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 > 第60章、山货上山!

将香火棍子当做了镇纸,将鳞片和人褪都压在了底下。
在这山里修行,吴峰心里无惊无惧。
准确的说,山下不比山上安全许多,吴峰至今都摸不准吴金刚保最后那一次拿起来匕首,到底是要做甚么。
总不能是要给他放血,做毛血旺吃罢!
至于这山里的场面——吴峰不用出去,就能察觉到了空气之中的湿润。无须和周围的树木商议,吴峰觉察,今晚可能就会有小雨。
这个时候的麻烦就是——对于山庙,大祭巫说的是“小雨小心进”。
那么问题出现了。
大祭巫的意思是,外面下小雨,就要小心进入了山庙之中,但是进入了山庙之中才开始下雨,怎么算?
没法算。
故而这种时候,就要靠“经验”了。吴峰没有入山的经验,但是他算是半个山里人,山里的诸多情况,吴峰现在也能了解的过来。
所以在这外山,说不上“如鱼得水”,也算得上是半个回家了。
每逢大事必现惊奇,必先静气。吴峰吹灭了手中的油灯,将其藏在了祭坛之后,随后盘膝坐下。
不过黑暗到来,这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
和村寨之下不同,山里会传来了古古怪怪的声音。
有像是人哭的声音,用生物学的方式来说,可能是某一种鸟雀,也有更加难以言喻的声音,在吴峰听来,像是“蒸汽火车”的声音,放在外面有可能是地底暗泉的声音,但是放在山里,都极其的难说。
甚至于吴峰还听到了欢喜的酒席声音,还有斗法的声音。
吴峰全然都不将这些事情当做一回事情。
它们存在,也都有它们的道理,我吴某人就是一个外来人,就不打扰他们了罢!
怀着这样的想法,吴峰打算明日白天之后,等到了大日升起来,他就立刻下洞,处置了这底下的事情。
这底下没有“镇魔钉”,维护起来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将这些东西“物归其位”罢了。
不过这话,吴峰其实也是信了三分。
这种“上头动动嘴,下头跑断腿”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别看大祭巫怎么说,还是要看看现实之间他要怎么做!
思索之间,外头的风雨开始大了起来,吴峰坐在了原地,黑漆漆的,他开始思索另外一件事情。
不是明日他要怎么处置了眼前的这“大洞”,也不是这夜半三更的外头的“诡”跑到这里他怎么办。
他想的事情更加“眼前”一些。
就是他现在要修行,但是请来“尸”的第一步,就是“扫榻相迎”。
不过这个扫榻相迎也不需要他扫地,而是需要他生火!
想要请来“尸”,要先在祭祀之上下功夫。
此间“贡品”,就是“百草之一”,属于供物,使用的时候,须得点燃,这就是燔燎的作用,燔燎的意思就是将供物,一般来说是玉帛等珍贵的宝物,放在了火里头烧给老天爷。但是问题在于,吴峰面前的这些东西,无论是哪一种,都并非是凡俗火焰可以点燃的,所以他需要一些“不太凡俗”的火焰,他需要的是“真火”。
“三昧真火”的那种真火。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
吴峰一边读着那本金册上的言语,一边又看到底下的注释。这样点火的真火,要是他最先修的是“赤帝庙”,也就是帝炎帝,神祝融的那一方庙宇,事情就简单多了。他在修建好了“赤帝庙”的时候,这等真火就能自己修持出来。
“青帝庙”没有自然而然生出来的真火,但是也有修持的,用以点火之用的“真火”。
出自“眉心”。
通贯精神。
没有特定的咒语,凭借一口好气神,猛然点燃。
猛火而出,烈烈而焚。
“好在只需要点燃就可以了,不需要持续。”
吴峰摸清楚了这手段,开始尝试了,这种手段,对于他来说,说难不难,说简单当然也称不得简单。
这真火也并非是丹道之中的“火”。
要是“丹道”之中的火,药材易寻,火候难得,吴峰手中的“松云子天书”,好歹上面也是带图带画儿的,可是丹道的“火候”,牢牢捏死在了修者手中,旁的东西能写在了书上,这火候万万不能。
只一个面传心授。除此之外,一点都不成。
错了火候,有药也没用。
吴峰是只需要点起来了一把火就可以!在他的全神贯注之下,眉心因为学习了“吴金刚保”导致的不断蹙眉,形成的“川”字形,都好像是有了一点要在其中裂开出火的架势!
吴峰以前没学过这个,不过现学也成。
夜还长,路也还长哩!
