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厂区里的气氛和往常有些不同。
平时总是踩点上班的工人们,今天早上七点半就陆续到齐了。
车间里的机器声比平时更加有力,连那台老旧的冲床都仿佛年轻了几岁。
“王师傅,听说这个月工资真的按新标准发?”
年轻的小李一边组装收音机,一边压低声音问道。
“应该是真的,昨天财务科的小王都在算账呢。”
王师傅手上的活没停,但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
“我上个月焊了八百二十块电路板,按新标准算,能拿到七十多块钱。”
车间里的其他工人听到这话,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平时需要两个人抬的材料,现在一个人就扛起来了。
质检员小刘发现,这几天送过来的半成品,合格率比以前高了整整一成。
办公楼里,财务科的小王正在埋头计算工资表。
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厚厚的账本翻得哗哗作响。
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不时用袖子擦一擦。
“小王,算得怎么样了?”
林涛推门走进财务科。
“林厂长,您来了。”
小王连忙站起身,将手中的计算器放在一边。
“工资表基本算完了,按照新标准,这个月工人们的平均工资比上个月高了十八块钱。”
林涛走到小王身边,仔细看着工资表上的数字。
密密麻麻的名单,每个人后面都跟着一串数字。
王红旗,72元;李建国,69元;刘志勇,58元。
这些数字在1979年的春天里,显得格外亮眼。
“账上的钱够吗?”
林涛问道。
“勉强够,不过余额就不多了。”
小王翻开账本,指着最后一行数字。
“发完这个月的工资,账上只剩下不到三万块钱了。”
林涛点点头,心里在默默计算着。
按照目前的销售情况,三万块钱最多能撑两个月。
如果不能尽快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厂子很快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红星,分析当前市场上收音机的销售渠道有哪些?”
林涛在心里无声询问。
“分析完成:当前主要销售渠道包括国营百货商场、供销社、电器专卖店,以及少量私人经销商。建议重点开拓百货商场直供渠道,可绕过中间商,提高利润空间35。”
下午两点,林涛带着王红林走出了厂门。
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市里最大的百货大楼,那里是整个海峰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春日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几个推着自行车的售货员匆匆走过,车筐里装着各种商品。
远处的钟楼传来整点的钟声,几只燕子从屋檐下飞过。
百货大楼是一座四层的砖混结构建筑,外墙贴着白色的瓷砖,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门口挂着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
楼前的广场上停着几辆解放牌卡车,工人们正在卸货。
“林厂长,您好。”
电器柜台的柜长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梳着齐耳短发,穿着一身蓝色的工作服。
“听说您要来谈合作的事?”
“张组长,久仰大名。”
林涛和她握了握手。
“我们厂想和百货大楼建立直接的供货关系。”
张柜长领着他们到了柜台后面的小办公室。
办公室很小,只有两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墙上贴着各种商品的价格表,角落里摆着一台老式的收音机,正在播放着样板戏。
“林厂长,说实话,我们这里不缺收音机。”
张柜长给他们倒了茶,坐在对面。
“光是天津、上海的厂家,就有十几家在供货。”
“我们的产品有什么不同呢?”
王红林有些急躁。
“质量。”
林涛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台收音机,放在桌上。
“这是我们最新生产的产品,合格率达到了96以上。”
张柜长半信半疑的打开收音机,旋转着调谐旋钮。
清晰的广播声立刻填满了整个办公室,没有一丝杂音。
她又试了试音量旋钮和波段开关,每个功能都运转正常。
“确实不错。”
张柜长点点头。
“不过价格呢?”
“出厂价二十五元,比其他厂家低三块钱。”
林涛说道。
张柜长的眼睛亮了一下。
在这个年代,三块钱的差价足以决定一个产品的市场前景。
“林厂长,您这个条件确实很有吸引力。”
张柜长放下收音机。
“不过我们这里有个规矩,新产品要先试销一个月,如果销量好,才能正式合作。”
“试销没问题,我们先供应五十台。”
林涛很干脆的答应了。
“那就这么定了。”
张柜长站起身,和林涛又握了一次手。
“明天您就可以送货过来。”
走出百货大楼,林涛心里松了一口气。
虽然只是五十台的小订单,但这是开拓新销售渠道的重要一步。
如果试销成功,后续的订单量将会几倍增长。
“涛哥,咱们接下来去哪里?”
王红林问道。
“供销社。”
林涛看了看手表,现在是下午三点半。
“趁着还有时间,多跑几个地方。”
傍晚时分,两人回到厂里。
夕阳西下,厂区里一片寂静。
车间里的工人们已经下班,只有几扇办公室的窗户还亮着灯。
“涛哥,今天跑了四个地方,有三个都有意向合作。”
王红林在办公室里总结着今天的收获。
“如果都谈成了,每个月至少能多销售两百台收音机。”
林涛点点头,拿起桌上的计算器开始算账。
两百台收音机,按照每台净利润八元计算,一个月就是一千六百元的额外收入。
虽然不多,但足以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
“红星,分析扩大销售规模后的资金流状况。”
林涛在心里询问。
“分析完成:按照当前销售增长趋势,预计两个月后可实现正向现金流,六个月后累计盈利可达十二万元。建议继续扩大销售网络,同时控制生产成本。”
夜深了,厂区里已经没有了人声。
林涛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桌上摆着一摞厚厚的销售合同。
通过百叶窗的缝隙,他看到远处的街灯发出昏黄的光芒。
几只野猫在垃圾箱旁觅食,偶尔传来汽车远去的声音。
明天就是发工资的日子,工人们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
产量在稳步上升,质量也在持续改善。
但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要想让厂子真正摆脱困境,必须在销售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林涛拿起钢笔,在纸上写下了下个月的销售目标:五百台。
这个数字在昏暗的灯光下,既是希望,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