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林晚再打开店门时,门口的气氛更压抑了。
排队的人稀稀拉拉,大多戴着郎中用布条做的“简易口罩”。
就是把布条叠了几层,系在脸上,虽然简陋,但多少也能作用。
第一个来换水的是张婆婆的孙子,手里攥着五枚铜钱,还有个用布包着的小药包。
“俺奶奶让俺来换两罐水,再拿点咸饼干。”他声音压得低低的,“村里好多人不敢出门了,说怕沾上时疫,俺奶奶说,林姑娘这儿的水干净,喝着放心。”
林晚给他装水时,听见后面有人小声嘀咕。
“你说这病是不是跟这店有关?”
一个穿灰布短褂的汉子往店里瞟,眼神里带着怀疑。
“这店突然冒出来的,卖的东西也怪,连灯都比别家亮,说不定是引来了啥不干净的东西。”
旁边的妇人赶紧拉了拉他的袖子。
“别乱说,林姑娘救了多少人?没有她,咱们早渴死了。”
“救咱们?”汉子哼了一声,“那为啥她这儿没事?村里都倒了好几个了,她天天跟那么多人打交道,咋就不生病?”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都沉默了,眼神里的犹豫更重了。
有人悄悄往后退了退,原本要上前换水的脚步也停住了。
林晚手里的动作没停,把饼干递给张婆婆的孙子,声音平静。
“水是烧开的,饼干也是干净的,放心拿回去。”
孩子接过东西,冲她鞠了一躬,快步走了。
那汉子还想说什么,被旁边的大婶瞪了一眼,没再吭声,却也没上前换水,转身走了。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来换水的人更少了,大多是实在没水了才来,换完就匆匆走,连话都不敢多聊。
林晚看着吧台上冷冷清清的铜钱,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她知道,恐慌一旦开始,再解释也难让人完全相信。
回到现代时,天刚蒙蒙亮。
林晚没心思睡觉,打开电脑就开始查资料。
先翻了李承明推荐的《农政全书》,里面提到“时疫多起于污源,饮沸汤、焚艾蒿可解”,跟她之前想的一样。
又查了现代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发现核心也是“清洁饮水、消毒环境、隔离病患”,可这些在古代根本没法完全做到。
没有消毒水,没有防护服,连干净的布条都稀缺。
她越查越着急,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着,屏幕上的资料堆了满满一屏,却没几个能实际落地的办法。
最后,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陈雅丽和李承明分别发了微信。
“有急事,想跟你们聊聊,关于安唐的时疫。”
陈雅丽很快回复。
“来我店里吧,我正好在整理古籍。”
李承明也回了消息。
“我马上到。”
林晚抓起帆布包就往陈雅丽的店赶。
她意识到,这次不说实话,恐怕真的解决不了问题。
来到写字楼,陈雅丽正坐在窗边翻一本泛黄的古籍,李承明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看到林晚进来,两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