拐角处,久久没有移动。
高三那年,学习压力增大,但林晓和陈默的关系却越来越近。他们经常一起在图书馆学习,周末时陈默会骑车带林晓去江边,在那里她背书,他画画。
陈默有很高的绘画天赋,只是家里无力支持他专业学习。他的素描本上全是各种风景和人物,最近则多了许多林晓的肖像——低头看书的她,吹着江风的她,吃着冰淇淋的她...
你为什么总画我有一次林晓忍不住问。
陈默笔下未停,轻声说:因为好看啊。
林晓的脸瞬间红了。
高考前三个月,陈默的母亲病情加重,他不得不增加打工时间,经常缺席晚自习。林晓主动提出帮他补习落下的功课,每晚都会把老师讲的重点整理成笔记,第二天带给他。
一个周五的晚上,林晓等到晚自习结束也没见陈默来学校。担心他出了什么事,她按照之前偶然得知的地址,找到了陈默家。
那是一片待拆迁的旧城区,低矮的平房拥挤在一起。林晓在一间最破旧的屋子前停下,听到里面传来咳嗽声和陈默的安慰:妈,药马上就熬好了,您再坚持一下。
透过窗户缝隙,林晓看到陈默正蹲在煤炉前熬药,屋里家具简陋,墙上贴满了奖状。那一刻,她的眼睛湿润了。
第二天,林晓把自己所有的积蓄——五百三十六元七角,全部塞给陈默:先给阿姨看病,不够我再想办法。
陈默坚决推拒:我不能要你的钱。
算借你的,以后加倍还我。林晓坚持道,现在最重要的是阿姨的健康,还有你的高考。我们不能前功尽弃。
陈默看着林晓坚定的眼神,最终接过了那些零零整整的钱币,声音哽咽:晓晓,等我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
我相信你。林晓微笑着,眼中闪着泪光。
那是他们之间第一个近乎承诺的约定。
3
誓言
高考前的日子就像绷紧的弦,每个人都拼尽全力。林晓和陈默更是如此,他们知道,对于没有背景的他们来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填报志愿时,两人约定都报考北京的大学。陈默成绩优异,有望进入顶尖学府;林晓虽然稍逊一筹,但也有几所不错的学校可以选择。
到时候我们在北京租个小房子,周末我可以去做家教,你去画室兼职。林晓憧憬着未来。
陈默笑着揉揉她的头发:还要养一只猫,你一直想要的。
然后暑假我们去旅行,你去写生,我陪你。
两个年轻人依偎在江边,夕阳把江水染成金红色,美得不像话。陈默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简陋的纸盒,递给林晓。
这是什么林晓好奇地打开,里面是一条银色的手链,吊坠是一片小小的叶子形状。好漂亮!
我自己做的。陈默有些不好意思,叶子代表希望和成长。晓晓,无论将来发生什么,都要像叶子一样,向着阳光生长。
林晓珍重地戴上手链,举起手腕对着夕阳:我会一直戴着它,直到我们在北京重逢的那天。
高考终于结束,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林晓长舒一口气。她感觉自己考得不错,应该有希望考上第二志愿的学校。现在只等成绩公布,就能知道是否能与陈默同在北京了。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
高考结束后的第三天,陈默的母亲病情急剧恶化,被紧急送医。医生说需要立即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手术费需要五万元。
五万元,对于两个少年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陈默家的积蓄早已在长期的治疗中消耗殆尽,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过了。林晓拿出自己所有的压岁钱和打工攒下的钱,也只有两千多元。
怎么办怎么办在医院走廊里,陈默无助地蹲在地上,双手插进头发里。林晓从未见过他如此绝望的样子。
