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军饷账目从我颤抖的指尖滑落时,宣纸上墨迹洇开,我却觉得那是我眼里恨出的血。我盯着纸上那熟悉的笔锋——横画锐利如刀,竖钩带着几分刻意藏起的滞涩,分明是苏瑾的字迹!
苏瑾,我一手救下来,一手提拔的贴身掌事女官。
去年冬日,我在暖阁里,和苏瑾说:你写字容易太用力,这个‘苏’字,这里小小收收力,就更好看了。她总在竖钩收尾时顿得太重,笔尖戳破宣纸,那时她还笑得眉眼弯弯:还是舞剑顺手,握笔比握剑难多了。
可现在,就是这双握不惯笔的手,写下了能将沈家推入地狱的罪证。
脑袋里
嗡
的一声,钝痛顺着太阳穴往天灵盖钻。去年冬日,苏家一脉被构陷有异心,陛下盛怒之下,女眷也不能幸免于难。我听父兄说起苏家得的事情,终究是没能忍心,去找了人牙子把苏瑾赎回了太子府。
那天雪下得紧,她单薄的青布衣裙被风雪打透,发髻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声音却带着几分倔强:多谢太子妃收留,苏瑾愿做牛做马,只求能查清苏家冤案。
我见她可怜,又念及苏家曾是忠良之家,便留她在身边做了掌事女官。兄长开春时曾去地方上巡查财政,我收到了兄长的家书,心疼他辛苦,落泪时苏瑾会端来温茶,茶盏里还卧着两颗红枣,轻声说:沈公子心怀天下,定会平安。上月我生辰,她捧着一件绣着桃花的披风,指尖摩挲着针脚,眼里闪着光:你总说着‘桃之夭夭’,念叨着要去江南,绣娘说,这披风最衬江南美景。
可现在,她用拓着兄长私印的假账目,将我沈家满门推向深渊!
沈氏行为悖乱,户部沈晏之下狱,太子妃沈清辞禁足东宫!
传旨太监的声音尖细,像冰锥扎在心上。我猛地抬头,正好看见太子站在殿门口,朝服上还沾着雨里的寒气。大婚之日,他曾握着我的手说待我登基,许你一世安稳,温声软语能溺死人,可此刻,那双眼睛里只有淬了冰的凉薄,连半分犹豫都没有。
殿下,这账目有问题!我扑过去想抓住他的衣袖,却被他侧身躲开。指尖落空的瞬间,我重重摔在金砖上,膝盖传来刺骨的疼。廊外的雨不知何时大了,豆大的雨珠砸在阶前青苔上,溅起的水花细碎又无力,像极了我此刻支离破碎的心。
被侍女半扶半拖回寝殿时,我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陪嫁侍女红着眼眶为我擦去脸上的泪水,声音哽咽:小姐,肯定是有人陷害,咱们再想想办法,总能救大人和大公子的。
我看着镜中苍白憔悴的自己,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沈家世代从文,祖父曾是太子太傅,父亲官至礼部侍郎,兄长刚升任户部郎中,一辈子都守着
文臣不结党,一心为社稷
的家训。去年蝗灾,兄长在灾区熬了三个月,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回来时还抱着百姓送的半袋杂粮,说
这是百姓的心意,比金银贵重。
而苏家,世代从武。苏老将军当年镇守雁门关,匈奴来犯时,他带着三千士兵死守三日,战死时手里还攥着染血的军旗,连匈奴首领都叹
苏将军是真英雄。老将军死后,苏家却被冠上
通敌
的罪名,满门流放,女眷罚没为奴,譬如被我救回来的苏瑾。
我攥着锦被的手指泛白,直到指节发疼才想通
——
军饷案是假的,削沈家文权、斩苏家武脉才是陛下的真意!这些年,文臣们常聚在沈府议事,陛下早就忌惮;苏家旧部散落各地,虽没了官职,却仍有号召力,陛下怎会容他们存在这次不过是借苏瑾的手,来个
一石二鸟,既除了沈家,又能把苏家彻底钉在
谋逆
的耻辱柱上。
吱呀
一声,门被推开,冷雨裹着寒气灌进来,我猛地打了个寒颤。抬头时,竟看见苏瑾站在门口,雨水打湿了她的鬓发,贴在苍白的脸上,可那双眼睛却亮得吓人。
你还敢来见我
我的声音发颤,泪水终于忍不住砸在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湿痕,我沈家待你不薄,你为何要毁了我们你可知,我兄长若出事,沈家就完了!
