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整顿搞得风风火火,胡雪岩(皓轩版)却一点没闲着。他深知光节流不行,还得开源!而眼下最大的“源”,就是即将到来的左宗棠西征军需订单——这可是块流油的肥肉!
但这块肉,怎么吃才能最肥、最安全,还能顺便给未来铺路,就得好好琢磨了。原主记忆里,这笔生意利润虽厚,但也垫进去了海量资金,风险不小。
“得用点新玩法……”胡雪岩摸着下巴,眼珠子滴溜溜转,满脑子现代金融工具。“搞个…供应链金融?或者预付款融资?不对,这帮古人听不懂啊……”
正琢磨着,老仆李祥来报,说左宗棠帐下的钱师爷来了,正在前厅等候。
钱师爷是左宗棠的心腹幕僚,专门负责钱粮筹措,是个精瘦老头,眼神里透着精明。原主对他一向客气,但胡雪岩(皓轩版)可打算玩点花的。
他整了整衣袍,晃晃悠悠走到前厅,还没进门就热情地嚷嚷:“哎哟!钱师爷!什么风把您吹来了?蓬荜生辉啊!快请坐!上茶!上我那罐珍藏的武夷山大红袍!”
钱师爷被这过分热情的架势搞得有点懵,拱手道:“胡先生客气了。大帅即将西征,粮饷军械乃是头等大事。大帅知胡先生乃国之干城,特命在下前来,与先生商议采办事宜。”说着,递上一份长长的采购清单。
胡雪岩接过单子,扫了一眼——粮食、被服、驮马、药品、枪炮、弹药……林林总总,数额巨大。他心里飞快盘算着成本和利润,脸上却笑得像朵花:“没问题!为大帅效力,为朝廷分忧,胡某义不容辞!包在我身上!”
钱师爷松了口气,刚想说付款流程(通常是先垫付,后报销,周期漫长),胡雪岩却抢先开口了。
“钱师爷,这采购量巨大,周转起来……嘿嘿,您也知道,现在市面银根有点紧啊。”胡雪岩搓着手,一副“你懂的”表情。
钱师爷眉头微皱:“胡先生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咱们得创新一下合作模式!”胡雪岩凑近些,压低声音,仿佛要分享什么惊天大秘密,“您看啊,这么大一笔买卖,我这边全力备货,资金压力山大。朝廷拨款呢,流程又长……这中间万一出点岔子,耽误了大帅的西征大事,那可就不美了,对吧?”
钱师爷点头,这是实情:“那胡先生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就是个小提议。”胡雪岩笑眯眯地,“您看这样行不行?咱们签个‘远期采购协议’!”
“远…期采购协议?”钱师爷一脸茫然,这词没听过啊。
“对!”胡雪岩开始忽悠,“就是呢,您现在,代表大帅,跟我这签个约,锁定未来半年、一年要的这些货的数量和……嗯,基准价格!然后呢,您先付个两三成的‘定金’给我。我拿了这定金,立马就去组织货源,保证保质保量,按时交付!”
钱师爷有点心动,这能解决他的采购压力,但又疑惑:“那剩下的款项?”
“剩下的,好说!”胡雪岩大手一挥,“您可以等朝廷拨款到了再付。如果着急呢,我还可以凭咱们这协议,去钱庄做个‘应收账款质押’,先把钱周转出来!绝对不耽误事儿!”
这不就是现代政府的采购预付款和供应链融资吗?胡雪岩说得天花乱坠,把风险分担和资金周转的好处吹得天花乱坠。
钱师爷听得云里雾里,但觉得似乎对自己这方挺有利,能提前锁定物资和价格,还能缓解付款压力。“那…这定金比例和价格?”
“价格好商量!肯定给您最优惠的‘协议价’!”胡雪岩拍着胸脯,“定金嘛,看在左大帅的面子上,就按两成五算!怎么样?够意思吧?”
两人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把各类物资的基准价和定金比例定了下来。钱师爷拿着那份墨迹未干的、充满了“浮动价格调整机制”、“不可抗力条款”等新奇词汇的协议,晕乎乎地走了,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好像确实是占了便宜?
送走钱师爷,胡雪岩差点没乐出声!
