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我把修仙文明上交给了国家 > 第16章 不会真是外星人吧

西山一号基地。
高建瓴接通了保密线路。
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压抑不住的狂喜,是属于“金乌”工程总指挥李振国的洪亮嗓音:
“‘金乌’装置……成功了!首次点火测试圆满成功!预定目标持续燃烧300秒,我们……我们最终实现了稳定输出405秒!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是共和国的又一柄利剑!是人民的伟大……”
李振国的声音里充满了发自肺腑的激动与自豪,每一个字都像是砸在地上铿锵作响的钢锭。
这确实是足以让任何华夏子孙热泪盈眶的伟大成就,它意味着华夏在能源竞赛的终极赛道上,一骑绝尘,将所有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
然而,高建瓴的脸上却没有流露出太多的喜悦。
他的眼神深邃如海,平静得甚至有些可怕。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直到李振国的汇报因为激动而有些语无伦次时,才缓缓开口。
“振国同志,辛苦了。我向所有参与‘金乌’工程的科研人员、工程师、以及全体工作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他的话语顿了顿,没有顺着对方的情绪去庆祝这历史性的功绩,而是提了一个问题。
“我想问一下,在测试的最后阶段,装置的能量输出曲线,有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电话那头的李振国明显愣了一下,狂热的喜悦仿佛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异常?这次的实验堪称完美,稳定得远超设想,哪里来的异常?
“没有!一切数据都完美无缺,甚至比我们最乐观的仿真模拟结果还要好……”
“你确定吗?”高建瓴打断了他,语气加重了几分,“再仔细想一想,或者,总工程师罗阳院士在吗?我需要最精确、最原始的记录。”
“这……”李振国被问得有些发懵。
他虽然是军事指挥官,但对技术细节并非一窍不通。在他的记忆里,整个过程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
但高建瓴的郑重其事,让他不免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暂时切断线路,找来一个警卫员:
“快!去把罗院士请过来!马上!”
片刻之后,加密线路对面传来了另一个苍老但充满活力的声音。
“首长,我是罗阳。”
“罗院士,你好。”高建瓴的语气缓和了些许,“我只问一个问题。点火测试的最后阶段,那条能量曲线上,是否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东西?”
电话那头的罗阳院士沉默了。
足足十几秒后,他才用一种混合着惊疑、困惑,甚至是一丝……恐惧的语调回答道:
“确实有!在400秒之后,我们准备结束实验前,设备捕捉到了九次极其微弱、但规律性强到不可思议的脉冲波动。每一次的间隔都精准到了飞秒级别,不多不少,完全一致。”
高建瓴的瞳孔猛地一缩。
来了。
和林承预言的分毫不差。
他继续以一种不带多余感情的口吻追问道:“排查过原因吗?设备故障?外部信号干扰?或者是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等离子体在超高温超高压环境下的量子隧穿效应?”
他提出的每一种可能性,都是当今物理学界最前沿的课题,其中有些问题并不是他自己想的,而是替目前在这西山基地的其他顶尖科研人员问的。
罗阳院士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他能听出高建瓴绝非随口一问。
他立刻回答道:“全部排除了!我们的屏蔽设施是全球最高级别,足以隔绝任何频段的电磁干扰。设备自检了超过一百遍,没有任何故障记录。”
“至于量子效应……首长,我用我六十年的学术生涯保证,没有任何已知的物理模型能解释这种现象!它……它太‘干净’了,干净得就像是……就像是人造的信号!”
说到最后,罗阳院士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这……这会不会是……外星文明发来的信号?能在‘金乌’装置内部那种极端环境下进行如此精准的干涉,对方的科技水平……我简直无法想象!”
若此时属实,无论如何思考,都只能得到悲观的结论。
然而,电话这头的高建瓴,却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意义不明的轻笑。
“实际情况可能比那更复杂一些。”
他缓缓说道:“罗院士,你不用紧张,更不要胡乱猜测。这件事,我们已经有所预判,并且……已经有了应对的预案。”
“什么?!”罗阳院士彻底惊呆了。
我们……已经有了预案?
这怎么可能?!这超越了常识的现象,国家不仅预判到了,甚至连应对方案都有了?
高建瓴没有给他留下更多震惊的时间,果断下令:“罗院士,请立刻放下手头所有工作,十五分钟后,会有一架专机接你。这是最高指令。”
“是!”尽管心中翻江倒海,但罗阳院士还是以军人般的意志,干脆地回答。
切断线路,高建瓴望着眼前的墙面,双眼微闭。良久,他才对秘书沉声说道:“通知陈培院士,他的老朋友,马上就要到了。”
……
三个小时后,当罗阳院士走出那架没有任何标识的特种飞行器,踏上西山一号基地的土地时,他整个人都还是懵的。
他想象过无数种可能性,甚至做好了与一群密码学家、天文学家共同破译“外星信号”的准备。
可当他被带入一个戒备森严的地下研究室时,看到的却是一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脸。
“老陈?”罗阳院士惊讶地叫出声来。
站在他面前的,正是华夏核物理界的另一座泰山,负责“乏燃料后处理”项目的总工程师,陈培院士。
两位白发苍苍的国之栋梁,曾是同窗,也曾是同事,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老罗,你来了。”陈培的表情却远没有老友相见的喜悦,他的脸上带着一种罗阳从未见过的,混杂着疲惫、凝重与……敬畏的复杂神情。
“老陈,你……你怎么会在这里?”罗阳院士快步上前,一把抓住自己老友的胳膊,激动地说道:“你听说了吗?‘金乌’成了!成了!405秒!我们这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哈哈哈哈……”
他的笑声在空旷的研究室里回荡,显得有些突兀。
因为,他看到陈培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我知道。”陈培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老罗,在你之前,我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说实话,在听到成功的那一刻,我比你还要激动。但是……”
陈培的眼神,落向了研究室中央的投影台上。
“……但是,当喜悦褪去,剩下的,就只有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他转过身,对身边的研究员点了点头。
研究员立刻在操作台上一阵输入,一道复杂而诡异的数据模型被投射在了半空中。
那是一段不断起伏的波形图,它的振动频率超越了任何已知仪器的理论上限,它的形态……毫无规律,却又仿佛蕴含着某种至高的韵律。
“这是什么?”罗阳院士皱起了眉头,心中微妙地升起某种预感。
“这是三天前,”陈培的声音低沉如钟,“在一个‘洞天福地’开启时,我们记录到的空间褶皱信号。”
“洞天福地?”罗阳院士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这些词汇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老陈,你到底在说什么?”
陈培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再次示意研究员。
“滴”的一声,另一段数据波形图出现在了“维度心跳”的旁边。
这段波形,罗阳院士无比熟悉,熟悉到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颤抖。
那是从“金乌”装置核心记录下来的,那九次精准到飞秒的能量脉冲!
两段截然不同的信号,在这一刻,被并列摆放在了一起。
它们在宏观上形态各异,但在最基础的、构成其存在的底层数据逻辑上,却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同源性!
就仿佛,它们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是一个被随意地捏了几下,另一个则被精雕细琢过。
陈培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这位已经彻底呆滞的老友,一字一句地问道:
“老罗,现在,你再看看。”
“这个规律性的脉冲……是不是和这个,有点像?”
“轰——!”
罗阳院士的脑袋里瞬间炸开。
他的眼睛死死地瞪着那两段并列的波形图,双唇颤抖着,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也就是说,在“金乌”以前,国家之前就已经接收过这样的信号了?
不会真是外星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