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暴雨前夕:乌云压城
凌晨两点半,宋庄镇政府办公楼的灯光穿透雨幕,像黑夜里孤悬的星。三楼会议室里,中央空调的嗡鸣被窗外渐密的雨声盖过,李华盯着墙上电子屏里不断跳动的气象数据,指节因用力按压桌沿泛出青白。他面前的搪瓷杯里,褐色的药渣沉在杯底,最后一口姜汤早已凉透,喉间的灼痛感却愈发清晰
——
这是连续第四天被感冒缠上,每一次咳嗽都像有刀片在刮擦气管。
书记,气象站第三次发来红色预警,预计未来
24
小时降雨量将突破
200
毫米,潮白河水位可能超保证水位
1.2
米。
办公室主任王强抱着一摞文件推门进来,雨水顺着他的裤脚在地板上洇出深色痕迹,西堤、东湾、北洼三个临河村的转移预案已经拟好,您看看是否需要调整。
李华抬手揉了揉发紧的太阳穴,视线扫过文件上密密麻麻的村落名单,西堤村那行字让他顿了顿。三年前他刚到宋庄镇任职时,曾在西堤村住过半个月,村里大多是像张大爷那样的留守老人,最高的房子也只有两层,一旦洪水漫进村子,后果不堪设想。他抓起笔在
西堤村
旁画了个圈,笔尖用力戳破了纸页:转移时间提前两小时,凌晨五点前必须完成首批老人和孩子的撤离。通知各村支书,现在就挨家挨户敲门,不能落下一个人。
可村里的路已经开始积水了,有些老人不愿意走......
王强的声音带着犹豫。李华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抓起搭在椅背上的防汛服,拉链拉到一半忍不住咳嗽起来,弯着腰咳了足足半分钟,才直起身抹了把嘴角:我去西堤村,柳镇长那边你联系了吗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门被撞开,柳德利浑身湿透地闯进来,军绿色的防汛服上沾着泥点,安全帽的系带还在滴水。他把手里的卫星电话往桌上一放,声音带着跑后的喘息:应急物资仓库那边已经装车了,冲锋舟、救生衣、食品和药品都齐了,就是......
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张家湾镇那边传来消息,董副镇长在排查危化企业时发现康达化工厂的苯罐区有渗漏风险,他们人手不够,想让咱们派些人过去支援。
李华接过纸条,指尖触到纸面上的水渍,冰凉的触感让他清醒了几分。康达化工厂距离宋庄镇不到十公里,一旦苯罐发生泄漏,洪水会把有害物质带到下游,不仅威胁两个镇的村民安全,还会污染潮白河水源。他掏出手机拨通石宝玉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电流的杂音,过了好一会儿才传来石宝玉沉稳的声音:李书记,我正盯着监控呢,通州这边已经有三条路被淹了。
石局,麻烦你从公安队伍里抽调二十名警力,支援张家湾镇的董副镇长,康达化工厂的危化品排查不能出半点差错。
李华的声音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另外,你那边要是有多余的救援设备,也调一些过去,安全第一。
挂了电话,李华抓起桌上的扩音器,按下开关时,电流声刺啦作响。他清了清沙哑的嗓子,目光扫过会议室里陆续聚集的工作人员:现在开始,所有人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柳镇长,你带领第一救援组去东湾村和北洼村,重点转移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王主任,你留在指挥中心,负责协调物资调配和信息汇总;我带第二组去西堤村,务必在天亮前把村民都转移到安置点!
他话音刚落,窗外的雷声突然炸响,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办公楼前停放的救援车辆。李华把扩音器递给王强,弯腰系紧防汛靴的鞋带,靴筒里的暖宝宝已经失去了温度,他却丝毫不在意。临出门前,王强追上来塞给他一盒感冒药:书记,您记得吃,别硬扛着。
李华接过药盒揣进怀里,冲他摆了摆手,大步走进雨幕。冰冷的雨水砸在脸上,他却觉得脑子比刚才清醒了许多。西堤村的方向,隐约传来狗吠声,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村民们都安全带出来。
2
洪流中的逆行:生死救援
凌晨四点,西堤村的村口已经积起了没过脚踝的水。李华带领的第二救援组刚到村口,就看到村支书老赵举着手电筒在路边张望,雨水顺着他的皱纹往下淌,脸上满是焦急:李书记,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村里还有十几位老人不愿意走,说要守着房子和庄稼。
李华跟着老赵往村里走,脚下的土路变得泥泞不堪,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力气。村里的路灯早就灭了,只有救援队员们的手电筒在黑暗中晃动,照亮了被雨水冲刷的院墙和歪斜的柴禾垛。走到张大爷家院门前时,李华听到院子里传来咳嗽声,他推开虚掩的木门,看到张大爷正坐在屋檐下,怀里抱着一个旧相框,相框里是他和老伴的合影。
张大爷,快跟我们走,洪水马上就要漫进村子了!