苏瑾
噗通
一声跪下,膝盖砸在冰冷的青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听得我心头发紧。她红肿着眼眶,握紧我的手,指节都在发抖,掌心的薄茧蹭得我生疼:清辞,是太子骗我!他说当年苏老将军战死,是你兄长扣下粮草导致的,还说只要我伪造账目扳倒沈家,就帮苏家翻案。我一时昏了头信了他,可昨天我去给太子送文书时,听见他和李嵩的对话——那根本是陛下和他设下的毒计,要把我们两家都斩尽杀绝!
昨夜我去太子书房,想找证据,却看见他和李嵩在商量,说等沈家倒了,就把苏家旧部全部抓起来,以为沈家平反的罪名斩了,永绝后患!
苏瑾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却又透着几分狠劲,今夜太子的人会盯着我,你必须去尚书府书房的密室,那里有李嵩和张显构陷我们两家的证据!只有拿到证据,才能救沈家,救苏家!
我看着她眼底的血丝,心里又气又乱,更多的是茫然。尚书府是什么地方那是户部尚书李嵩的府邸,守卫森严,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怎么进去就算侥幸进去拿到证据,陛下要是不认账,我们又能怎么办
我偷了太子的令牌,还备了迷药。
苏瑾从贴身香囊里掏出个小巧的瓷瓶,瓷瓶是青釉的,上面刻着小小的
苏
字,这迷药是苏家传下来的,只要沾一点在帕子上,就能让人昏睡半个时辰。
她又拿出半块泛着铜绿的虎符,虎符边缘还留着战伤的痕迹,纹路里藏着黑色的锈迹,这是苏家仅剩的虎符碎片,苏家和靖北王府义同生死,靖北王认得这虎符——你把虎符给他看,他定会以‘清君侧’的名义帮我们!
密室里有个青铜匮,是李嵩用来藏秘密的。
苏瑾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要贴在我耳边,温热的气息拂过我的耳廓,仙鹤纹锁装着沈家的证据,麒麟锁是苏家的。沈家的机关术很厉害,你还会用吗
我点头,眼眶却更红了。烛火被风吹得噼啪作响,映着苏瑾苍白的脸。她忽然笑了,嘴角扯出一个极淡的弧度,眼里却闪着决绝的光:这是九死一生的路,你敢走吗
我攥紧了衣角,指尖抠着布料,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想起兄长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模样,想起苏老将军战死沙场的忠魂,想起父亲教我解机关时的耐心,我咬牙道:赌一把,总比看着两家满门抄斩强!就算死,我也要试试!
苏瑾见我答应,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松快。她从怀里掏出一套粗布婢女服,又拿出一小盒炭灰:你换上这身衣服,用炭灰把脸涂暗些,再戴上这个兜帽,没人会认出你。
她帮我系好兜帽,遮住大半张脸,忽然拉住我的手腕,声音放得很柔:沈大公子在牢里还好,苏家旧部在,我请他们帮忙照顾他,你别担心。我还托人给你父亲带了信,说你会想办法救他,让他在牢里保重身体。
我鼻子一酸,看了一眼妆匮,说道:若我回不来,妆匮里的首饰你拿去换钱,替我照顾好沈家旁支的老弱,就被她打断了。她的眼神很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必须回来!我欠你的,欠沈家的,你得亲自找我讨回来,不能就这么算了。等咱们救了两家,开春就去江南,看桃花,喝新茶,好不好
我点头,泪水却又忍不住掉了下来。我和苏瑾说起过江南沈家学院里有桃花树,院里种满了桃花,春天的时候,满院都是粉色的,风一吹,花瓣像雪一样落下来,我们要一起去看桃花,煮茶喝。
三更的梆子声在东宫墙外响起时,我跟着苏瑾从偏门溜了出去。夜色浓稠,像化不开的墨,只有街角的灯笼泛着昏黄的光。苏瑾走在前面,脚步轻快,熟悉地避开巡逻的侍卫,显然是早就踩好了点。
前面就是尚书府的后门,我只能送你到这里。苏瑾从怀里掏出太子令牌,塞进我手里,令牌你拿着,守门的内侍见过太子的令牌,应该不会拦你。进去后,书房在正厅的东边,密室的入口在书架后面,你转动第三排最右边的那本《史记》,就能打开密室的门。
她顿了顿,又从腰间解下一把小巧的匕首,递给我:这匕首你拿着,防身用。若是遇到危险,就往人多的地方跑,别硬拼。
我接过匕首,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却让我多了几分底气。你怎么办太子发现我不见了,会不会找你麻烦
苏瑾笑了笑,眼里却带着几分豁出去的狠劲:我自有办法。我会在东宫制造混乱,引开太子的人,你抓紧时间,拿到证据就赶紧去十里坡找靖北王,别回头。
我还想说什么,苏瑾却推了我一把:快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记住,一定要活着回来!
