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还是婉拒了李少夫人的一片好意,她想开个铺子,却不想与人合伙,初时看来尚来,合作越深,越难处理,许多亲戚朋友之间的合作,到头来不止是铺子开不下去,连亲人,朋友的感情关系都会破裂殆尽,从此是路人。
她与李少夫人原就不太熟悉,李少夫人那么看重她,她也是心怀感激的。
所幸,李少夫人并没有太执着。
虽不能合作,却让两人能多说些话,成为无话不谈的闺中蜜友。
只是在谈及她夫婿名讳时,李少夫人的表情有些奇怪。
“你说,你家相公叫什么?”
清秋以为她没有听清,再说了一次,字正腔圆,“白凌修。”
李少夫人曲音的眉头微微一挑。
“这名字听得有些耳熟,好似在京里,也听过这个名。”
“或许是同名。”清秋一点也没放在心上,世上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遇上几个拥有一样姓和名的人一点都不奇怪。
“也许吧。”曲音一时没想起来是哪儿听到的,也不执着,毕竟,在京里的人出现在这儿,几率并不大。“你们夫妻都不容易,能将日子越来越好,也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清秋,过些日子,我就要回京去了。”毕竟,她丈夫还在京里呢,此番回来只是为了陪陪婆婆和祖母,时间到了,她便要回京地,她的夫婿,娘家人可都在那儿。
往后再来此处,也是逢年过节,抑或是家中发生重大之事。
“回京路途可远了,若有机会,我会去京城找你的。”
“好,”曲音点头,“我正想说,若你想,我替你安排妥当,让你去京城瞧瞧,那儿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或许,你会喜欢的。”
清秋万分感谢。
这位李少夫人性情也是一点都不扭捏,初相识时,还以为她生性清冷,不太理会人呢,更以为她是个性刁蛮,故意为难她。
人与人之间需要长时间的相处,时间长了,方能摸清对方的性情。
曲音是外冷内热型的。
她同清秋讲了许多京里的人与事,让清秋格外的好奇,心里也暗暗下定决心,只要以后有机会,就往京城走一趟,看看那不一样的世界。
几日后,曲音便起程回京去了,清秋赶过来送了一程。
曲音走后,清秋便开始物色铺子,她要自己开个铺子,原先并不想在镇上开间铺子,可想着去了州府,名声又得重新再来一回,属实是不易的。
她先在镇子上开一家,做些成品,让客人挑选,也可定制。
她离好衣坊不远的地方选了铺面,这事儿她与红姑商谈过,两家卖的是不同的东西,好衣坊主要卖给普通老百姓,她的则是定制得多,若说起来,她这儿的生意,与锦绣阁相似,来了镇上,对锦绣阁的生意会有影响。
红姑陪着她一起挑了一处合适的铺面,也谈好了价格,清秋爽快地给了租金。
接下来就是清理打点,准备开张。
“清秋,你开店是好事,证明你的事业已经越做越大,咱们女人家,是该有自己的谋生之道,不能完全靠着男人。”想靠,也得男人可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