李华走上前,试图扶起张大爷。张大爷却固执地推开他的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不舍:我不走,这房子是我和老伴儿一辈子的心血,我走了,房子怎么办地里的玉米还没收割呢......
李华蹲下身,看着相框里笑容慈祥的老人,心里一阵发酸。他知道,对于张大爷这样的老村民来说,房子和土地就是他们的命。他轻声说:张大爷,房子没了我们可以再建,庄稼没了我们可以再种,可要是您出了事儿,就再也见不到这些了。您跟我们去安置点,那里有吃的、有住的,等洪水退了,我们一起回来重建家园,好不好
这时,远处突然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紧接着是村民的呼喊声。老赵脸色一变:不好,可能是村东头的老桥塌了!
李华心里一紧,拉起张大爷:张大爷,不能再等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他示意两名救援队员过来,小心翼翼地把张大爷扶上担架,往村口的救援车跑去。
刚跑出没多远,李华就看到前面的路面已经被洪水淹没,水流湍急,裹挟着树枝和杂物。一名救援队员不小心脚下一滑,差点掉进水里,幸好旁边的人及时拉住了他。李华让队员们手拉手组成人墙,慢慢往前走,他走在最前面,用手电筒探路,每一步都踩得格外小心。
就在这时,他听到不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他顺着声音望去,看到一棵大树下,一个小女孩正抱着树干发抖,洪水已经淹到了她的膝盖。不好,有孩子被困!
李华大喊一声,不顾水流的冲击,奋力向小女孩跑去。水流越来越急,他的防汛靴里灌满了水,每走一步都无比艰难。
靠近小女孩时,李华才发现她的脚被树枝缠住了,吓得哇哇大哭。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解开树枝,把小女孩抱在怀里:别怕,叔叔带你去安全的地方。
小女孩紧紧抱住他的脖子,哭声渐渐小了。李华抱着孩子往回走,洪水已经淹到了他的腰,他只能一步步摸索着前进,生怕脚下踩空。
当他把孩子交到队员手里时,才发现自己的胳膊被树枝划开了一道口子,鲜血混着雨水流下来。他顾不上处理伤口,又转身冲进洪水中,去寻找其他被困的村民。
与此同时,柳德利带领的第一救援组正在东湾村展开救援。东湾村的情况比西堤村更严重,部分房屋已经开始进水。柳德利站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指挥队员们用冲锋舟转移村民。他看到不远处的一栋二层小楼里,有一位老人正趴在窗口呼救,洪水已经淹到了一楼的窗台。
快,把冲锋舟开过去!
柳德利大喊着,和两名队员一起推着冲锋舟向小楼靠近。冲锋舟在洪水中颠簸不定,好几次差点被浪打翻。靠近小楼时,柳德利让队员们稳住冲锋舟,自己则抓住窗台爬了上去。老人已经吓得浑身发抖,柳德利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扶到冲锋舟上,又返回屋里检查是否还有其他人。
就在他准备下冲锋舟时,突然听到
咔嚓
一声,二楼的横梁因为被水浸泡开始断裂。柳德利心里一惊,赶紧跳上冲锋舟,刚离开小楼,就看到二楼的屋顶塌了下来,溅起巨大的水花。他后怕地拍了拍胸口,对队员们说:快,赶紧把老人送到安置点,这里太危险了。
冲锋舟行驶到半路时,柳德利发现前面的水面上漂浮着一辆汽车,车窗里隐约有个人影。他让队员们把冲锋舟开过去,靠近后才发现车里有一位孕妇,脸色苍白,看起来非常虚弱。嫂子,你别害怕,我们这就救你出来!