别急,总会有办法的。林晓轻声安慰,但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医院走廊。他是陈默的远房表叔周文远,在江城做生意,小有成就。陈默母亲昏迷前似乎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让护士帮忙联系了这个很少来往的亲戚。
周文远了解了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支付了手术费和后续治疗费用。
谢谢您,表叔,这笔钱我一定会还您的。陈默感激涕零。
周文远拍拍他的肩膀:先照顾好你母亲,钱的事不急。
手术很成功,陈默的母亲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需要长期休养和药物治疗。这意味着陈默不能离开江城去北京求学了,他必须留下来照顾母亲,同时打工偿还债务。
你去北京吧,不要管我。病床前,陈默对林晓说,我们不能都被困在这里。
林晓摇头:我也不去了,我留在江城陪你。
不行!陈默罕见地对林晓发了火,你必须去,为了我们两个人。等我安顿好妈妈,赚够了钱,就去北京找你。
林晓泪眼婆娑:那要等多久
一年,最多两年。陈默握住她的手,相信我,晓晓。这只是暂时的分别,我们的未来还很长。
最终,林晓妥协了。高考成绩公布,她如愿被北京一所高校录取,而陈默虽然分数很高,却只能选择江城本地的大学,方便照顾母亲。
离别的那天,陈默骑车送林晓去火车站。一路上两人都很沉默,空气中弥漫着不舍与忧伤。
站台上,陈默紧紧抱着林晓:每天都要给我写信。
嗯。林晓哽咽着点头。
不要看别的男生。
嗯。
等我,我一定会去北京找你。
火车鸣笛声响起,林晓不得不登上列车。透过车窗,她看到陈默一直站在站台上,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视野中。
她抚摸着手腕上的叶子手链,心里默念:我等你,无论多久。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林晓无时无刻不在思念陈默。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分享彼此的生活。陈默的信中总是充满希望:母亲的病情稳定了,他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兼职,教授的课题研究很有前景...
林晓把这些信珍藏在盒子里,每当想他时就拿出来重读。她坚信,不久的将来,陈默就会来到北京,实现他们的约定。
大一下学期的一天,林晓照常去信箱查看,却没有等到陈默的来信。一天,两天,一周...陈默突然音信全无。
林晓焦急万分,往陈默家打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她甚至打电话给周文远,对方只说陈默家里有些急事,具体不便透露。
一个月后,林晓终于收到了陈默的信。信很短,字迹潦草,仿佛在极度痛苦中写就:
晓晓,对不起。我不能去北京找你了。忘了我吧,你会遇到更好的人。祝你幸福。
林晓如遭雷击,不敢相信这是陈默写的话。她立刻买了回江城的车票,直奔陈默家。
然而,那里已经人去楼空。邻居说,陈默母亲病情复发,几天前去世了。处理完丧事后,陈默就离开了江城,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林晓失魂落魄地回到北京,整个人像被抽空了灵魂。她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陈默,但都石沉大海。那个曾经许诺永远不离开她的人,就这样从她的世界里消失了。
大二整整一年,林晓都沉浸在悲伤中。直到大三,在室友的劝说下,她才慢慢尝试重新开始生活。她努力学习,参加社团活动,甚至尝试与别的男生交往,但总是无法全心投入。
每个人都说时间能治愈一切,但林晓觉得,有些伤口永远不会真正愈合,只是被掩藏起来罢了。
毕业后,林晓留在北京工作。她的事业发展顺利,从一个普通职员做到项目经理,生活充实而忙碌。但感情上,她始终保持着距离,没有再真正爱上任何人。