我咬咬牙,转身朝着尚书府的方向跑去。冷风灌进衣领,我想起冬天苏瑾红着眼说的话
——苏家从未负过朝廷,可朝廷却负了苏家。那时的她,还盼着靠隐忍等到平反的那天,可帝王家的刀,从来不会给人成长的时间。
尚书府外的灯笼泛着昏黄的光,照得门口的石狮子有些阴森。我捏着太子令牌的手心全是汗,走到守门内侍面前时,刻意压低声音,让语气里多了几分威严:陛下有密令,太子命本宫来取校勘卷宗。
内侍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脸上满是皱纹,他盯着令牌看了半晌,又探头往我身后望了望,大概是没看到随从,眼神里多了几分怀疑:太子妃殿下,深夜取卷宗,怎么没带侍卫
我心里发慌,却不敢露怯,只能硬着头皮瞪回去:陛下的密令,难道还要向你报备若是耽误了大事,你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内侍被我的气势唬住了,犹豫了片刻,终究没敢拦我,侧身让开了路:殿下请进,小的这就去通报李大人。
不必了。
我赶紧拦住他,太子说了,此事机密,不必惊动李大人,本宫取了卷宗就走。说完,我不等他反应,快步朝着正厅的方向走去。
走进尚书府,才发现这里比东宫还要大。院子里种着不少桂花树,虽然是秋天,却还有零星的桂花在开,香气清甜,却让我更加紧张。我按照苏瑾说的,找到正厅东边的书房,推开门走了进去。
书房里很暗,只有书桌上点着一盏烛灯。我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看向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大多是经史子集,我找到第三排最右边的那本《史记》,深吸一口气,伸手转动。
咔嗒
一声轻响,书架缓缓移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我从怀里掏出火折子,吹亮后往里照了照,里面是一段石阶,通往地下。
我攥着火折子,一步步走下去。石阶很陡,走了大概十几步,终于到了底。密室里很宽敞,正中间放着一个青铜匮,匮上刻着仙鹤和麒麟的图案,和苏瑾说的一模一样。
我的心脏狂跳得快要冲出胸膛。我走到青铜匮前,按照父亲教我的法子,先对着仙鹤纹锁,将钥匙插进锁孔,轻轻转动三下,再往上一提
——咔嗒
一声,仙鹤纹锁开了。我赶紧将里面的黄绸卷宗拿出来,塞进袖中。接着,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打开了麒麟锁,将另一卷卷宗也收好。
可就在我要合上匮盖时,身后忽然传来脚步声,接着是一道阴恻恻的声音:太子妃深夜闯尚书阁,怕是来偷不该偷的东西吧
我浑身一僵,像被钉在了原地。转身时,正好看见户部尚书李嵩把玩着腰间的玉佩,身后跟着四个手持长刀的侍卫,刀鞘上的寒光在烛火下闪着冷意,刺得我眼睛生疼。
李嵩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身材微胖,脸上总是挂着笑,可那双眼睛里却藏着算计。上次宫宴,他还笑着给我敬酒,说
太子妃真是才貌双全,与太子殿下举案齐眉,叫人好不羡慕,可现在,他的眼神里只有嘲讽和杀意。
大内密令,李大人无需多问。
我强装镇定,指尖却在袍袖里摸向苏瑾给的匕首。我从小只读过诗书,连鸡都不敢杀,可此刻我知道,自己退无可退。
李嵩忽然笑了,笑声里满是嘲讽,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你以为苏瑾是真心帮你她不过是借你的手拿证据,等你拿到手,再让靖北王杀了你我,她好独吞救两家的功劳,将来在新朝里谋个好位置!
我的心沉了下去,可脑海里却闪过苏瑾送我离开时的眼神
——
那里面有担忧,有愧疚,还有决绝,唯独没有半分算计。她不会像你一样,构陷忠良!
我咬着牙反驳,声音却比自己想象中更虚。
忠良
李嵩嗤笑一声,挥手让侍卫上前,在陛下眼里,只有听话的才是忠良!把卷宗交出来,我还能在陛下面前替你求个情,保你兄长不死;若是不交,今日你就别想活着走出这尚书府!
侍卫的脚步越来越近,我攥着匕首的手更紧了。就在最前面那侍卫的刀快要碰到我衣领时,库外突然传来杂乱的脚步声,接着是苏瑾的喝声,穿透火光传了进来:李嵩谋害太子妃,给我拿下!