“搞定!长期饭票到手!还是带预付款的!”他兴奋地搓手,“有了这协议和定金,采购成本能压得更低,资金占用大大减少,风险转移!完美!”
他立刻叫来刘掌柜和一众心腹,开始布置任务。
“老刘,你亲自跑一趟上海,找那些洋行买办,就按清单上的量和协议价,跟他们谈长期供货合同!告诉他们,咱们这是长期稳定大单,价格必须给到最低!谁便宜用谁的!”
“老王,你去江西、湖南的产粮区,找那些大的米商,也这么谈!签长期协议,付定金,锁量锁价!”
“记住,谈判的时候口气硬一点!咱们现在手里捏着左大帅的订单,是甲方!是爸爸!懂吗?”
手下们被这新颖的“甲方爸爸”理论震得一愣一愣,但看着东家信心满满的样子,也只能领命而去。
几天后,效果显现了。
刘掌柜从上海传回消息:洋行一听是左宗棠军队的长期稳定大单,态度立马不一样了,竞争激烈,价格果然压下去不少,尤其是军火,克虏伯炮的代理甚至主动提出可以给更长的付款账期!
老王那边也进展顺利,不少米商愿意接受部分定金锁定未来收成的模式,价格也比零星采购优惠得多。
胡雪岩看着初步汇总回来的报价和合同,心里美滋滋。这一通操作,初步估算,整体采购成本比原主记忆里低了起码一成半!而且资金压力小了很多!
“这就叫规模化采购的优势!这就叫供应链管理!”他得意地给自己倒了杯茶,“古人啊,还是太实在!”
但这还没完。更大的“信息差”碾压还在后面。
当时中国的主要出口物资,生丝、茶叶、瓷器等,价格波动剧烈,尤其是生丝,受国际市场需求、汇率、甚至远洋船期影响极大。中国商人往往因为信息滞后,被洋行压价吃虧。
胡雪岩(皓轩版)可是知道大致历史走势的!虽然细节记不清,但哪年国际生丝需求大涨,哪年意大利生丝歉收导致价格飙升,他可是有“上帝视角”的!
于是,在某次与几位关系较好的国内大丝商喝茶闲聊时,他看似无意地抛出了“期货”的概念。
“……要我说啊,咱们老是等丝出来了,被洋行压价,太被动。”胡雪岩嗑着瓜子,慢悠悠地说,“为啥不能…在生丝还没上市前,甚至蚕宝宝还没孵出来的时候,咱们就先定个买卖契约呢?”
几个丝商老板面面相觑:“胡先生,这…货都没有,怎么卖?”
“卖的是‘未来的货’啊!”胡雪岩比划着,“比如现在,咱们签个契约,约定三个月后,你按现在市价九折,卖给我一百担上等生丝。我先付你三成定金。到时候,不管市价是涨是跌,你都按这个价交货,我都按这个价收。”
一个老板皱眉:“那要是到时候市价跌了,我岂不亏了?”
“是啊,但要是涨了呢?”胡雪岩挑眉,“你就锁定了利润,避免了风险啊!而我呢,也锁定了成本,不用担心到时候价格飞涨买不起。这叫…风险对冲!”
他进一步忽悠:“甚至,咱们这契约本身都能买卖!你觉得价格会跌,可以把契约卖给别人;我觉得会涨,可以买进来!这就叫…‘买空卖空’!玩得好,空手套白狼…啊不是,是合理配置资源!”
丝商们听得目瞪口呆,脑子都快烧掉了!这概念太超前,太颠覆了!但仔细一想,好像……真有道理?尤其是对于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虽然短期内这“期货市场”肯定搞不起来,但胡雪岩成功地在这些顶级商人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他们看胡雪岩的眼神彻底变了,充满了敬畏和不可思议——这胡先生,莫非是陶朱公再世?这脑子怎么长的?
从此,胡雪岩“点石成金”、“能掐会算”的名声更响了。不少人遇到大宗买卖决策,甚至开始偷偷派人来“请教”胡先生对后市行情的“看法”。
胡雪岩(皓轩版)则深藏功与名,偶尔“不经意”地透露点“方向”,既能赚人情,有时还能顺势引导市场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用信息差和未来概念碾压当代商人,这感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