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几个月过去,地里的庄稼换了颜色,王家村试种的药材也迎来了第一个收获季。
在李卫东的联系和技术指导下,王老头和那十几户率先吃螃蟹的村民,地里的板蓝根、黄芪长势喜人,收获颇丰。
李卫东信守承诺,按照当初签订的保底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现钱结算,将这些药材全部收走。
当王老头和那些村民捧着厚厚一沓钞票,反复数着那远超种粮食收入的利润时,一个个激动得手都在抖,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值了,真值了,东子没骗咱。”王老头声音发颤,对围观的村民大声说着,“种药材比种苞谷强多了,一亩地能多挣好几倍。”
其他几户也跟着附和,纷纷夸赞李卫东讲信誉、有门路。
李卫东也是笑着跟他们客套:“这都是你们自己的功劳,要是你们不种的话,也赚不到这么多钱”
“嘿嘿嘿东子这小子,说话我也爱听”王老头乐呵呵的笑着说道。
“行了,这些药材我就收走了,后面的药材种子随后我让二牛给你们送过来”李卫东付完钱跟王家村的村民们告别后。
便和赵二牛拉着此次收购来的药材前往镇上租来的小院。
随着王家村种植药材的收获,镇上的那个小院已经放不下这么多药材,李卫东为了方便于是又在县城租了一个库房,专门用来存放药材。
有了王家村种植的药材供应后,县医院和食品厂的药材已经完全能够供应上,多出来的药材李卫东则是将其全都存储在县城的库房,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王家村的人种植药材赚了钱。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回了紧邻的李家村。
当初那些对李卫东冷嘲热讽、坚决不肯种药材的村民,看到王家村人真金白银地赚了钱,肠子都悔青了。
地里的粮食收成也就那样,交了公粮,剩下的刚够糊口,攒不下几个钱。再看看人家王家村,种药材的亩产收益顶他们好几亩地!
巨大的反差让李家村的村民坐不住了。
这天傍晚,李卫东刚骑着摩托车载着林秀回到家,院门外就陆陆续续围了不少村民,一个个脸上带着尴尬和讨好的笑容。
最后,被推选出来的几位长辈,敲开了李卫东家的门。
“卫东啊,吃饭呢?”
老支书李满仓带头,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和蔼。
李卫东只是略一思索便猜到了他们为何而来,放下碗筷,心里跟明镜似的,面上却不动声色:“满仓叔,各位叔伯,有事?”
李满仓搓着手,和其他人对视一眼,讪讪地开口:“卫东,之前之前是大家眼皮子浅,没看明白,说了些不上台面的话,你别往心里去。”
“是啊是啊,卫东,你是有大本事的人,别跟我们一般见识。”
“我们我们看你带着王家村的人种药材,都发财了咱们一个村的,你看能不能也带着大伙儿一起干?”
“对对对,我们也想种药材,跟着你干!你那个保底收购,还作数不?”
村民们七嘴八舌,眼巴巴地看着李卫东,脸上写满了后悔和期盼。
林秀有些紧张地看了看李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