柳德利一边安慰孕妇,一边让队员们用工具砸车窗。
车窗砸开后,柳德利小心翼翼地把孕妇从车里抱出来,发现她的腿已经有些浮肿。他让队员们在冲锋舟上铺好毯子,把孕妇安置好,又从包里拿出一瓶矿泉水递给她:嫂子,喝点水,保持体力,我们很快就能到安置点了。
孕妇接过矿泉水,眼里含着泪水: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柳德利笑了笑: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把你安全送到地方。
此时,石宝玉正在通州区公安指挥中心忙碌着。监控屏幕上,各个受灾点的画面不断切换,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每一个画面,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险情。报告石局,光明路有一位老人被困在自家屋里,洪水已经淹到了老人的床沿,情况危急!
一名民警跑过来汇报。
石宝玉立刻拿起对讲机:第三小组,立刻前往光明路,救援被困老人,注意安全!
他放下对讲机,又拨通了消防部门的电话:喂,是消防大队吗光明路有救援任务,需要你们的支援。
挂了电话,石宝玉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瓢泼的大雨,心里十分焦急。他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十多个小时,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却丝毫没有睡意。他知道,此刻有很多人正等待着救援,他不能有丝毫松懈。
没过多久,第三小组传来消息,老人已经成功获救。石宝玉松了一口气,刚想喝口水,又接到了新的任务
——
一辆消防车在救援途中陷入了泥潭,需要调派工程机械车过去支援。他立刻联系相关部门,协调工程机械车前往救援,同时叮嘱消防队员注意自身安全。
3
危急时刻:险象环生
清晨六点,董振瑞带领的排查小组已经在张家湾镇的危化企业间奔波了三个多小时。康达化工厂的大门前,积水已经没过了膝盖,董振瑞踩着水走进厂区,刺鼻的化学气味扑面而来。技术员小王戴着防毒面具,手里拿着检测仪,快步迎了上来:董副镇长,您可来了!苯罐区的水位还在上涨,刚才检测仪显示有微量渗漏,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董振瑞皱紧眉头,跟着小王往苯罐区走去。远远地,他就看到几个巨大的苯罐矗立在雨中,罐区周围的积水已经漫过了防护堤,水面上漂浮着一层淡淡的油膜。他接过小王递来的防毒面具戴上,走到苯罐旁仔细查看,发现罐底的阀门处有细小的水珠渗出,虽然暂时没有大规模泄漏,但情况已经十分危急。
立刻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工人用沙袋加固防护堤,同时关闭苯罐的进出阀门,防止更多的苯泄漏。
董振瑞的声音透过防毒面具传来,带着一丝急促,小王,你联系一下化工厂的技术总监,让他马上过来,我们需要制定更详细的堵漏方案。
小王点点头,立刻跑去联系技术总监。董振瑞则组织工人们搬运沙袋,加固防护堤。雨水越下越大,工人们的衣服很快就湿透了,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董振瑞和大家一起扛沙袋,肩膀被沙袋压得生疼,他却丝毫不在意,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守住苯罐区,不能让泄漏事故发生。
就在这时,技术总监匆匆赶来,他看着苯罐的情况,脸色凝重:董副镇长,阀门处的渗漏是因为密封圈老化,加上洪水浸泡,情况比较复杂。我们需要先排空罐内的部分苯,然后更换密封圈,但这样做需要时间,而且排空的苯需要妥善处理,不能污染环境。
董振瑞沉思片刻,说: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尽快行动。你立刻组织人员准备排空苯,我联系环保部门,让他们派专业的车辆来处理排空的苯。另外,再调一些防水胶带和密封材料过来,先进行临时封堵,争取时间。
安排好工作后,董振瑞拨通了石宝玉的电话,向他汇报了康达化工厂的情况:石局,康达化工厂的苯罐区出现渗漏,我们正在进行紧急处理,但人手和设备还是有些紧张,能不能再派些人过来支援
石宝玉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说:我已经让之前派过去的二十名警力全力配合你们,另外,我再协调消防部门派一支危化救援队伍过去,他们有专业的设备和经验,应该能帮上忙。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情况随时跟我联系。
