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长治城内原鬼子旅团指挥部改建的临时会议室内,灯火通明。
老总主持召开了长治根据地建设工作会议,与会者除了旅长、沈舟,还有根据地政府负责工业、交通、能源、农业等各方面的负责同志,气氛严肃而热烈。
首先发言的是负责电力建设的同志,一位戴着深度眼镜、面容清瘦的技术干部。
他摊开一张潞州地区地形图,上面标注着几条河流和可能的坝址。
“老总,各位首长,”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特有的严谨,“我们电力小组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前期勘察和规划。
我们已经对浊漳河、绛河等几条水量较为充沛的河流进行了初步勘测,标记出了几处可能建设小型水电站的坝址。”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但是,目前也仅限于此了。
规划可以做,图纸可以画,但最关键的水轮机、发电机、大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这些核心设备,我们一样也没有,甚至连见都没见过。没有设备,规划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老总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目光投向负责煤矿生产的同志。那是一位身材敦实、脸上还带着煤灰痕迹的汉子,一看就是常在一线奔波。
“报告老总!”他声音洪亮,带着煤矿工人特有的直爽,“壶关煤矿那边,上次被破坏得很厉害,井巷坍塌,设备不是被炸就是被搬走了。
这一个月,我们组织工人和民兵日夜不停地清理巷道、加固支撑,总算把主要井巷恢复得差不多了,能出煤了!”
他脸上刚露出一丝喜色,随即又黯淡下来:“但是产量太低!现在基本全靠人力镐刨、筐背,效率极低。
我们急需风机、抽水机、矿用绞车、没有这些机械设备,光靠人力,产量根本上不去,也满足不了未来大规模工业化的需求。”
接着,负责交通建设的同志站了起来。他皮肤黝黑,手上还有磨破的茧子,显然经常在工地上。
“老总,交通方面,我们按照您的指示,已经初步规划了以长治为中心,连接襄垣、屯留、长子、潞城等各县的交通网。
目前动员了上万民工,主要在修缮路基,平整路面。”
他拿出一份简单的示意图:“我们的目标是先建成碎石路面,保证晴雨都能通车。但是缺乏专业的压路设备,碎石主要靠人力敲砸,效率慢。”
最后是负责汽车厂筹备的同志,他汇报说厂址已经选定,就在长治城西一片相对平坦的区域,工人们正在搭建厂房和围墙。
“但是,厂房好建,机器难来,我们现在除了几把锤子和螺丝刀,什么都没有。
生产线、机床、模具所有这些,都还停留在纸面上。”
一圈汇报下来,几乎所有问题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设备!设备!还是设备!缺乏现代工业机械和工具,严重制约着根据地的建设步伐。
会场陷入短暂的沉默,大家都感到一种迫切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