晚上总是要找点功夫,消磨些时光的。
……
山下。
小雨霏霏,山上就不宁静,但是有些人等的就是这不安宁的时候。
一伙人不畏生死的朝着山上走。
他们也知道这夜晚走在了“蟒巫山”之中,会有什么后果,但是他们并不惧怕!因为他们信仰“山婆婆”,所以他们死后,既不会受到了“城隍”的关押,也不会受到地狱的刑法,“山婆婆”手里有一个大碗。
这大碗里面,是吃不完的稻粟。
严格来说,他们这一番作为,都已经大大的违法了,未有原因,五人夜晚聚集在了无人的地方,就是违法,但是他们也不在意这种小事罢了!
因为他们就是被朝廷一语贬之的“妖人”!
朝廷并不在意这些“妖人”之间,有甚不同之处。他们之间,信奉不同,法脉不同,甚至于有的都和白莲扯不上关系,还有些仇怨在。
那也和朝廷没有关系。
朝廷对于这些,都是一力打击,防备的紧。
今晚上山的这些人,都着僧尼之衣,手持火把朝着山上而去,宛若是一条一条的长龙。
他们要上山,是要经过了村寨,但是奇怪的是,除了大祭巫之外的人,都未曾看到了这些人的路过。
大祭巫也没有阻止他们的意思。
因为这些人,就属于是“不正经”的上山人。
“正经”上山的有四拨人,但是“不正经”上山的人,数目就不定了。
对于这种人,大祭巫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村寨穷困,偶尔大祭巫还会叫山民上去,捡拾起来一些别人不要的东西。
这些东西,大多都是来自于这些人的身上。
他们对于大祭巫,就是会行走的果子。
“越是等不住,就越是死得多。”
黑漆漆的村寨大门口,有“人”站在了大祭巫的身后,那“师弟”穿着一件破旧的道袍,对着大祭巫说道。
看到大祭巫不说话,他又试探大祭巫:“你不担心上山的那人?”
大祭巫:“为什么要担心?你这么看不起他?”
那“师弟”说道:“到底是不一样,我可听过他们的来历!”
说着这话,“师弟”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随后说道:“哎呀,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带着香火味道!怪了,他们身上的这味道,还真有意思!”
大祭巫是不说话,他要回去了:“可惜最近山里不太平,山民不能上山。”
他的言下之意很简单。
这些野生的“货品”,自己长了腿跑到了山上,山民不能捡拾,就是错过了庄稼,失手了山货。
只能便宜现在上山的人了。
现在上山还能有谁人呢?
只有一位,那人自然就是吴峰。
……
山货当然不知道自己被称作山货。
他们这一次是听令上山,为的是接人!
一路之上,他们还口中诵念“渡世真解宝经”!
有人以黄纸画符,叠成三角,挂在了他们的脖颈之上,叫他们上山的时候,无须担心这山上的“诡异”。
而这些人之中,有三人却是货郎打扮。
这三个人,就是远道而来,在村寨之中被当做了山货结果的那些“白莲妖人”。
来自于东南的“白莲一脉”。
他们这三人,也是为了寻人,这一次上山寻找“大宝蛇胆”,他们也出了不少大力,结果就是人员都失陷在了山上,这一次也是被派上山来寻人。
但是他们只有三人,口舌不多,更是决策不能。
他们这三人跟在了“同道”之后,心中惴惴。
就算是他们信奉“佛祖”,但是见到了这些同道,他们就觉得自己对于“佛祖”的信奉,远远不如这些僧尼。
这些僧尼信奉“山婆婆”,但是更信奉“山婆婆”的儿子,“管事主”。
旁人也叫这位管事主为“白老师”。
白老师是山婆婆的儿子,自己称呼自己为老天爷的孙子。
是负责来救护他们之人。
整个川蜀行省,四个边缘府中,都流传着他的名号。
他和其余“白莲教”之中,或称“明王”,或号“圣女”之人不同,这位“白老师”,用的是“老师”这种民间称呼“民间法师”的词语,十分平易近人,但是他的真身在何处,朝廷也花了大价钱寻人,终究是一无所得!
世人都说他“能掐会算”,甚至于一些朝廷之中的大人物,都听过他的名号,虽然朝廷数次申饬地方,叫其注意,也未曾出现事端!
这些香火,连带着火焰和“宝经”,一路往上,终究是在寅时二刻吵醒了修行的吴峰!吴峰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这地上的些许烟气都吸入了鼻子之中,旋即招手一动,水牛就化作了一只牛头,落在了他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