直到八年后的那场慈善晚宴,她再次遇到了周文远。
4
重逢
2018年,北京的一场慈善晚宴上。
林晓作为广告公司的代表参加活动,目的是结识潜在客户。她穿着一身得体的黑色晚礼服,举止优雅,言谈得体,谁也看不出她出身贫寒。
林小姐,好久不见。一个温和的男声在身后响起。
林晓转身,看到一位穿着定制西装的中年男子,觉得有些面熟却一时想不起是谁。
我是周文远,陈默的表叔。还记得吗男子微笑道。
林晓恍然大悟:周先生!您好,确实好久不见了。
两人寒暄了几句,周文远赞赏地看着林晓:听说你现在在北京发展得很好,真是女大十八变啊。
您过奖了。林晓礼貌地回应,心里却因为听到陈默这个名字而泛起涟漪。
晚宴结束后,周文远主动提出送林晓回家。车上,他们聊起了这些年的经历。周文远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经把总部迁到了北京。
其实,我一直有关注你的动态。周文远突然说,通过一些共同的朋友。
林晓惊讶地看着他。
陈默离开前,曾经拜托我,如果你遇到困难,就暗中帮助你。周文远平静地说,他说这是他唯一能为你做的事了。
林晓的心猛地一紧:您知道陈默在哪里吗
周文远摇摇头:他母亲去世后,他就离开了江城,再也没有联系过我。我只知道他一开始去了深圳,后来就音信全无了。
林晓低下头,掩饰眼中的失望。
不过,我确实有一样东西要交给你。周文远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信封,这是陈默临走前寄给我的,嘱咐我在你大学毕业时交给你。但我觉得,现在或许是时候了。
林晓颤抖着接过信封,里面是一封信和一张银行卡。
信上写道:
晓晓,当你读到这封信时,可能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对不起,我违背了我们的约定,不能去北京找你了。母亲的离世让我明白,人生有太多无奈和变数,我不应该用承诺束缚你。
这张卡里有五万元,是我这些日子打工攒下的。其中两万是还你当年借我的钱,另外三万,算是我对你未来的祝福。希望你用它做点什么,让自己过得更好。
不要找我,不要等我。你值得更好的人生,而那人生里,不必有我。
永远爱你的,陈默。
泪水模糊了林晓的视线。原来这么多年,陈默一直在暗中关注着她,甚至托人照顾她。而他自已,却选择了消失。
他为什么这么傻...林晓哽咽道。
周文远轻声说:有时候,爱一个人不是占有,而是放手。陈默可能觉得,他的处境给不了你想要的未来。
那晚之后,周文远开始频繁联系林晓。起初只是偶尔一起吃顿饭,聊聊工作和生活。渐渐地,他们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话题和价值观。
周文远比林晓大十三岁,成熟稳重,体贴入微。他从不掩饰对林晓的好感,但也给予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知道林晓心里还有陈默的影子,但他愿意等待。
一年后的一个雨夜,林晓加班到很晚,走出办公楼时发现周文远的车停在路边。
你怎么来了林晓惊讶地问。
听说你加班,来接你吃饭。饿了吧周文远递给她一个保温盒,里面是她最喜欢的皮蛋瘦肉粥。
那一刻,林晓的心被触动了。这些年来,她一直渴望被关爱,被重视,而周文远用他的方式一点点融化了她心中的冰墙。
2019年春天,周文远向林晓求婚。没有盛大的场面,只是在一次普通的晚餐时,他拿出戒指,真诚地说:我不敢承诺能给你世界上最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我能保证,我会用余生呵护你,让你不再孤单。
林晓看着眼前这个温柔的男人,想到这些年来他对自己的好,缓缓点了点头。
婚礼筹备期间,林晓试着注销陈默给的那张银行卡,却意外发现里面不止五万元,而是整整二十万。银行记录显示,几乎每年都有一笔钱汇入账户,最近的一笔是在三个月前。
陈默还活着,而且一直在往卡里打钱!
