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风险巨大;不推广,则是现成的把柄。
“胡先生”这一手,将秦明逼到了两难境地。
靠山屯核心会议上,气氛凝重。
“绝不能交!”蔡墩第一个吼道,“那是明哥和靠山屯的心血!凭什么交给那些狗官!”
王老七愁眉不展:“可不交…或者推广不好,秋后算账,咱们可担待不起啊。”
李老憨也忧心忡忡:“这新犁堆肥是好,可…时间太短,万一别的地方用不好或者出了岔子…”
秦明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突然,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推广!为啥不推广?”
众皆一愣。
“但不是按照官老爷要求的方式推广。”秦明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他们想逼我交出全部技术,或者让我负责全面推广,担下所有风险。呵呵,真是想多了!”
他站起身,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们选择‘试点’!”
“试点?”
“对!我们只在靠山屯,以及周边几个与我们交好、绝对信得过的村子,进行小范围的‘试点推广’!理由现成的:新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需谨慎验证,避免坑害军户。这样既响应了衙门号召,又堵住了他们的嘴——咱们是在为衙门分忧,谨慎行事!”
“好主意!”满仓子一拍大腿,“这样咱们自己能把控,效果好是咱们的成绩,就算真有点小问题,影响也不大!”
“不仅如此。”秦明补充道,“所有试点村,必须签订契约,技术由咱们指导,收获的粮食需按比例优先供应咱们,或者折价收购。咱们要把技术优势,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粮食和物资储备!”
这样一来,不仅化解了对方的阳谋,还能借此机会,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积累硬实力!
说干就干!
秦明立刻让云若烟起草了一份言辞恳切、充满“责任感和谨慎态度”的呈文,上报县衙,阐述了“试点推广”的必要性和计划。
同时,他派出蔡墩、王老七,秘密前往与靠山屯关系密切的邻村,与他们的村长密谈。
对于秦明提出的“试点”方案,郑知县似乎乐见其成,很快批复“准予试行”。
此法对于县衙来讲,既响应了上峰号召,又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符合郑安民的一贯风格。
至于周边那些受过地主欺压,又晓得靠山屯民团力量的几个村屯,大多欣然接受。
对他们而言,这等于是在获得增产技术的同时攀上了靠山屯这棵大树。
科技之火,开始以可控的方式,向周边村庄蔓延。
靠山屯派出的技术人员,带着堆肥方法和新式犁杖,奔走于乡间。
一个以靠山屯为核心的军户联盟,正在悄然形成。
秦明的队伍正在慢慢壮大。
就在秦明忙于“试点推广”和内部建设时,一天傍晚,靠山屯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
放哨之人把他带到了秦明面前。
来人身着灰色长袍风尘仆仆年纪大约在四十岁上下,人与牵着的那头驴一样消瘦。
“见过秦团总。”欧阳冶听完巡逻哨介绍完秦明后,拱手施礼,“欧阳路过贵庄,想欲讨碗水喝,借宿一晚,恳望行个方便。”
秦明见其谈吐不凡,自然引起注意,也回礼道:“欧阳先生,幸会。鄙屯虽处穷乡僻壤,但人打尖,马吃草没有问题。”
“欧阳谢过秦团总。”
秦明见其谈吐与举止均不凡,便想和他深入交流一下,于是陪同对方走向住处。
当路过李老憨家,听到叮叮当当的斧凿声和吱吱嘎嘎的拉锯声,欧阳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目光望了过去。
“曲辕犁?”欧阳冶发出一声惊叫。
嗯?
秦明一愣!
此公竟然知道曲辕犁?
“欧阳先生,怎么知道这是曲辕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