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发酵,消息越来被越多的人知道,随着无线电开始漂洋过海。
上海!
“号外!号外!八路军长治大捷!歼敌三千!活捉鬼子将军!”
“号外!号外!八路军收复六座县城!”
街上的行人纷纷驻足,争相购买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
法租界霞飞路上,一位穿着长衫的中年男子扔下几枚铜板,抢过一份《申报》号外,急忙展开报纸观看。
“老天有眼啊!”他激动地对身旁的同伴说,“你看看,这上面写着,八路军386旅在晋东南打了个大胜仗!连鬼子少将都被活捉了!”
同伴凑过来看,大喜过望:“自打上海沦陷,多久没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了”
在公共租界南京路的一家咖啡馆里,几位外国记者也正聚在一起研究这份号外。
“这太不可思议了!”《纽约时报》驻华记者推了推眼镜,“八路军?就是那些被国民政府称为匪军的武装?他们竟然能取得这样的胜利?”
“我去年采访过他们的指挥官,”一位法国记者插话道,“他们装备简陋,但士气高昂。现在看来,他们确实有两下子。”
咖啡馆角落里,一个戴着鸭舌帽的年轻人默默听着这些议论,他是上海地下党联络员小王,此刻正按捺住内心的激动,盘算着如何将这一胜利消息传播得更广。
“老板,来二十份号外。”小王走到报童面前,掏出几张钞票。
“好嘞!”报童麻利地数出报纸,“先生您这是要”
“发给厂里的工友们看看。让大家知道,中国人还在打胜仗呢!”
。。。
纽约曼哈顿的唐人街,华侨领袖黄老先生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进中华公所。
公所内早已聚集了数十位侨领,人人手中都拿着一份《华侨日报》,头版头条正是八路军长治大捷的消息。
“诸位,”黄老先生声音颤抖,“老朽活了七十多岁,今天终于看到了抗战以来最振奋人心的消息!”
“黄老说得对!”一位中年商人站起来,“我们华侨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现在八路军打了这样的大胜仗,我们岂能无动于衷?”
“我提议立即组织募捐!”另一位侨领高声说,“直接捐给八路军!让他们多买些武器弹药,多打几个这样的胜仗!”
会议室内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不到一小时,认捐簿上的数字就超过了十万美元。
这还仅仅是开始,黄老先生已经计划联络全美各地的华侨社团,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支援八路军抗战运动。
。。。
新加坡,陈嘉庚先生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不断。
“陈先生,我是槟城的林老板。”电话那头传来激动的声音,“今天的报纸您看了吗?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啊!”
“看到了,看到了!”陈嘉庚难掩兴奋,“我正在组织南洋华侨筹赈总会,准备专门为八路军募集一笔资金。”
“太好了!我第一个捐五万叻币!”
挂断电话,陈嘉庚立即召集手下开会。“立即以筹赈总会名义发通电,号召南洋八百万华侨踊跃捐款,支援八路军抗战!”
他斩钉截铁地说,“同时联系香港的宋女士(孙夫人),请她帮忙把这笔钱安全送到八路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