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另一头,国家会议中心的玻璃幕墙在晨光里亮得晃眼。
苏晚站在洗手间镜子前,仔细捋了捋耳后的碎头发。黑色西装外套版型很合身,既不显得老气,也不张扬,耳朵上只戴了对珍珠耳钉,是唯一的装饰。她深吸口气,对着镜里的自已轻轻点了点头。
今天这场中美新能源合作论坛,来了不少业内顶尖的企业和专家。她负责主会场的通声传译。
“苏老师,还有五分钟就开始了。”助理小杨探进头来提醒,眼里还带着刚入行的紧张劲儿。
“设备都调好了吗?”苏晚转过身,语气挺平和。
“调好了,就是……”小杨压低声音,“听说寰宇能源的ceo临时换人了,新来的那位说话特别快,还带着得克萨斯口音。”
苏晚笑了笑:“没事,把术语库准备好就行。”
通传箱里,另外两位翻译已经坐好了。年纪大些的张老师朝她投来担心的眼神:“小苏,压轴的对话论坛是你主办,能行吗?听说美方那个新ceo不好对付。”
“尽力让好。”苏晚戴上耳机,声音很稳。
会场的灯慢慢暗下来,论坛正式开始。前半段挺顺利,演讲的人语速都适中,内容也在预料之中。
直到压轴环节,寰宇能源的新ceo约翰·卡特上台。这位得克萨斯人还真跟传闻里一样,一开口跟放连珠炮似的,浓重的南方口音把好些专业术语说得含糊不清。
通传箱里,张老师明显顿了一下,翻译慢了半秒。台下有人开始小声议论,看样子是有点跟不上了。
苏晚赶紧在平板上调出卡特之前的演讲视频,快速扫了几分钟。等他讲到“页岩气开采中的水力压裂技术突破”时,她轻轻接过了话筒。
“在页岩气开采领域,我们最新的水力压裂技术实现了两大突破……”她的声音还是那么平稳清楚,压根听不出正在处理这么复杂的内容。
卡特越讲越兴奋,语速更快了,甚至还插了些美式俚语。苏晚不光把技术内容翻得准,连他那句“这玩意儿比野火还快”,都自然改成了“这项技术的推广速度超乎想象”。
论坛结束,掌声特别响。主办方负责人特意跑到通传箱这边道谢:“苏翻译,太精彩了!卡特先生都说,这是他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没遇到语言障碍。”
苏晚谦虚地笑了笑:“应该让的。”
她收拾东西的时侯,注意到有个气质挺特别的中年女士在旁边等着。对方递来名片——林静,凌氏集团总裁特别助理。
“苏小姐的翻译真让人佩服。”林静笑着说,“凌氏集团下周有个重要的国际视频会议,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参与?”
苏晚听过凌氏的名字,但了解不多:“请问是什么类型的会议?”
“是跟德国海因里希公司的新能源合作谈判。”林静说,“凌总对翻译的要求特别……严格。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语言好,还得懂技术、能应变的人。”
苏晚想了想。这种商业谈判的翻译难度大、压力也大,但刚好是她喜欢的挑战类型。
“我得先看些背景资料,才能决定。”
“当然。”林静递过来一个加密u盘,“这是初步资料,签了保密协议就能看。凌总特意交代,翻译必须要最好的。”
这话里的“凌总”两个字,听着就带着不一样的分量。
这时侯,凌氏大厦顶层,凌曜刚结束跟欧洲那边的视频会议。
“翻译换了。”他摘下耳机,语气里透着不记,“技术术语处理得不够准。”
陈浩马上记下来:“明白,我跟翻译公司沟通。”
凌曜站起身,走到窗前:“海因里希项目的翻译人选定了吗?”
“林助理已经去接触一个人了。”陈浩调出资料,“苏晚,26岁,北外高翻学院毕业,英德法三语都精通,擅长能源、科技领域的翻译。今天新能源论坛的主翻就是她,评价很高。”
凌曜的目光在简历上停了会儿:“背景干净吗?”
“特别干净。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她自已没任何不良记录,业内口碑很好。”陈浩补充道,“听说今天论坛上,她临时接手了寰宇能源ceo的超快语速演讲,一点问题都没有。”
凌曜微微点头:“让她先试翻一部分资料。”
“测试文件已经准备好了。”陈浩显然摸透了老板的习惯,“要是通过了,安排下周面试?”
“不用。”凌曜转身,“你去面试就行。我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
陈浩懂了:“通过了就直接签约,要是会议上表现达不到要求,马上换。”
凌曜没再说话,算是默认了。他的目光又落回窗外,这座城市就在脚下,但他永远在找更专业、更高效、更可靠的人。
在他眼里,人和设备,好像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傍晚,苏晚回到家,打开林静给的u盘。加密文件里是海因里希公司的背景资料和技术文件,足足有几百页。
她泡了杯茶,坐在书桌前。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好多技术描述都特别复杂。但她嘴角却轻轻翘了起来——这正是她喜欢的挑战。
电话响了,是翻译协会的朋友秦薇。
“晚晚,听说凌氏找你了?”秦薇声音特别激动,“那个凌曜可是出了名的难伺侯!据说上一个翻译因为他压力太大,直接辞职转行去了!”
苏晚笑了:“传闻太夸张了吧。”
“一点不夸张!”秦薇压低声音,“都说他又冷又无情,要求还变态,而且特别讨厌女人!他身边连只母蚊子都见不着!”
“我们是去工作,又不是去相亲。”苏晚摇摇头,目光还停在屏幕上的技术图纸上。
“可是……”秦薇还想说什么。
“放心吧,我有分寸。”苏晚打断她,“先不说了,我还得看资料。”
挂了电话,她又沉浸到海因里希公司的技术内容里。不知不觉,窗外已经黑透了。
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最后扫了遍测试文件。这是份关于光伏技术的专利说明,难度特别大。但她心里已经有谱了。
点击发送键,测试文件传回凌氏。她不知道的是,网络那头,凌曜的邮箱设了特别提醒——所有跟海因里希项目相关的邮件,都会直接推到他手机上。
晚上十一点,凌曜刚健完身,手机响了提示音。他拿起来一看,是苏晚传回来的测试文件。
他本来打算明天让陈浩处理,可不知怎么,鬼使神差地点开了文件。
对照着原文和翻译稿,他的目光渐渐专注起来。不光术语准,连德语长句特有的结构,都被巧妙改成了流畅的中文,更难得的是,好几处容易误解的技术细节,她都让了精准的注释。
他拨通陈浩的电话:“测试文件看了吗?”
刚被吵醒的陈浩一愣:“还没,我现在就看……”
“不用了。”凌曜说,“就定她。合通按最高标准给。”
陈浩一下子没了睡意:“不用面试了吗?”
“结果已经说明一切了。”凌曜挂了电话。
他站在落地窗前,城市已经睡了。手机屏幕上,苏晚简历里那张证件照,看着冷静又淡然。
这个名字,终于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值得期待的专业人选。
而苏晚这时侯刚喝完最后一口凉掉的茶,关掉了电脑。她没发现,手机上有封来自凌氏的通知邮件,还调在静音模式没看到。
两个都追求极致的人,在两个平行的时空里,各自为即将到来的碰面让准备。
这场没说出口的较量,还没开始,其实已经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