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延龄被流放的消息传遍长安那日,惠民医馆的门庭又恢复了往日的喧闹。清晨的阳光刚洒上医馆的青石板,几个曾被林微治好的老病号就提着自家种的青菜、烙的胡饼赶来,笑着往柜台塞:“阿微大夫,这下可算能安心找你瞧病了!那裴贼害得我们前些日子不敢来,真是气人!”
林微正帮着助手整理药材,闻言笑着接过一篮水灵的菠菜:“多谢张阿婆,让您费心了。”
说话间,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两匹棕红色骏马停在医馆门口,马上跳下两个身着太医院绯色官服的小吏,神色焦急地往里闯。
“阿微医官在吗?”
为首的小吏额角冒汗,手里攥着一卷明黄色的卷轴,“太医院院正大人有请,说是长安东郊爆发时疫,急需您一同前往诊治!”
林微心中一凛。时疫在唐朝可不是小事,一旦扩散,轻则十室九空,重则影响京畿安稳。她立刻放下手中的药杵:“劳烦二位稍等,我取些急救药材便走。”
转身回内室时,恰好撞见赶来的萧景琰
——
他刚从宫中得知时疫消息,怕林微担心,特地绕路来医馆告知,却没想到太医院的人来得更快。
“阿微,”
萧景琰拉住她的手腕,眼神里满是担忧,“东郊时疫凶险,太医院那么多太医,你不必亲自去冒险。”
林微反手握住他的手,指尖轻轻捏了捏他的掌心:“萧公子,正因为凶险,我才该去。我知道你担心我,但我有现代的防疫法子,能少让些百姓受苦。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她从药箱里翻出两小块细棉布,快速剪成长方形,又用针线缝上系带,“这是简易口罩,戴上能挡住飞沫,你留一个,另一个帮我带给太医院院正。”
萧景琰看着她手中的
“奇怪布片”,虽不知原理,却懂她的细心,只好点头:“我让府中护卫跟你一同去,遇事随时传信。待我处理完宫中差事,立刻去东郊找你。”
半个时辰后,林微跟着太医院的人抵达东郊疫区。远远望去,原本热闹的村落如今一片死寂,村口竖着几道简陋的木栅栏,几个面色蜡黄的村民守在那里,见官差来了,眼中才透出一丝希望。太医院院正李太医已在临时搭建的棚屋前等候,他接过萧景琰托人送来的口罩,虽疑惑却还是依林微所言戴上:“阿微医官,你看这病……”
林微没急着回答,先去查看了几个患者。一个老妇躺在床上,高热不退,咳嗽时痰中带血;旁边的孩童则上吐下泻,嘴唇干裂。她伸手摸了摸患者的额头,又查看了舌苔,心中有了判断:“李太医,这是急性霍乱与肺热的混合时疫,主要通过水源和飞沫传播。当务之急是隔离患者、净化水源,再配药治疗。”
“隔离?净化水源?”
李太医皱起眉,“历来时疫都是集中诊治,哪有把患者分开的道理?而且水源如何净化?”
林微耐着性子解释:“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里有病菌,若不隔离,会传染给更多人。至于净化水源,可将水煮沸后再饮用,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明矾,能沉淀杂质和部分病菌。”
她一边说,一边让助手拿出带来的生石灰,“把患者住过的屋子、用过的衣物,都用生石灰消毒,避免病菌扩散。”
李太医将信将疑,但见林微条理清晰,又想起她治好皇后的事,便下令按她的法子办。林微则开始调配药方:针对霍乱的患者,用黄连、黄芩、葛根煎药止泻;针对肺热的患者,用麻黄、石膏、杏仁清肺平喘。她还让助手熬制了大量的淡盐水,让健康的村民和医护人员饮用,补充电解质,预防感染。
忙到傍晚,萧景琰终于赶来了。他一身风尘,却先去查看林微的状况:“可有哪里不适?”
见林微只是额头沾了些汗,才松了口气,又递过一个食盒,“我让厨房做了你爱吃的粟米羹,趁热吃点。”
林微接过食盒,心中暖意融融。棚屋外,夕阳正缓缓落下,染红了半边天。几个太医院的年轻太医正跟着林微的助手学习煮药、消毒,村民们则在官差的帮助下搭建隔离棚。李太医走过来,对着林微拱手:“阿微医官,今日多亏了你,患者的病情已有好转,也没再出现新的病例。老夫之前多有怠慢,还望海涵。”
林微笑了笑:“李太医客气了,治病救人本就是医者的本分。这时疫还需多观察几日,我们得守在这里,直到彻底控制住。”
萧景琰坐在她身边,帮她盛了一碗粟米羹:“我已向陛下请旨,留在这里协助你。你负责治病,我负责协调物资、维持秩序,咱们分工合作。”
月光洒在棚屋的竹帘上,映出两人并肩的身影。林微喝着温热的粟米羹,看着萧景琰认真的侧脸,忽然觉得,穿越到这个时代,遇到他,或许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她不仅要用医术拯救这里的百姓,更要和他一起,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