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太阳高照。
林晚被阳光晒醒。
她揉着眼睛从后厨的折叠床爬起来,走到前厅时,李承明正坐在吧台前,小心翼翼地摆弄着一堆东西。
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照进来,落在他手里那块粗麻布上,布面上的麻线纹路看得格外清楚。
“醒了?”
李承明抬头笑了笑。
“我把陈姐说没什么研究价值的东西整理了一下,堆着占地方,不如摆出来,你看着碍眼不?”
吧台上确实摆了不少“杂物”。
几块磨得发亮的旧布料(王二丫和张婆婆换东西时留下的)、一个缺了角的粗瓷小碗(某次村民用半袋土豆换来的)、还有两个样式简单的铜制小物件(看着像古代的发簪头)。
林晚走过去,拿起那块粗麻布摸了摸,布料粗糙却结实,边缘还留着淡淡的草木染痕迹。
“摆着吧,反正吧台也空着。”
她给自己冲了杯咖啡,坐在窗边的小桌旁,看着街上偶尔经过的行人。
现代的奶茶店依旧冷清,一上午过去,除了隔壁修鞋摊的大爷进来喝了杯免费白开水,连个问价的都没有。
“照这样下去,现代店迟早得黄。”
林晚叹了口气,低头刷着手机,屏幕上弹出的外卖平台提醒,她的店今天只接了两单,还是老顾客点的。
李承明把那些杂物摆得更整齐些,又找了几张便签纸,用马克笔写上“安唐粗麻”“老瓷片”之类的标签,看着倒像那么回事。
“说不定有人喜欢呢?这些都是真东西,比网上那些仿制品有味道。”
林晚没当回事,只当他是在打发时间。
下午三点多,店里终于进来两个穿着汉服的年轻姑娘,手里举着手机,似乎是在附近拍视频。
她们本来想点两杯奶茶,目光扫过吧台时,突然停住了。
“哎,你看这个!”
穿粉色汉服的姑娘指着那块粗麻布,眼睛亮了。
“这布料看着好有年代感,是真的老东西吗?”
李承明立刻站起来。
“是安唐时期的粗麻布,手工织的,虽然普通,但保存得不错。”
“安唐?就是那个历史书上说大旱的朝代?”另一个穿蓝色汉服的姑娘凑过来,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块布,“摸着好粗糙,但纹路好特别,做个古风包肯定好看。”
林晚也愣了,没想到还真有人感兴趣。
“这是之前收来的,你们要是喜欢,随便给点钱就行。”
“多少钱啊?”粉色汉服的姑娘掏出手机,“五十够吗?”
“够了够了。”
林晚赶紧点头,心里有点发懵。
这布当初王二丫换了两罐水,算下来也就值十几枚铜钱,没想到能卖五十块。
姑娘付了钱,小心翼翼地把麻布折好放进包里,又指着那个缺角的粗瓷碗。
“这个呢?也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