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鸾叹了口气,“都怨本王忽略了朗家姑娘的意愿,只想着留她在帝都好好修养。但若是郎家姑娘想留在琅琊,本王自当以她的意愿为重。桓公子,您应当不会拒绝吧?”
拒绝?
楚州朗氏,为御外敌,一月前阖族阵亡,只留下了一个弱女延续血脉。王桓要是敢拒绝她,那才是真的发了昏,要落个背信弃义的骂名了。
果然,王桓矢口否认道,“若是朗家姑娘愿意屈尊,琅琊定扫榻相迎。”
萧鸾似乎很满意王桓的态度,扬声吩咐从武,“从将军,请朗姑娘出来罢。”
谢翌与王桓对视一眼,脸色俱有些不太好看。方才入城,萧鸾明明说朗家女身体抱恙,路上耽搁了,需得明日才到琅琊。怎么一晃眼,她就出现在了九州台?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还来不及细想个明白,从武很快就领了一名年轻女子,踏上高台。
女子形容消瘦,一袭孝衣,简单的发髻上簪着一朵白色的绢花,整个人笼罩着一股悲戚之感。
王桓率先起身。
他起身后,裴幼薇随着众人,一齐站起。
丝竹之声戛然而止,气氛变地肃穆而压抑,女子脊背挺地极直,无甚血色的唇抿成了一条坚毅的实线。
风声猎猎。
王桓走出席位,站于高台之上,拱手相迎,“朗姑娘一路辛劳,是我琅琊招待不周。”
“小女朗月,替朗家三千英魂,叩谢桓公子大恩。”
不等朗月下拜,王桓就强行将她扶了起来。
“姑娘如此,折煞王桓了。”
王桓的语气有些艰涩,“是我无能,未能及时调兵,解楚州之围。”
“贼军诡计多端,又长于骑兵,来去间转进如风,桓郎切莫自责。”萧鸾苦笑一声,脸上有些刺痛,楚州尚在朝廷的势力范围之内,无论怨谁,也怨不到王桓身上,若说王桓无能,朝廷岂非更加不堪?
谈及楚州,朗月双目猩红,脖颈处的青筋寸寸绽起,“总有一天,我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心绪起伏太大,朗月眼前一阵阵地发黑,幸好被王桓虚扶了一把,才没有跌倒在地。骤逢剧变,一个刚满十六的弱女子,从尸山血海里侥幸逃出,又一路颠沛流离,逃到济州才被萧鸾所救。能支撑到此已是强弩之末,不倒下去全凭了她的一腔恨意。
王桓不觉起了怜惜之情,“报仇之事来日方长,姑娘若是不嫌弃,今后就长住琅琊,你我以兄妹相称。”
朗月不肯,“桓公子费尽心思,才把朗月父母的尸身夺回来,大恩大德,本就无以相报,朗月怎好再叨扰公子?”
“那么姑娘,是想随永安王回帝都?”王桓无意强求朗月的去留,即使去了帝都,他也相信萧鸾会照顾好她。
朗月摇头,“不瞒公子,我想回楚州,寻一样东西。”
这个时候回楚州?王桓倏尔蹙眉,怀疑的目光落在了萧鸾身上。
“桓郎莫要误会,本王已经劝了朗姑娘许久,可朗姑娘执意回楚州去,她说有一样东西,重逾她的生命,她必须要回去。”
“是,朗月必须要回去。”朗月看向王桓,语气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