挂了电话,董振瑞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回到苯罐区,看到工人们已经开始用防水胶带对阀门处进行临时封堵,虽然效果有限,但至少暂时控制住了渗漏的速度。他走到一名老工人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大爷,辛苦您了,再坚持一会儿,救援队伍马上就到了。
老工人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着说:董副镇长,不辛苦,这是我们的厂子,我们不能让它出事儿。只要能保住厂子,再累也值了。
上午八点,消防部门的危化救援队伍赶到了康达化工厂。救援队员们穿着专业的防化服,带着先进的堵漏设备,迅速投入到救援工作中。他们先对苯罐区进行了全面检测,然后制定了详细的堵漏方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午十二点左右,苯罐的渗漏终于被成功堵住,排空的苯也被环保部门的车辆安全运走。
董振瑞看着恢复平静的苯罐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摘下防毒面具,脸上满是疲惫,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就在他准备休息一会儿时,手机突然响了,是张家湾镇政府打来的:董副镇长,不好了,镇东头的几个村子因为洪水断水了,村民们没有饮用水,您赶紧想想办法。
董振瑞心里一紧,断水对村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尤其是在这种受灾的时候。他立刻联系消防部门,希望他们能派消防车为村民们送水。消防部门很快就答应了,派了五辆消防车前往断水的村子。
董振瑞跟着消防车一起去了镇东头的村子。车子刚到村口,就看到村民们排着长队在路边等待。一位老大娘看到消防车,激动地拉着董振瑞的手:董副镇长,可算有水了,我们已经一天没喝水了。
董振瑞心里一阵发酸,他让消防队员们赶紧打开消防车的出水口,为村民们供水。村民们拿着水桶、水盆,有序地接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董振瑞看着这一幕,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解决村民们的用水问题,让大家的生活恢复正常。
4
堤坝保卫战:生死抉择
下午两点,潮白河大堤的险情突然加剧。李华刚把西堤村的最后一批村民送到安置点,就接到了柳德利的电话:李书记,潮白河大堤出现了管涌,水流越来越急,再不采取措施,大堤可能会垮!
李华心里咯噔一下,潮白河大堤是宋庄镇的重要防线,如果大堤垮了,整个宋庄镇都会被洪水淹没。他立刻驱车赶往大堤,路上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车轮,车子行驶得十分艰难。赶到大堤时,他看到柳德利正带领着救援队员和村民们用沙袋封堵管涌,洪水从管涌处喷涌而出,已经在大堤上冲出了一个小坑。
李书记,您来了!
柳德利看到李华,急忙跑过来,管涌的位置在大堤的薄弱处,水流太急,沙袋扔下去就被冲走了,我们试过很多办法都不管用。
李华蹲下身,仔细观察管涌的情况,水流裹挟着泥沙不断涌出,他知道,如果不尽快堵住管涌,后果不堪设想。他站起身,对周围的人说:大家听我说,现在情况紧急,我们必须用身体挡住水流,为封堵管涌争取时间。愿意跟我一起上的,往前站一步!
话音刚落,周围的救援队员纷纷往前站了一步,没有丝毫犹豫。李华看着大家坚定的眼神,心里十分感动。他脱掉外套,湿透的衬衫贴在脊背上,李华深吸一口气,率先跳入管涌旁的积水中。冰冷的河水瞬间浸透衣裤,冻得他打了个寒颤,可他丝毫不敢分心,双手紧紧抓住旁边的沙袋,用身体挡住汹涌的水流:快,把沙袋往我这边递!
柳德利紧随其后,宽厚的肩膀顶住李华的后背,两人像两根扎进泥里的桩子,死死撑住防线。救援队员和村民们也纷纷跳入水中,一个挨着一个,很快在管涌周围筑起一道人墙。洪水撞击在人身上,发出
哗哗
的声响,有人站立不稳,旁边的人立刻伸手扶住,没有一个人退缩。
再加把劲!沙袋快不够了!
柳德利嘶吼着,声音因用力过度变得沙哑。他的小腿被水里的碎石划出好几道口子,鲜血混着泥水往下淌,可他连低头看一眼的功夫都没有,满脑子只有
守住大堤
四个字。
李华感觉自己的体力在快速流失,感冒带来的眩晕感再次袭来,眼前阵阵发黑。他咬着牙,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疼痛让他保持着清醒。就在这时,他看到远处的公路上亮起一串车灯,越来越近
——
是石宝玉带着增援队伍赶来了!
石局!这边!
李华用尽全身力气大喊。石宝玉跳下车,一眼就看到水中的人墙,他立刻指挥武警官兵搬运沙袋,同时调来两台挖掘机,在管涌外侧挖掘导流沟,减缓水流冲击。
李书记,你先上来休息,这里交给我们!
