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康熙的身影出现在坤宁宫时,看到的就是承祜抱着弟弟读书的那一幕。他脚步一顿,心头那点莫名的烦躁,瞬间被眼前的景象冲刷得一干二净。
“皇阿玛。”承祜察觉到动静,抱着弟弟起身行礼,动作轻柔,生怕惊醒了怀里的小家伙。
“免了。”康熙走上前,声音不自觉地放低了许多。他先是看了看睡得正香的小儿子,然后目光便胶着在了承祜身上,“今日感觉如何?带弟弟可还习惯?”
承祜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面上却是一派乖巧懂事:“回皇阿玛,弟弟很乖,儿臣也学到了很多。额娘说,这便是手足之情。”
康熙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一旁含笑的赫舍里氏,语气温和:“皇后气色看着好了许多。”
“托皇上的福,也多亏了承祜。”赫舍里氏的笑容发自真心,“有承祜在,臣妾这心里,踏实多了。”
这一晚,康熙没有回乾清宫,而是留在了坤宁宫用膳。
膳桌上,小保成中途醒来哭闹,承祜熟练地接过轻声哄着,喂了奶小家伙很快又在他怀里安然睡去。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混乱。
康熙和赫舍里氏,就像一对最寻常的父母,看着能干的大儿子照顾着小儿子。没有君臣之礼的隔阂,没有朝堂政务的烦忧,气氛是前所未有的温馨。
康熙忽然发现,这样的坤宁宫,竟比他那威严肃穆的乾清宫,要有人气得多。
于是,第二天,康熙处理完政务,又顺路来了坤宁宫。
第三天,他甚至直接把几本紧要的奏折带到了坤宁宫批阅,美其名曰“不想错过四阿哥醒来的任何瞬间”。
起初,坤宁宫的宫人们还战战兢兢生怕伺候不周,但渐渐地他们也习惯了。皇上似乎只是想在这里待着,看着太子殿下抱着二阿哥,或是和皇后娘娘说几句闲话。
帝王身上的那股生人勿近的凛冽气场,在这个充满了奶香和亲情的空间里,被中和得所剩无几。
一日黄昏,保成睡得沉,承祜便在一旁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他运笔沉静,神情专注,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侧脸,勾勒出完美的轮廓,竟让人生出一种神子在人间的错觉。
康熙和赫舍里氏并肩坐在不远处,难得地没有谈论孩子,而是说起了年少时在宫中初见的场景。
“那时候,你还不是皇后,朕也还未亲政,总觉得看谁都像是鳌拜的眼线。”康熙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追忆的感慨。
赫舍里氏掩唇轻笑:“臣妾当时也怕得很,见着皇上,腿肚子都打颤。”
“现在不怕了?”康熙侧头看她,眼中竟带了一丝难得的笑意。
“有承祜和保成在,臣妾什么都不怕了。”赫舍里氏的目光,温柔地落在两个儿子身上,随即又回望康熙,那双美丽的眼眸里,水光潋滟,情意绵长。
康熙的心,蓦地一动。
他有多久没有和自己的妻子这样心平气和地聊起过去了?他们是少年夫妻,是政治盟友,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母,却在日复一日的君臣身份中,渐渐遗忘了最初的那份情谊。
而现在,因为承祜的存在,坤宁宫和乾清宫似乎才真正有了家的样子。
承祜一边写字,一边用余光感受着身后的气氛。
【系统提示:‘亲和光环’影响范围内,家庭和睦度提升15。检测到关键人物‘玄烨’与‘赫舍里’之间情感链接得到强化。】
承祜的笔尖微微一顿,随即了然。
果然,父母是真爱,孩子是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