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画廊时,暮色已经漫过落地窗。初夏把那杯没喝完的彩虹拿铁放在工作台边,咖啡香混着画布的油墨味,让她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
布展工作还停留在上午触电前的状态,几个画框歪歪斜斜地靠在墙上,地上散落着卷尺和胶带。初夏深吸一口气,试图集中精神整理,可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展厅里的其他人——今天加班的还有两个同事,他们身上同样飘着雾气。
负责灯光调试的老王,身边裹着一层沉甸甸的深灰色,像蒙着灰尘的旧毛毯。初夏记得他早上说女儿高考失利,正愁着复读的事。深灰色雾气随着他搬动灯架的动作微微晃动,偶尔会有细碎的黑色颗粒从雾里掉下来,像无声的叹息。
另一个实习生小林,身上则是明亮的鹅黄色,边缘还带着跳跃的橙色光点。她正哼着歌贴标签,手指轻快地在展品说明卡上滑动。初夏想起中午吃饭时,小林说暗恋的男生今天主动跟她打招呼了。原来开心的颜色,是这样温暖又活泼的。
“初夏姐,你没事吧?脸色还是不太好。”小林蹦蹦跳跳地跑过来,鹅黄色雾气随着她的动作扬起小小的弧度,“刚才老板打电话来,说不急着赶工,让你别太累了。”
“我没事,可能有点没缓过来。”初夏接过她递来的温水,指尖不小心碰到小林的手,清晰地感觉到那股暖意——不只是体温,还有她身上雾气传递出的轻松感。她低头在素描本上快速记录:
鹅黄色+橙色光点=开心/兴奋
深灰色+黑色颗粒=沉重/忧虑
小林好奇地探头看她的本子:“初夏姐在画什么呀?好像抽象画哦。”
“没什么,随手记点灵感。”初夏合上本子笑了笑,暂时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个秘密。她看着小林身上明快的色彩,突然想起医院里小张的橙黄色,试探着问:“你今天……心情特别好?”
“对啊!”小林眼睛一亮,脸颊微红,“初夏姐怎么知道?难道我把开心写在脸上了?”
初夏心里咯噔一下,原来色彩真的能反映情绪。她含糊地应着“看你状态就知道”,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扫过整个展厅。此刻她才发现,每个角落都飘着不同的色彩雾气,像一场无声的色彩交响乐——焦虑的灰蓝、疲惫的灰紫、专注的深棕、期待的浅粉……原来每个人都带着这样的“情绪标签”,只是以前她从未看见过。
加班到九点,展厅终于恢复了整洁。初夏送走同事,独自留下来检查最后的细节。画廊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鸣。她靠在墙上松了口气,这才后知后觉地感到疲惫。
低头时,她意外地在玻璃展柜的反光里,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以及倒影周围萦绕的色彩。
那是一团淡淡的蓝紫色雾气,边缘有些模糊,像被水打湿的水彩。雾气里偶尔会闪过细碎的白色光点,随着她的呼吸轻轻起伏。初夏愣住了,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反光里的蓝紫色也跟着晃动,像是在回应她的动作。
“这是……我的情绪?”她喃喃自语。蓝紫色是什么意思?疲惫?迷茫?还是触电后的不安?
她拿出素描本,对着反光小心翼翼地画下自己的情绪色彩,旁边打了个大大的问号。画完后,她盯着那团蓝紫色看了很久,突然想起咖啡馆那个男人说的话——“你身上的灰蓝色都快滴下来了”。
难道他也能看见?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初夏按了下去。不可能吧,哪有这么巧的事。也许只是巧合,他刚好看出了她的疲惫,用“灰蓝色”打了个比方而已。
可心里的好奇却像藤蔓一样疯长。她拿出手机,搜索“心间暖阳咖啡馆”,页面跳出来几张图片,其中一张是吧台的照片,那个戴金框眼镜的男人正在做咖啡,侧脸线条干净利落。图片配文:“老板陆泽宇的拉花堪称艺术品,据说能根据客人心情调整口味~”
陆泽宇。初夏默念着这个名字,指尖在屏幕上轻轻点了点。
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初夏路过画廊门口的海报墙,上面贴着下周画展的宣传海报,主题是“城市情绪”。她停下脚步,看着海报上用抽象色彩绘制的城市剪影,突然觉得这个主题变得无比鲜活。
以前她只能通过画笔想象情绪的样子,而现在,她能真真切切地“看见”它们。
走出画廊时,夜风格外凉爽。初夏抬头看向夜空,星星被城市的灯光遮得有些模糊,但她仿佛能看见空气里流动的、淡淡的色彩——路灯是温暖的橙黄,霓虹灯是跳跃的玫红,远处居民楼的窗户里,透出各家各户不同的情绪光斑。
她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里的素描本。不管这能力是怎么来的,不管陆泽宇是不是同类,她都想弄明白这些色彩的秘密。
路过便利店时,初夏买了一瓶牛奶。付款时,她看见收银员阿姨身上飘着疲惫的灰紫色,便多说了一句:“阿姨,您辛苦了,早点休息呀。”
阿姨愣了一下,随即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里漾开温暖的光:“谢谢你呀小姑娘,听你这么说,我都不累了。”
初夏走出便利店,回头看了一眼,发现阿姨身上的灰紫色淡了些,边缘泛起了浅浅的暖黄。她低头在素描本上写下:
善意能让色彩变温暖。
然后脚步轻快地走向地铁站,这一次,她不再害怕那些飘在身边的彩色雾气,反而觉得,这个被重新调色的世界,好像多了一份温柔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