石宝玉跑到水边,想把李华拉上来。李华却摇了摇头,咳嗽着说:不行,现在撤人,防线会垮......
话还没说完,他突然眼前一黑,身体直直往下沉。
柳德利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李华的胳膊:快把书记拉上去!
两名武警官兵立刻跳下水,将李华抬到堤岸上。李华躺在地上,大口喘着气,看着水中忙碌的人群,心里仍惦记着大堤:管涌......
堵住了吗
放心,有我们在!
石宝玉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再次冲进雨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导流沟渐渐发挥作用,管涌的水流明显减弱。就在大家以为险情即将解除时,突然听到
轰隆
一声巨响
——
大堤另一侧的堤坝被洪水冲开一个大口子,洪水像脱缰的野马,朝着不远处的安置点奔去!
不好!安置点有危险!
石宝玉脸色骤变。安置点里住着几百名受灾村民,其中还有不少老人和孩子,一旦被洪水淹没,后果不堪设想。
快!用冲锋舟堵缺口!
柳德利大喊着,和几名武警官兵跳上冲锋舟,奋力将冲锋舟推向缺口。冲锋舟刚堵住缺口,就被洪水冲得剧烈摇晃,随时可能翻船。
陈涛!带你的小组去加固冲锋舟!
石宝玉对身边的消防员陈涛喊道。陈涛点点头,带领五名消防员携带绳索和沙袋,跳入水中向冲锋舟游去。
陈涛今年才
24
岁,是消防大队里最年轻的班长。出发前,他还跟队友开玩笑说,等洪水退了,要回家给妈妈做顿红烧肉。可现在,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守住缺口,保护好安置点的村民。
他游到冲锋舟旁,用力将沙袋堆在冲锋舟两侧,突然,水里传来
咔嚓
一声
——
是冲锋舟的船体被水下的暗礁撞裂了!洪水顺着裂缝往里灌,冲锋舟开始倾斜。
快撤!
陈涛大喊着,想把身边的消防员推开。可就在这时,他看到不远处有个小女孩被洪水冲走,正朝着缺口漂来。不好!
陈涛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奋力向小女孩游去。
他抓住小女孩的衣领,想把她往岸边推,可洪水的力量太大,两人反而被冲得更快。眼看就要被卷入缺口下方的漩涡,陈涛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小女孩往岸边一抛:接住她!
岸边的消防员稳稳接住小女孩,可当他们再看向陈涛时,却只看到他被洪水吞没的背影。陈涛!
队友们撕心裂肺地呼喊着,却再也听不到他的回应。
半小时后,缺口终于被堵住,安置点安然无恙。可当大家在下游找到陈涛时,他已经没有了呼吸,双手仍保持着托举的姿势。石宝玉蹲下身,轻轻合上陈涛的眼睛,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好孩子,你完成任务了......
5
生命之光:暖流涌动
洪水渐渐退去,宋庄镇一片狼藉。倒塌的房屋、冲毁的农田、散落的杂物,到处都是灾难留下的痕迹。可在这片废墟之上,却涌动着一股温暖的力量
——
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是绝境中的希望。
张小艳站在安置点的院子里,正忙着给村民们分发物资。她的衣服上沾满了泥点,头发乱蓬蓬的,可脸上却带着笑容。自从洪水爆发后,她就一直守在安置点,组织党员志愿者捐款捐物,帮村民们解决各种困难,成了大家心中的
定心柱。
张大姐,我家的房子全塌了,以后可怎么办啊
一位大妈拉着张小艳的手,忍不住哭了起来。张小艳拍了拍大妈的手背,轻声安慰道:大妈,您别着急。政府已经在安排灾后重建了,咱们先在安置点好好住着,等房子建好了,咱们就能回家了。
她转身从物资堆里拿出一件新棉袄,递给大妈:天凉了,您先穿上这件棉袄,别冻着。您家的孩子还小,我这里还有些奶粉和尿不湿,您拿回去给孩子用。
大妈接过棉袄和奶粉,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擦眼泪。张小艳笑着说:咱们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就在这时,她看到张大爷独自坐在角落里,望着远处倒塌的房屋发呆。张小艳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张大爷,您在想什么呢
张大爷叹了口气,声音有些哽咽:我在想我老伴儿......
这房子是她亲手收拾的,现在没了,我连她的照片都没来得及拿出来......
