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是。您着实多想了。”
宋文启笑着说道,“我本来就有这方面的打算,您看我开垦荒地和荒山,是不是总是拿着本子写写画画?这都是根据我往日的种田经验,提炼数据,准备用在教学上呢。”
宋文启一直坚信,华夏人民是勤劳且勇敢的。
他虽然瞧不起之前的宋文启,但是他不得不说,这个家伙靠一双手,养活了整整一个大家庭的人。
可是随着他的发家致富,身份地位的骤然改变,再往身边儿看的时候,宋文启才发现,大乾的农业技术其实相当落后。
不说刀耕火种,但也进步不了多少。
大乾的老百姓,基本上也就是懂一些,诸如干旱了浇水,地里的禾苗招了虫子去驱虫,有野草了,就赶紧去拔草的知识。
接下来能收获多少粮食,纯粹看老天爷赏不赏脸。
如果是风调雨顺,还好一些,一大家子勉强可以吃饱。
可如果老天爷稍微干旱一些,亦或是雨水多了些,就有很多人要挨饿。
所以即便是在玉皇镇,乃是兰陵县,想要缴纳齐朝廷需要的赋税,非常困难。
宋文启虽然不是专业的农业学院毕业的,但是基本上的种地技术,还是可以根据后世的耳濡目染,提炼出来的。
毕竟他上大学的时候,追过一个农学院的女朋友,整天帮着去地里干活,保护她的毕业设计。
其实如果能够选好种子,保证粮食日常生长需要的营养,是可以大规模地提高产量的。
再不济,重点适合当地的农作物,也比他们整天瞎忙活要强得多。
这个念头在宋文启心底酝酿了许久,并且找到了白承璋,让他去寻找高产作物。
一切筹备的差不多了,村里的太平也能保障了,这才跟老太爷开口。
宋文启准备先拿山下村做试点,如果山下村成绩不错,就向整个玉皇镇推广。
“乡亲们看着不少年轻人赚了钱,心里急得跟着火一样,若是你真的愿意教他们,肯定有大把人愿意。”三老太爷开心的不行,抓着宋文启的袖子,“文启,老头子我年纪大了,你不会还有别的事情吧?再多了,我怕我记不清楚。”
“没有了,没有了。”宋文启叮嘱道,“老太爷,您年纪大了,也要多注意休息。”
“明白,明白。”老太爷拍了拍宋文启的肩膀,满意地离开。
翌日,宋文启一早去抓蝎子,并且逐步在蝎子山上建立一个饲养变种蝎子的区域,准备进行可持续性的捕获。
等忙完了,又去了一趟乡勇队伍,看大家的训练。
三老太爷也忙得脚不沾地,看到宋文启在训练乡勇,赶忙一路小跑过来。
“老太爷,您这是怎么了?”宋文启问道。
“好多人,几乎整个村子的所有农户,都想跟你学习种地。不过我还没说学堂的事情,毕竟这提到要交束脩,我怕大家心里抵触,一家一户说起来麻烦。所以我准备把人召集起来,一次性说个明白。”三老太爷道。
“看来提到种地,大家都是很在意啊。”宋文启看着村口密密麻麻正在聚集的人群,点点头,“不过这束脩该收还得收,这世上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
三老太爷笑着说道,“那是铁定的,你愿意教他们,已经是他们的福气了,还想不交束脩,门都没有。”
“人员很快就集合好了,你去给他们讲两句话?”
“老太爷,我只是教他们种地,又不是村长族长,”宋文启摇头,“讲话就免了,您可以跟他们聊一聊。”
村里长辈们这么支持宋文启,宋文启不想喧宾夺主。
“那成!”三老太爷见宋文启不跟他这老头子争,兴冲冲的去了村口。
乡亲们看着三老太爷,再看看不远处的宋文启,一个个精神抖擞。
乡亲们都觉得,宋文启是村里一等一的好把式,他若是愿意将种地的本事倾囊相授,他们的好日子可就来了。
三老太爷咳嗦了一声,等到场面安静下来,“前一段时间,有人找我,说他只会种地,也不愿意打工,所以挣不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