李嵩脸色骤变,转身就要往门外跑。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冲上去抽出匕首,抵住他的后心:大人想去哪
他愣住了,大概没想到平日弱不禁风的太子妃,竟敢拿刀对着他。他试图挣扎,我却将匕首又往前送了送,冰冷的刀刃贴在他的皮肤上,他瞬间不敢动了。
沈清辞,你别冲动!
李嵩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慌乱,你杀了我,陛下不会放过你的!
我若不杀你,我沈家也活不成!我咬着牙,眼里满是恨意,你构陷我兄长,害我沈家,今日我就要拉你做个垫背的!
僵持的片刻里,密室的门被撞开,苏瑾提着长剑站在门口,肩上的血顺着剑穗往下滴,染红了她的衣袖,可她的眼神却亮得很,像打赢了仗的孩子。她身后跟着几个穿着黑衣的人,应该是苏家的旧部。
清辞,你没事就好。
苏瑾走过来,伸手替我拂去肩上的灰尘,动作很轻,怕碰疼了我,靖北王带着人在府外接应,我们把李嵩带上,现在就去十里坡的军营,晚了就来不及了。
我看着她流血的伤口,眼泪又掉了下来:你怎么这么傻,万一你出事了怎么办
没有万一。
她扶住我的胳膊,声音很坚定,从我知道被骗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想过回头。天要变了,我们不能再任人宰割,该反击了。
苏瑾的旧部将李嵩绑了起来,堵上了他的嘴。我们一行人从尚书府的后门出去,坐上早已备好的马车,朝着十里坡的方向赶去。
马车行驶在夜色里,颠簸得厉害。苏瑾靠在车壁上,脸色有些苍白,我拿出马车里的金疮药,帮她处理肩上的伤口。伤口很深,还在流血,我一边帮她包扎,一边忍不住问:你怎么会找到这里的东宫那边没事吧
我在东宫放了把火,引开了太子的人,然后带着旧部赶过来的。
苏瑾笑了笑,眼里却带着几分疲惫,幸好赶上了,不然你就危险了。
我看着她,心里满是愧疚:对不起,李嵩说你骗我,我确实怀疑了你。
没事,换成我,我也会怀疑。
苏瑾拍了拍我的手,咱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以后不要再提这些了。等救下家人,咱们就能过安稳日子。
马车走了大概一个时辰,终于到了十里坡。靖北王的军营扎在山坡上,军帐前的大旗在风里猎猎作响。营门口的侍卫见我们过来,立刻举起长枪:来者何人
苏瑾拿出那半块虎符,递了过去:我是苏瑾,苏将军的女儿,这是我父亲和靖北王的虎符,烦请通报一声。
侍卫接过虎符,仔细看了看,又看了看我们,转身跑进营里。没过多久,一个穿着银色盔甲的男人走了出来,身材高大,面容刚毅,正是靖北王。
靖北王看到苏瑾,眼神瞬间柔和下来:瑾儿,你受苦了。
苏瑾见到靖北王,眼眶一下子红了:王爷,你一定要帮我们苏沈两家!
靖北王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我知道,这些年我一直在查苏家的案子,只是没有证据。你们先进营,有什么事咱们慢慢说。
走进中军大帐,靖北王让侍卫给我们倒了热茶。我将袖中的卷宗拿出来,递给靖北王:王爷,这是李嵩和张显构陷沈家、苏家的证据,还有李嵩的人证,都在外面。
靖北王接过卷宗,翻开仔细看了起来。他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目光也越来越锐利,看到最后,他将卷宗重重拍在案上,沉吟良久:只处置李嵩和张显不够,要借着这个机会重整朝堂。苏家旧部、沈家门生再联合御史台,三方合力,才能保新太子稳坐江山,也才能彻底护住你们两家。
我愣了一下:新太子
靖北王点了点头:陛下刻意构陷苏沈两家,太子从中出力不少。如果你们要保两家安定,就必须要借着这个机会,重塑朝堂,扶持新太子登基。
何时动手
我急着救兄长,忍不住追问,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急切。
靖北王看向帐外的晨光,天已经蒙蒙亮了,东方泛起一抹浅白:今日早朝,就在太和殿。趁着陛下还没反应过来,打他个措手不及。
我们一行人在军营里稍作休息,吃了点东西,然后跟着靖北王的军队,朝着皇宫的方向赶去。
到了皇宫外,靖北王的军队将宫门围得水泄不通,盔甲碰撞的声音沉闷又有力,震得宫殿的梁柱都似在发抖。殿外传来
清君侧,除奸臣
的喊声,声音整齐又响亮,传遍了整个皇宫。
当我们带着从尚书府拿出来的卷宗走进太和殿时,陛下的脸色瞬间铁青,手里的玉圭砸在龙案上,盯着靖北王怒声道:放肆!你是要带兵逼宫吗!