张小艳心里一阵发酸,她知道张大爷的老伴儿去年刚去世,这房子是张大爷对老伴儿唯一的念想。她轻声说:张大爷,您别难过。等天气好了,咱们一起去您家的废墟里找找,说不定能找到照片呢。就算找不到,咱们也可以重新拍一张,把您和老伴儿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这样她就永远不会被忘记了。
张大爷抬起头,看着张小艳真诚的眼神,眼眶湿润了:谢谢你,小艳。有你这句话,大爷心里好受多了。
与此同时,董振瑞正在协调消防部门为缺水的村庄送水。他坐在送水车的副驾驶座上,看着窗外的废墟,心里五味杂陈。康达化工厂的险情已经解除,可还有很多村民面临着用水、用电的困难。
董副镇长,前面就是南河村了,村民们都在村口等着呢。
司机说道。董振瑞点点头,推开车门跳下去。刚走到村口,就看到村民们排着长队,手里拿着水桶、水盆,脸上满是期待。
大家别着急,都有份!
董振瑞笑着说,指挥消防队员打开出水口。水流哗哗地流进水桶里,孩子们兴奋地围着水车跑,嘴里喊着
有水啦!有水啦!
一位老大娘端着刚接满的水,走到董振瑞身边:董副镇长,真是太感谢你了。这几天没水,我们连饭都做不了,你可帮了我们大忙了。
董振瑞接过大娘手里的水瓢,舀了一瓢水喝了一口,甘甜的水流进喉咙,让他心里暖暖的:大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要是还有什么困难,您随时找我。
他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只要能让村民们过上安稳日子,再累他也愿意。
data-fanqie-type=pay_tag>
6
希望重生:向阳而行
三个月后,宋庄镇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倒塌的房屋被重新建起,崭新的楼房整齐排列;冲毁的农田里种上了新的庄稼,绿油油的一片;村口的小卖部重新开张,孩子们在路边追逐嬉戏,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潮白河大堤加固工程顺利竣工,石宝玉带着民警们在大堤上巡逻。他看着平静的河面,想起了三个月前的那场战斗,想起了牺牲的陈涛,心里一阵感慨。
石局,您看,那是陈涛的纪念碑。
身边的民警指着不远处的广场说道。石宝玉点点头,朝着纪念碑走去。纪念碑上,陈涛的照片笑容灿烂,下面刻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八个大字。纪念碑前摆满了鲜花和水果,都是村民们自发送来的。
陈涛,你看到了吗村子恢复了,村民们过上了安稳日子,你没有白牺牲。
石宝玉轻声说道,眼里泛起了泪光。
不远处,李华和柳德利正陪着陈涛的父母参观新建的学校。陈涛的母亲手里拿着陈涛的照片,看着学校里的孩子们,哽咽着说:要是陈涛还在,看到这些孩子,肯定会很高兴的。
李华握住她的手,轻声说:阿姨,您放心,我们会把陈涛的精神传承下去,好好保护这里的村民,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的操场上,张小艳正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张大爷坐在旁边的长椅上,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手里拿着一个新相框
——
里面是他和老伴儿的合影,是张小艳帮他重新洗出来的。
张大爷,您看这照片洗得怎么样
张小艳走过来,笑着问道。张大爷点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好,跟原来的一模一样。小艳,谢谢你啊。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张小艳说,对了,您家的新房子下周就能搬进去了,我已经帮您收拾好了。
张大爷心里一阵温暖,他看着宋庄镇的变化,看着身边忙碌的人们,突然觉得,这场洪水虽然带来了灾难,却也让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董振瑞站在康达化工厂的门口,看着新建成的安全防护设施,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经过三个月的整改,化工厂的安全隐患全部排除,重新恢复了生产。
董副镇长,谢谢您这几个月的帮助。要是没有您,我们厂子可能就真的完了。
化工厂的厂长握着董振瑞的手,感激地说道。
董振瑞笑了笑:这是我们的职责。以后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再出任何问题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宋庄镇的大地上。李华、柳德利、石宝玉、董振瑞、张小艳、张大爷......
大家站在潮白河大堤上,看着眼前的家园,心里充满了希望。
以后,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守护好这片土地,守护好这里的人们。
李华轻声说道。
大家纷纷点头,目光坚定。他们知道,这场洪水让他们失去了很多,但也让他们收获了更多
——
是团结的力量,是人性的光辉,是永不熄灭的生命之光。
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就能向阳而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