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我什么?”
“谢谢你信我,谢谢你为我出头。”
如果没有他今天在办公室那番强硬的表态,如果没有他点醒自己,她或许还在那个角落里,独自舔舐伤口。
沈砺峰的脚步顿了顿,他转过头,看着路灯下宋秋锦那张素净的小脸。
她的眼睛很亮,像洗过的星星。
他喉结滚动了一下,低声说:“既然我说了你是我的人,自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他的语气很平淡,却让宋秋锦的心跳,没来由地快了一拍。
回到沈家,沈振国和周婉琴显然也已经听说了大院里的风言风语。
二老坐在客厅里,脸色凝重,忧心忡忡。
看到他们回来,周婉琴连忙迎了上来,拉住宋秋锦的手,眼圈都红了。
“秋锦,你别听外面那些人胡说八道!”
“你是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清楚!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信你!”
“是啊,小锦。”沈振国也沉声说道,“身正不怕影子斜。组织上一定会调查清楚,还你一个公道的。”
来自家人的信任和支持,是此刻最温暖的力量。
宋秋锦心中感动,摇了摇头:“叔叔,阿姨,我没事。这件事,我会自己解决。”
她的眼神,已经没有了下午的脆弱和无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坚韧的力量。
看到她这副模样,沈砺峰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接下来的几天,宋秋锦依旧处于停职状态。
大院里的流言蜚语并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她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那些异样的、审视的目光。
但宋秋锦的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
她不再理会外界的纷扰,而是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做着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是反复研读那份她亲手翻译出来的报告的底稿。
她要将里面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条款,每一个逻辑推演,都牢牢地刻在脑子里。
她要确保,只要机会来临,她就能在最高级别的研讨会上,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对答如流,甚至给出超乎所有人预期的深刻见解。
这不仅仅是为了自证清白,更是为了不辜负那份报告本身的价值。
第二件事,则更加隐秘,也更加激动人心。
她将自己锁在房间里,拿出纸和笔,开始凭借记忆,默默地书写着一些模糊的想法和预测。
她的大脑,此刻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数据库。
“改革的春风即将吹向更多领域,个体经济会有更大发展空间,或许服务业会迎来机遇”
“价格体制的变革总是伴随着风险与机会并存,市场信息会变得更加重要”
“土地制度的变化可能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基础设施建设会是重点”
“金融体系的完善是大势所趋,普通人参与经济建设的途径会越来越多”
一个个朦胧的概念,一个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一个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在她的笔下,逐渐成形。
她写下的,都是一些看似平常的经济思考,却暗含着对未来发展的某种直觉和判断。
写着写着,她的手都因为专注而微微颤抖。
她隐约感觉到,这些看似普通的思考,或许能够为她指明某种方向。
到那时,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她都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为沈家,创造出足够的价值和地位。
这,或许就是她真正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