林晓激动万分,立刻托人调查这笔钱的来源。几经周折,她终于得到消息:钱是从西北某省的一个小城汇出的,汇款人姓名确实是陈默。
林晓毫不犹豫地买了机票,飞往那座距离北京两千公里的小城。她要知道,为什么陈默要这样做,为什么他宁愿默默关注她,也不愿现身相见。
在那座风沙弥漫的小城里,林晓根据汇款银行的信息,找到了一家小小的画室。画室门口挂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默晓画室。
推开门,风铃叮当作响。一个背对着她的男人正在指导学生作画。听到声音,他转过身来。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尽管已经过去十一年,林晓还是一眼认出了他——陈默。他瘦了很多,脸上有了风霜的痕迹,但那双眼睛依然清澈如初。
陈默显然也认出了林晓,手中的画笔啪地掉在地上。学生们好奇地看着这对对视着的陌生人。
出去一下。陈默对学生们说,声音沙哑。
等画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时,陈默才艰难地开口:晓晓...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为什么林晓的声音颤抖着,为什么躲着我为什么给我钱却不现身
陈默低下头,良久才说:我看到新闻了,你要结婚了。周文远是个好人,他能给你我永远给不了的生活。
所以你就要一辈子躲在这里林晓环视这间简陋的画室,墙上有许多画作,大部分是风景,但有一幅很明显是依照记忆中的她画的。
陈默苦笑:这里挺好的,安静,适合画画。我教孩子们美术,偶尔也卖些自己的作品,生活简单但充实。
那为什么还要给我打钱
那是我欠你的。陈默抬起头,眼中有着深深的眷恋,晓晓,我的人生已经这样了,但你值得更好的。周文远能给你安稳的生活,能让你不再为钱发愁,能给你所有我无法给予的东西。
林晓泪流满面:所以你宁愿一个人在这里受苦
这不是受苦。陈默轻声说,知道你过得幸福,我就满足了。那些钱,就当是我送给你的结婚礼物。
林晓再也控制不住,冲上前抱住陈默:跟我回去,我们可以重新开始。
陈默轻轻推开她,摇头:太晚了,晓晓。我们走上了不同的路,回不去了。你应该拥有完整的人生,而不是和我一起背负沉重的过去。
data-fanqie-type=pay_tag>
无论林晓如何劝说,陈默都坚持自己的决定。最后,他几乎是将林晓推出了画室:回去吧,忘记我。祝你幸福。
画室的门在林晓面前关上,她听到里面传来压抑的哭泣声。她知道,这是陈默最后的告别。
回到北京后,林晓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终,她决定尊重陈默的选择,继续自己的生活。
婚礼如期举行,盛大而隆重。当周文远为她戴上戒指时,林晓默默地在心里与过去告别:再见了,陈默。谢谢你爱过我,也谢谢你还活着。
婚后的生活确实如陈默所说,安稳而富足。周文远是个体贴的丈夫,支持林晓的事业,尊重她的选择。两年后,他们有了儿子周宇,生活更加圆满。
林晓把那段青春往事深埋心底,只有在偶尔的梦境中,才会回到那个穿着校服的年纪,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搂着心爱少年的腰,仿佛能就这样一直走到天涯海角。
5
余波
妈妈,我们到了!小宇的欢呼声把林晓从回忆拉回现实。
车子已经停在实验小学门口,许多家长和孩子在校门口告别。周文远下车帮小宇拿书包,细心整理他的衣领:好好听课,爸爸下午来接你。
知道啦!小宇蹦蹦跳跳地跑进校门,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林晓望着儿子的背影,恍惚间仿佛看到多年前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少年。小宇的眼睛像极了陈默,清澈明亮,仿佛盛着星光。这是她从未对周文远说过的秘密。
回到车上,周文远没有立即发动引擎,而是温柔地握住林晓的手:还在想以前的事
林晓勉强笑了笑:只是有些感慨。
晓晓,我知道你心里一直有个人。周文远轻声说,我不问,不是因为不在乎,而是因为我尊重你的过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在一起,而且很幸福,不是吗
林晓惊讶地看着丈夫,没想到他如此敏锐和宽容。
谢谢你,文远。她真诚地说。
周文远笑了笑,发动汽车:今天公司有个重要会议,我得早点到。你先回家休息,昨晚没睡好,黑眼圈都出来了。
送周文远到公司后,林晓让司机开车回家。路上,她经过江城最大的美术馆,门口挂着巨幅海报——西北风情:陈默个人画展。
林晓的心猛地一跳:停车!
