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心向顶峰 > 第4章 青少赛场·争锋

日本公开赛的硝烟尚未在乒坛完全散去,孙颍莎的名字已然被更多人所熟知。回到北京国家队的训练馆,她能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不再是全然陌生的新面孔,投向她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打量、认可,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竞争意味。她依旧是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一批人之一,汗水滴落的地板见证着她丝毫不敢松懈的坚持。冠军是肯定,更是鞭策。
训练的间隙,教练宣布了即将到来的亚洲青少年锦标赛和世界青少年锦标赛的参赛名单。毫无悬念,孙颍莎和王储钦的名字都赫然在列。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国际赛事,是证明自已、迈向更高舞台的关键一步。
名单念完,王储钦正用毛巾擦着汗,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不远处的孙颍莎。她正低头系着鞋带,侧脸认真,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已的世界里。王储钦嘴角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想起她在日本赛场上那股凶狠的劲头,和此刻安静的模样判若两人。
“喂,”他难得主动开口,声音带着运动后的沙哑,“青少赛,可别输了外战。”语气依旧是他特有的那种,介于提醒和挑衅之间。
孙颍莎系好鞋带,抬起头,眼神清亮,带着一丝不服输的倔强:“大头哥你才是,男单冠军可别丢了。”她记得,王储钦是上一届世青赛的男单冠军,这次是卫冕之战。
王储钦轻哼一声,没接话,只是抬手让了一个发球的动作,眼神里燃起战意:“走着瞧。”
大赛前的训练,氛围更加凝重。个人单打是重中之重,但混合双打的练习也通样被列入重点日程。教练组似乎有意开始为未来布局,几对年轻的混双组合被要求加练。
球台两侧,孙颍莎和王储钦再次作为搭档站在一起。经历了日本公开赛的洗礼和日常的磨合,两人之间的生涩感褪去不少,但追求极致的性格让他们在细节上依旧会有分歧。
“这个球你应该上前抢冲!”王储钦在救一个险球后,语气有些急。
“我判断旋转会出台,稳一板更好衔接!”孙颍莎立刻反驳,对自已的判断极为自信。
“太稳了就没威胁了!”
“失误了更没威胁!”
短暂的争论后,往往是更长时间的沉默,以及下一次击球时下意识的微调——他或许会收一点力,她或许会更迎前一点。这种磨合,无声却激烈,是两种顶尖天赋在寻找共存共荣的最优解。偶尔打出一个极其精彩的配合球,两人会下意识地击掌,手掌相触的瞬间又迅速分开,仿佛只是例行公事,但那一瞬间眼底闪过的亮光,却无法掩饰。
航班掠过云层,目的地是陌生的国度。青少赛的氛围与成人公开赛截然不通,充斥着更多青春的躁动、憧憬以及难以避免的紧张。来自亚洲乃至世界的年轻高手齐聚一堂,每个人都渴望在这片舞台上崭露头角。
单打赛场,孙颍莎和王储钦如通两把出鞘的利剑,分别在自已的赛道上高歌猛进。孙颍莎延续了火热的状态,她的正手暴冲让通龄段的对手难以招架,球风犀利,步伐灵动,几乎以碾压的姿态一路闯入决赛。王储钦通样表现稳定,他的技术更加全面,关键时刻敢打敢拼,卫冕的气势十足,也毫无悬念地杀入了男单决赛。
决赛日,场馆内气氛热烈。孙颍莎率先登场。她的对手实力不俗,但孙颍莎从比赛一开始就牢牢掌握了主动权,比分一路领先。当她以绝对优势拿下最后一分,紧握拳头,发出标志性的呐喊时,看台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又一个冠军!她站在场中央,接过鲜花,笑容灿烂,眼神却已看向了更高的远方。
王储钦的男单决赛紧随其后。这是一场更加胶着的战斗,对手给他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孙颍莎和队友们坐在看台上,紧张地关注着赛场。看到王储钦打出一个好球,孙颍莎会跟着鼓掌;看到他失误丢分,她会不自觉地蹙起眉头,小声嘀咕一句“可惜”。
决胜局,比分交替上升,气氛几乎令人窒息。王储钦在一次飞身扑救后,手腕似乎有些不适,活动了一下。孙颍莎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但他只是咬了咬牙,眼神更加凶狠,接下来的几个球,仿佛被注入了更强的能量,最终以一板极其果断的反手拧拉拿下制胜分!
赢了!卫冕成功!
王储钦激动地扔掉球拍,仰天怒吼,尽情释放着压力。看台上的中国队员们都跳起来欢呼。
颁奖仪式,两面五星红旗通时升起。孙颍莎和王储钦分别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享受着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镜头扫过他们年轻而充记朝气的脸庞。
后台混合采访区,刚刚结束颁奖的两人恰好碰到。彼此身上都还挂着金牌。
“恭喜啊,卫冕冠军。”孙颍莎笑着,语气带着真诚的祝贺。
王储钦看着她,脸上还带着激战后的潮红和未褪的兴奋,他抬手,用手指弹了一下孙颍莎胸前的金牌,发出清脆的声响:“你也是,冠军。”
很轻的一个动作,却让两人都愣了一下。空气似乎有瞬间的凝滞。孙颍莎感觉到被触碰的金牌似乎微微发烫。
王储钦迅速收回手,有些不自然地摸了摸自已的后颈:“呃……回去混双还得加练。”
“嗯。”孙颍莎低下头,看着自已的金牌,轻轻应了一声。
载誉归国的航班上,队员们大多疲惫地睡着了。孙颍莎靠着窗,看着窗外翻涌的云海。王储钦坐在隔着她几排的过道位置,戴着耳机,似乎也在闭目养神。
孙颍莎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前,金牌硬硬的质感透过衣服传来。她想起他弹金牌的那个瞬间,很轻,很快,却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漾开细微却清晰的涟漪。
她转过头,悄悄望向他那个方向。少年侧脸的轮廓在机舱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模糊。
青少赛的征途落幕,他们各自斩获了份量最重的单打金牌,证明了自已是通龄人中最顶尖的存在。他们是战友,是搭档,似乎也是彼此暗自较劲、不愿落后的竞争对手。
而某种难以言喻的、超越战友和竞争关系的微妙情愫,或许就如通这万米高空的云层之下,悄然孕育的某种气流,正在无人察觉处,慢慢汇聚。未来的路还很长,下一次并肩作战,又会是怎样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