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严格按程序,公平公正公开招标,对各方负责。”
李明远干笑:“呵呵,有原则就好。有困难随时汇报。”
电话挂断。
张浩东放下电话。
李明远这只老狐狸,果然和孙启明一丘之貉,急不可耐要染指这块“肥肉”。
“看来,他们很急。”苏晚晴道。
张浩东一笑:“不急,怎么露马脚?”
“苏老师,那两家公司底细,务必尽快摸清。”
“这关系到我们能不能钓上第一条大鱼!”
次日上午,一辆黑色帕萨特驶入镇政府大院。
车门打开,孙启明走了下来。
“哎呀,孙局长。”
“欢迎欢迎,老领导回娘家指导工作,我们这心里可热乎着呢。”
王有福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
孙启明和王有福握了握手:“有福啊,还是这么精神!”
“我听说龙湖遭了灾,重建任务重。”
“育才楼又是我当年看着建起来的,心里放不下,回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地方。”
他的目光越过王有福,落在了张浩东身上。
张浩东迎上前,伸出未受伤的左手:“孙局长,欢迎您回来指导工作。”
“龙湖有您这样的领导,真是我们的福气。”
孙启明握住张浩东的手,力道不小,目光在张浩东吊着的手臂和略显苍白的脸上扫过。
“浩东书记,辛苦了!”
“带伤坚持工作,不容易啊。”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还是要多注意休息。”
话语间,俨然一副老领导关心新同志的派头。
“谢谢孙局长关心,一点小伤,不碍事。”
“龙湖百废待兴,躺不住。”
张浩东抽回手,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孙局长里面请,我向您汇报一下重建工作的进展,尤其是育才楼的情况。”
办公室里,张浩东摊开规划图纸,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重建规划和招标进展。
孙启明听得频频点头,偶尔插话询问几句细节,显得颇为关心。
但当张浩东提到目前有七家单位报名,资质预审正在进行时,孙启明的眼皮微微的跳了一下。
“嗯,公开招标好,透明公正。”
孙启明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无意地问道:“报名的都是哪些公司啊?”
“有没有我们本地的企业?”
“本地企业熟悉情况,沟通方便,责任心也强些。”
“像那个…顺达建筑,我好像有点印象,是不是在县里做过工程?”
“口碑好像还可以嘛。”
这就憋不住,主动暴露自己了?
张浩东心中冷笑,脸上却露出思索的表情:“顺达?是有这家。”
“是省城注册的公司,资质材料刚报上来,苏晚晴老师那边正在组织专业审核。”
“具体行不行,还得看审核结果和后续的投标表现。”
“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谁有实力、谁报价合理、谁方案最优,我们就选谁。”
“不管他是省城的还是本地的,一视同仁。”
他刻意强调了省城注册和苏晚晴审核,堵死了孙启明想直接施加影响的可能,也点明了有专业力量在把关。
孙启明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苏晚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