她下车走向美术馆,海报上的作者简介写着:陈默,生于1989年,江城人,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多年扎根西北,作品深刻反映当地风土人情...
是他,真的是他。而且他回到了江城。
林晓买了票,走进展厅。展厅里人不多,墙上挂着一幅幅西北风情的画作:苍茫的戈壁、淳朴的牧民、奔跑的骏马...每一幅都充满了力量和感情。
在展厅最中央,悬挂着一幅与众不同的画。画中是江南水乡的景色,一个穿着校服的少女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双手搂着前方少年的腰。夕阳西下,他们的身影被镀上一层金边。画的标题很简单:《青春》。
林晓站在画前,久久无法移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喜欢这幅画吗
她缓缓转身,看到陈默站在不远处。他比三年前更加消瘦,但精神看起来不错,眼里有着平静的光芒。
你回来了。林晓轻声说。
陈默点点头:美术馆邀请我来办展,就回来了。你呢过得好吗
很好。林微笑着说,丈夫体贴,儿子可爱,生活无忧。我得到了想象中的所有美好。
陈默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但很快被欣慰取代:那就好,那就好。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同时开口:你...
你先说。陈默示意。
林晓深吸一口气:你为什么一直不结婚
陈默看着那幅《青春》,轻声说:有些人,一旦遇见,就已经是生命的馈赠。不敢再奢求更多。
林晓的眼眶湿润了:你这又是何苦
不是苦,是选择。陈默转向她,微笑着,知道你在某个地方过得幸福,我就安心了。这些年来,我把所有想对你说的话都画进了画里,这也是一种寄托。
林晓想起周文远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在一起,而且很幸福。
她从包里取出一张银行卡,递给陈默:这是你这些年给我的钱,我一分没动。现在物归原主。
陈默没有接:那是我对你的祝福,收下吧。或者,如果你愿意,捐给需要帮助的学生,就像当年你帮助我一样。
林晓想了想,点点头:好,我会以我们两人的名义设立一个助学基金,帮助那些像我们当年一样需要帮助的学生。
陈默的眼中闪着光:谢谢你,晓晓。
他们又聊了一会儿,像老朋友一样分享这些年的经历。陈默在西北小城创办了一家艺术学校,专门培养有艺术天赋的贫困孩子。他说这就是他的人生意义。
临走时,林晓问:你会留在江城吗
陈默摇摇头:展期结束后就回去。那里更需要我。
林晓理解地点头:保重。
你也是。陈默顿了顿,轻声说,晓晓,能再见你一面,真好。
走出美术馆,午后的阳光明媚而温暖。林晓没有立即上车,而是步行到附近的江边公园。这里变化很大,但那个熟悉的长椅还在。
她坐在长椅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江面,想起许多年前,在这里,一个少年曾经许诺要让她过上好日子。
如今,她确实过上了好日子,只是陪在她身边的人不是他。
手机响起,是周文远发来的消息:会议结束了。小宇说想吃你做的红烧肉,晚上我下厨,你休息。爱你。
林晓微笑着回复:好,一会儿见。也爱你。
她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江面。微风拂过,仿佛带来了遥远的回声:晓晓,抱紧了,我要加速了!
泪水终于滑落,但林晓的脸上带着释然的微笑。
再见,陈默。再见,我的青春。
她转身走向等待她的车,走向她的现在和未来。那片叶子手链早已在岁月的流逝中丢失,但希望和成长的意义,却永远留在了她的生命里。
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过客,却留下了永恒的印记。而真正的爱,不仅是拥有,更是放手和祝福。
林晓得到了想象中的所有美好,唯独那个人不是他。但这或许就是人生,不完满,却依然美好。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江面,一如多年前的那个下午,两个少年并肩坐在江边,憧憬着遥不可及的未来。
时光荏苒,他们都已不再是当年的自己,但那份纯真的感情,将永远封存在记忆深处,如同江水中永恒倒映的落日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