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周明远工作室的茶水间里,苏晚刚接了杯温水,手机就震个不停——是室友张萌发来的99+消息,全是学校论坛的截图。
“晚晚!你快看咱们学校论坛!林薇薇那篇抹黑你的帖子还在首页飘着,下面还有人跟着踩你!”
“她还在评论区装可怜,说你‘因为陈峰和她闹掰,故意栽赃’,有人信了!”
“你发的证据帖被她的粉丝(其实就是几个玩得好的女生)刷屏盖楼,好多人没看到!”
苏晚皱了皱眉,指尖划过屏幕。半小时前,她把林薇薇今生偷拷设计稿的电脑操作日志(带时间戳和设备编号)、前世偷她获奖设计稿的旧手机照片(照片里林薇薇拿着偷来的设计稿在领奖台合影,背景日期是前年),整理成图文帖发在了学校论坛“设计系板块”,标题简单直接:《关于林薇薇同学“偷设计稿”的证据说明》。
但她没怎么管后续——周明远刚把“城市文创IP”的初步调研资料发给她,正等着她下午给反馈。没想到林薇薇那边动作这么快,居然组织人在帖子下面刷“苏晚嫉妒发疯”“证据是P的”,还把自己那篇《我和苏晚的闺蜜情,终究败给了误解》的长文顶到了论坛首页。
苏晚随手点开林薇薇的帖子,里面写得声泪俱下:“我和晚晚从大一就是闺蜜,她设计好的稿子都会先给我看……这次陈峰的事,我只是想劝和,没想到她误会我和陈峰有关系,还伪造我偷稿的证据……我知道她很优秀,可能是我平时太依赖她,让她觉得有压力了……”
下面的评论区,果然有不少不明真相的同学跟风:
“啊?苏晚看着挺文静的,怎么会这样?”
“林薇薇平时性格软软的,不像会撒谎的样子。”
“会不会是有什么误会啊?毕竟是好几年的闺蜜。”
只有零星几个知道内情的人反驳:“楼上没看苏晚发的证据帖?操作日志都有,怎么P?”“前年苏晚那个‘非遗剪纸’设计奖,我记得林薇薇当时也提交了类似的,后来没入围,现在看照片……细思极恐!”
但这些反驳很快就被“林薇薇加油”“支持你”的评论盖了过去。
苏晚放下手机,准备喝完水就继续看调研资料——她本来就没指望靠论坛舆论“搞死”林薇薇,只是想把证据摆出来,让那些被误导的同学看清真相,至于信不信,随他们去。
可她刚走到工位,手机又震了,这次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消息,备注是“设计系学妹赵晴”(赵同学的全名):“苏晚学姐!我是大一的赵晴,你发的证据帖我看到了!林薇薇太过分了,我帮你把证据整理成
timeline(时间线),发个新帖顶上去!”
苏晚愣了一下——她对赵晴有点印象,去年系里招新,赵晴是负责登记的学妹,当时看到苏晚设计的国潮招新海报,眼睛亮得像星星,追着问了好几个关于色彩搭配的问题,性格看着确实像张萌说的“简单冲动,爱打抱不平”。
她还没来得及回消息,论坛APP就弹出了一条新帖提醒,标题格外醒目:《【实锤整理】林薇薇偷稿时间线:从大一到现在,不是第一次了!》,发帖人正是“赵晴不是晴天”(赵晴的论坛ID)。
苏晚点进去,发现赵晴把她发的证据拆解得条理清晰,还加了自己找的补充信息,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注得明明白白:
【红色:今生偷稿证据(设计大赛相关)】
1.
6月10日
21:37:林薇薇用苏晚室友的电脑(室友证实当天林薇薇借过电脑)登录苏晚的云盘,下载未完成设计稿(附云盘登录记录截图,设备编号与室友电脑一致)。
2.
6月11日
9:15:林薇薇将下载的设计稿稍作修改(主要是调整了祥云颜色,未改核心结构),提交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附陈峰参赛作品截图与苏晚初稿对比图,祥云缺口处的“苏晚缩写”还在)。
3.
6月25日
14:20:苏晚在决赛现场曝光监控,林薇薇在宿舍偷拷文件的画面(附监控视频截图,时间与云盘下载时间吻合)。
【蓝色:前世偷稿证据(前年非遗设计奖)】
1.
去年5月
:苏晚完成“非遗剪纸”设计稿,曾发朋友圈(附苏晚朋友圈截图,时间是去年5月12日)。
2.
去年5月20日:林薇薇提交参赛作品,与苏晚设计稿核心元素(剪纸纹样、色彩搭配)高度相似(附两人参赛作品对比图)。
3.
去年6月
:苏晚获校级非遗设计奖,林薇薇未入围,在宿舍抱怨“评委没眼光”(附当时在场室友的证言截图)。
4.
关键证据:苏晚旧手机照片(林薇薇拿着苏晚的设计稿在领奖台合影,背景横幅是“非遗设计奖颁奖现场”,时间是去年6月18日,与苏晚获奖时间一致)。
【黑色:其他补充证据】
1.
林薇薇与陈峰的聊天记录(苏晚提供):“等我进周明远工作室,偷苏晚的项目给你”“她的设计稿我都有备份”(附聊天记录截图,时间戳完整)。
2.
大一至今,林薇薇多次“借鉴”苏晚作业:大一平面设计作业、大二包装设计作业,均有同学证实“两人作业高度相似,苏晚的提交时间更早”(附3位同学的证言截图)。
帖子最后,赵晴还加了一段自己的话:“作为设计系的学生,我一直很佩服苏晚学姐的国潮设计,觉得她是真的爱这个专业。但林薇薇这种‘把偷当成习惯’的行为,不仅对不起学姐的信任,更是在侮辱‘设计’这两个字!那些帮林薇薇说话的同学,建议先看看证据再评论——操作日志、监控、旧照片、多人证言,这么多证据摆着,还能说是‘误会’?”