靖北王单膝跪地,声音坚定:陛下,臣并非闯宫,而是为了清君侧,除奸臣!李嵩、张显构陷忠良,私吞军饷,若不除,恐动摇国本!臣请陛下处置奸臣,还沈家、苏家清白!
data-fanqie-type=pay_tag>
我捧着卷宗跪在地上,膝盖砸在冰凉的金砖上,疼得我几乎落泪,可我不敢动。我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了许久的悲愤:陛下!沈家世代忠良,却被李嵩构陷;苏家镇守边关,反遭张显污蔑!请陛下处置奸臣,还两家清白!
苏瑾接着我的话,声音铿锵有力,没有半分怯懦:李、张二人结党营私,把持朝政,私吞军饷,若不除,恐动摇国本!请陛下准靖北王主持清查,重整吏治,还朝堂一个清明!
朝臣们面面相觑,有人低头沉思,有人面露难色。李嵩的党羽想站出来反驳,看着门外的不敢动弹。
最终,还是御史大夫先跪了下来,高声道:陛下,沈、苏两家所言有理,若不查清此事,恐寒了天下忠良之心!臣请陛下准奏!
有了御史大夫带头,其他朝臣也纷纷跪地附议,声音整齐又坚定:臣请陛下准奏!
皇帝看着阶下的我们,又望向殿外的军甲,沉默了许久,终究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疲惫:准奏。
听到皇帝的话,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父兄被从牢里放了出来,哥哥瘦了很多,脸色苍白,却依旧挺直了脊梁。
接下来的日子,靖北王主持清查李嵩、张显的党羽,将他们一一抓捕归案。新太子也顺利登基,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为沈家、苏家平反,恢复了苏家的爵位,还追封苏老将军为
忠勇侯。
半年后,天下渐渐安定。我在江南的沈家书院讲学,看着底下的学生——有沈家旁系的子弟,也有靖北王送来的北疆少年,他们眼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干净又纯粹。父亲以前总说
文以载道,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懂了,这
道
不仅是经史子集里的道理,更是让文人能安稳读书、踏实献策的底气。
先生,苏将军的信到了!
学生捧着一封信跑进来,信上印着
镇西将军府
的火漆,红得鲜亮。苏瑾已经成了大胤第一位女将军,此刻正镇守着河西走廊。
我接过信,拆开来看。信里的字迹还是苏瑾一贯的硬朗,她说在河西开垦了千亩良田,苏家旁系在教百姓织布,靖北王派来的军医营治好了不少牧民的旧疾。她说,河西的春天很美,有大片的野花,像江南的桃花一样好看。末尾画着一朵小小的桃花,那是我们在东宫时约定的记号,简单的几笔,却让我心里暖得发疼。
上个月兄长来信,说御史台彻底清除了李、张的党羽,新太子的政令终于能畅通无阻地传到地方。他还说,新太子打算推行新的赋税制度,减轻百姓的负担,让大家都能吃饱饭,穿暖衣。
而我在江南,除了讲学,还在和苏瑾、靖北王商量在江南开设女学。我想让更多的女子能读书识字,能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像以前的我一样,只能在深宅大院里走那九死一生的路。
入秋时,苏瑾派人送来了西北的新粮,颗粒饱满,带着阳光的味道。亲兵说,女将军常站在城楼上远望江南,说等边境再安定些,就来江南赏桃花,听我讲一堂课,再尝尝江南的新茶。
我看着窗外落满一地的桂花,香气清甜,提笔回信:江南的新茶已经备好了,就等你回来。到时候我们煮茶论道,不说权谋,只说民生……或许,还有一些小儿女的心事要分享
听亲兵说,靖北王上个月去了河西,给苏瑾带了很多江南的特产,还陪她看了河西的野花。不过,两个人都没有继续往下说什么。
信末,我画了两只并肩的鹤:一只衔着书卷,是我;一只握着长剑,是她。它们正朝着初升的朝阳飞去,翅膀展开,带着希望。就像我们曾经在黑暗里挣扎,跌跌撞撞,最终还是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江南雨和西北风。
我相信,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江南的桃花会开得更艳,河西的良田会收获更多的粮食,天下的百姓都会过上安稳的日子,还有更多的和平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