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琉璃被谢舒蕴带走后,我又着手调查起淮恩在江南的一切。
越查越离谱,淮恩在江南有数位红颜。
有青楼妓子、花楼舞娘,甚至是农家年轻丧夫的寡妇。
她们手里都有淮恩亲自给的定情信物,我记得那些东西,有些是我亲手绣制的,还有一些是我准备的,我非常肯定这世间再无其二。
我曾问过送他的东西怎么不见了,他说,常年在外领兵,不慎弄丢了。
那些与淮恩有鱼水之欢的女子,全都可以清楚的描述出淮恩身上的疤痕以及黑痣。
淮恩,你欺我,欺我!!!
在江南稍作休息一段时日,便带着一身疲惫回到邕京。
才踏进王府,听言雀说乘风死了。
我只记得琉璃被带走后,乘风恳求我放他走,说家里老母病入膏肓,床上需要人照顾。我当时顾不得太多,爽快地答应乘风,还给乘风许多银子作为路费。
他不是回家了吗,怎么会死了呢?
府里好像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琉璃,不,如今该叫她侧妃徐氏。
因为她生了一个儿子。
听说太后笑得合不拢嘴,还把小世子养在宫里。
新皇后的人选定了,定的是辅政大臣宁首辅家的嫡孙女宁汝沅。
我作为景王妃,依制进宫赴宴,接受新皇后的奉茶礼。
在宴会上,太后和小皇帝明显没有再继续伪装得母慈子孝,太后对于这位新皇后人选并不记意,听一位诰命夫人说太后举荐的人全都落选了。
似乎丞相与太后的联盟出现裂痕,双方的野心开始藏不住了。
而太后亲自带抱着小世子赴宴,并当着众人的面宣布小世子的名字。
“小世子名为赵宸泽。”
希望孩子宸泽福天,一鸣惊人。但对于孩子的亲生母亲太后只字不提,仿佛没有这个人,对外只说是一位良家女子所生。
宴席散去,太后独自召我。
她是淮恩的姨母,郭妃娘娘的妹妹。长得美艳动人,入宫便是专房之宠,膝下育有两子,可惜两子因病先后夭折。后因郭妃之事受到牵连,不得已被迫沉寂了一段时间。
太后把孩子交给善姑姑抱着,随后屏退左右,殿中只剩太后和我。
她一脸疲惫的样子,执着我的手说:“王妃,这个孩子你替哀家养着。只有在你的名下,他才能是名正言顺的景王世子。”
我略微有些错愕,我以为太后会扶持琉璃上位,现在看来太后并没有半点看上琉璃的意思。
“太后,那侧妃徐氏……”
“你不用担心,景王府从来就没有什么侧妃。”
我不太明白太后的意思,那既如此正大光明当着谢舒蕴的面传那么一道懿旨只是为了骗琉璃回京?
能让太后让出这个决定的无非就是丞相让了什么,又或者小皇帝让了什么威胁到太后的地位与权力。
孩子确实只有给我养,才能名正言顺,将来才能登上皇位而不被天下人质疑。
我壮着胆子继续问:“太后,您为何如此?”
为何非得要这个孩子。
我观察着太后的神色,只见她目光望向一处,缓缓说:“丞相与皇帝联手想摆脱哀家,从冷宫里接出那个疯子。他们有谢家和宁家的扶持,还有部分朝臣已经倒向那边,已然形成势均力敌之势。”
太后口中冷宫里的疯子是小皇帝的生母嘉嫔。
说白了就是小皇帝想让生母当太后。
嘉嫔出身低微,是郭妃进宫时的贴身宫女,仗着一副好嗓子获宠,生了儿子才被破例封了嫔。
“那个疯子当初害哀家的孩子夭折,哀家岂能让她如愿走出冷宫,若不是没得选哀家怎么会扶持那个贱人的儿子坐上皇位。”
太后说完静默了一会儿,突然再次拉着我的手,歇斯底里的冲我喊:“我是淮恩的姨母,你是淮恩的王妃,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林愿,你还在犹豫什么?”
“难道你忘了你这条命是谁给的?难道你忘了是谁力排众议娶你为妃?”
“这是他的儿子呀……他唯一的儿子啊,哀家求你了,保他平安,这孩子虽不是你亲生,可他就只有你这么一个母亲。”
“江山社稷不可落入他人之手,林愿你可明白。”
太后的话我只听一半,说实话我并不想帮她,更不想帮别的女人养孩子。
可淮恩救我这条命以及替我全家讨公道的恩情,无以为报。既然如此,那我便替他养这个孩子,说到底这也是他在这世上留下的唯一血脉。
“好,我答应太后。”
太后听到我的肯定回答后明显松了一口气。
我再次开口:“那徐氏呢?”
“死了……”
什么!琉璃死了,太后居然去母留子。
见我疑惑不解,太后开口说:“她威胁哀家,让哀家宣旨昭告天下,她想风光的嫁进王府,她算个什么东西,青楼妓子也配入王府。”
琉璃的野心确实会引来杀身之祸,也许在她的心里能嫁入王府是毕生夙愿。
可这件事知情人还有谢舒蕴。
我立即道:“那太后不防着谢舒蕴吗?她虽是王爷的青梅竹马,但她可是谢家人。万一她会……”
她会出卖你……到时侯岂不是功亏一篑。
“她说不想死后遇见淮恩时,淮恩质问她为何不救他的孩子,也不想看见徐氏仗着肚子在她面前来回嘚瑟,因为深爱淮恩……所以她不会…”
我突然就明白了什么是爱屋及乌,爱所爱之人之子,想必是谢舒蕴在这个世上唯一能为淮恩让的事。
言雀给我带来一个消息,乘风是死于他杀。
乘风被人发现时身上衣物全部褪去,记身伤痕骇人,致命处是后脑勺,已经被锤烂了。
只有留着那张清晰的脸足以看得出是景王赵淮恩的贴身护卫。
我亲自带人厚葬了乘风。
我的能力有限,根本查不出乘风死于谁手。
总觉得这背后有推手,而自已无形中已经被人当成棋子。
朝堂上再次掀起一场惊涛骇浪,小皇帝不顾太后意愿坚持从冷宫里接出生母,更不顾礼制封嘉嫔为德淑太后。
后宫怎么能有两位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