这篇帖子逻辑清晰,证据链完整,连苏晚自己都没想到赵晴能整理得这么细致。
帖子刚发出去十分钟,评论区就炸了。
首先是之前被林薇薇误导的同学开始道歉:
“对不起学姐!我刚才没看证据帖,就跟着评论了,现在看完时间线,觉得林薇薇太恶心了!”
“我是大二的,去年林薇薇那个包装设计作业,确实和苏晚的很像,当时苏晚还被老师问是不是‘互相借鉴’,苏晚说没看过林薇薇的,现在看来……”
“原来前年那个非遗奖还有这事!我当时觉得林薇薇没入围可惜,现在一点都不可惜了!”
然后是设计系的老师也下场了——系里的张老师(教平面设计)评论:“设计的核心是原创,抄袭偷稿是行业大忌,也是我们系一直强调要杜绝的。这件事我会上报系里,调查清楚后按校规处理。”
张老师的评论一出来,更多同学开始站苏晚:
“张老师都说话了!看来证据是真的!”
“林薇薇之前还在班里说苏晚‘嫉妒她和陈峰好’,现在看,明明是她嫉妒苏晚的才华吧!”
“太可怕了,好几年的闺蜜,居然一直在偷稿子,想想都后背发凉!”
还有之前帮林薇薇刷评论的那几个女生,也悄悄删了评论,其中一个甚至私信赵晴道歉:“我是林薇薇的室友,之前是她让我帮忙评论的,我现在知道错了,已经删了……她刚才在宿舍哭,说不是故意的,但我觉得她在撒谎,她电脑里确实有苏晚学姐的设计稿备份。”
赵晴把这个私信截图也发到了评论区,更是坐实了林薇薇的谎言。
林薇薇那边也慌了,开始在自己的帖子里删负面评论,还发了条新评论:“赵晴是苏晚找来的托!她整理的证据都是假的!”
但这话刚发出去,就被赵晴怼了回去:“我和苏晚学姐只在去年招新时见过一面,连微信都没加,怎么当托?你要是觉得证据是假的,去教务处查苏晚的作业提交记录啊!去查云盘的登录日志啊!别只会嘴硬!”
紧接着,又有同学爆出林薇薇“背后说苏晚坏话”的旧料:“大一的时候,苏晚拿了国家奖学金,林薇薇在背后说她‘肯定是给老师送礼了’;大二苏晚去周明远工作室实习,林薇薇又说她‘靠关系’……现在看来,全是嫉妒!”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讨论,林薇薇的帖子很快从“同情帖”变成了“吐槽帖”,下面全是指责她的评论:
“嘴甜心毒说的就是你吧!”
“偷稿还卖惨,刷新下限了!”
“赶紧道歉吧,别在这儿丢设计系的人了!”
林薇薇见控不住评论,干脆删了自己的帖子,但已经晚了——赵晴的帖子已经被顶到了论坛首页置顶,还被转发到了学校的各个微信群、QQ群,连其他系的同学都知道了“设计系有个偷稿的女生叫林薇薇”。
苏晚看着论坛的变化,心里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松了口气——不是因为“赢了”,而是因为那些被误导的人终于看清了真相,不用再被林薇薇的谎言蒙骗。
她给赵晴回了条消息:“谢谢你,赵晴学妹,麻烦你了。”
没过多久,赵晴回了过来,后面还带了个加油的表情包:“学姐不用谢!我就是看不惯这种偷东西还卖惨的人!你的设计那么好,以后肯定会成为很厉害的设计师!对了学姐,你那个国潮祥云的设计,我特别喜欢,以后能不能多向你请教啊?”
苏晚笑了笑,回了句“当然可以”,然后收起手机,打开了周明远发的调研资料——城市文创IP的设计,需要结合本地的非遗“竹编”元素,她得赶紧把思路理出来,下午给周明远反馈。
至于林薇薇,她已经不重要了。
就像赵晴帖子里说的,设计的核心是原创,她的精力,应该放在值得的事情上,而不是和烂人烂事纠缠。
这时,工作室的门被推开,陆时衍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看到苏晚,脚步顿了顿:“看你刚才在看手机,是不是论坛的事?”
苏晚抬头:“你也知道了?”
“张萌发群里了。”陆时衍走到她工位旁,放下文件,“赵晴整理的时间线很清楚,现在没人信林薇薇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不用在意那些杂音,你的设计,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苏晚点点头,拿起桌上的调研资料:“嗯,我知道。对了,这份城市文创IP的调研资料,你之前是不是做过类似的项目?能不能给我点建议?”
陆时衍的目光落在资料上,眼神柔和了些:“可以,正好我下午没事,给你讲讲……”
阳光透过工作室的玻璃窗,落在两人的工位上,键盘敲击声和讨论声渐渐响起,论坛上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了窗外。
而学校宿舍里,林薇薇看着手机里被删光的评论和置顶的“实锤帖”,眼泪砸在屏幕上,却没人再像以前那样安慰她——室友已经收拾好行李,说要搬去别的宿舍;微信里,之前和她玩得好的女生,都把她拉黑了;连陈峰,也发消息骂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她握着手机,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心里充满了不甘和怨恨,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种下的恶果。
舆论反转的那一刻,她的“闺蜜”人设,她的“清纯”面具,已经彻底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