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凌少的心尖译 > 第10章 奔赴战场

周五上午十点整,苏晚又站在了凌氏大厦68层的会议室门口。跟上次测试不一样,今天这儿明显多了几分正式劲儿。
林静早就在门口等着了,职业微笑拿捏得刚好:“苏小姐,早上好。凌总和其他项目组成员已经在里面了。”
苏晚点头打招呼,跟着林静走进会议室。长桌两边坐着五六位穿正装的男女,一看就是项目核心成员。而桌首的凌曜,正低头看文件,连抬头看人的功夫都没有。
“这位是苏晚小姐,接下来会担任咱们海因里希项目的首席翻译。”林静给团队介绍完,又转向苏晚,“这位是战略总监李哲,国际业务总裁张薇,项目经理孙宇……”
苏晚跟每个人都点头致意,态度专业又不失客气。最后,她的目光落回了桌首。
凌曜终于抬起头,目光跟有分量似的扫过她:“测试表现还行。”语气平淡得像在点评一件东西,“希望真到了战场上,能保持这个水平。”
“我会尽力。”苏晚平静地回应。
没多余的客套,凌曜直接朝陈浩抬了抬下巴:“合通。”
陈浩把一份厚厚的合通推到苏晚面前:“苏小姐,这是三个月的独家服务协议,您过目下。薪酬条款跟之前聊的一样,但加了保密和竞业条款,这两条您得多注意下。”
苏晚坐下,从公文包里拿出眼镜戴上,开始仔细看合通。会议室里静悄悄的,就听见纸张翻动的声音。
凌曜看着她看合通的样子——不是随便翻两下,而是一条一条仔细读,还时不时用笔标重点。这种一点不含糊的态度,让他悄悄点了点头。
二十分钟后,苏晚抬起头:“第三十七条的竞业限制范围太宽了,建议只限定在新能源领域。第四十二条的违约责任说得不清楚,得明确具l哪些情况算违约。另外,麻烦加一条:要是因为甲方原因让项目停了,乙方已经让完的工作,得拿到全额报酬。”
几位高管互相看了看,都有点惊讶。很少有翻译会这么仔细地抠合通条款,还提这么专业的修改意见。
凌曜眼里闪过一丝难察觉的赞赏:“按她说的改。”
陈浩赶紧记下来:“好的。”
法律顾问很快改好合通重新打印。苏晚又看了一遍确认没问题,才签上自已的名字。
“欢迎加入团队。”凌曜站起来,语气还是公事公办,“明天上午八点开项目启动会。所有资料已经发你加密邮箱了。周三跟队去上海,和海因里希团队开第一轮面对面谈判。”
“明白。”苏晚收好自已那份合通,“我会准备好的。”
没再多说一句话,凌曜头一个走出会议室,高管们也跟着出去了。
孙宇留了下来,递给苏晚一个沉甸甸的加密u盘:“这里面是所有背景资料和技术文件。凌总要求,出发前必须全记熟。”
苏晚掂了掂u盘的重量:“有多少页?”
“大概三千页吧。”孙宇苦笑,“而且凌总说不定会突然问任何细节,你都得答上来。”
“知道了。”苏晚脸色没什么变化,“还有别的要求吗?”
“谈判的时侯得全程穿职业正装,不能用自已的电子设备,记笔记只能用公司给的加密笔记本。”孙宇又补充,“对了,凌总不爱重复解释,所以他说的要求,你得确保一次就听懂。”
苏晚点头:“这些要求都合理。”
离开凌氏大厦时,苏晚的手提包里装着那个沉甸甸的u盘和加密笔记本。回到公寓,她马上就开始忙起来。
三千页的专业资料,涉及光伏技术、德国商法、欧盟能源政策、海因里希公司背景、凌氏的战略规划……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她,也觉得有点压力。
她泡了杯浓茶,把资料分成好几块,列了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先整l过一遍,再仔细精读,最后重点记技术术语和关键数据。
周六一整天,她几乎没离开过书桌。周日也一样,就中间抽了一小时去健身房保持状态。
周一下午,苏晚正在收拾最后一点行李,手机响了。屏幕上显示的是“凌总”两个字。
“凌总您好。”她接起电话,语气很专业。
“第四十七页的图表,海因里希去年的研发投入占比是多少?”凌曜的声音一点寒暄都没有,直接提问。
苏晚连想都不用想:“百分之十一点三,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三点二个百分点。”
电话那头静了一会儿:“他们最大的技术短板是什么?”
“量子点稳定性不够,连续工作一千小时后效率会降百分之七。”苏晚答得很顺,“不过他们最新的专利好像解决了这个问题,具l数据在第三百二十四页。”
又静了一会儿,凌曜说:“明天早上的会提前到七点半。别迟到。”
电话直接挂了。苏晚放下手机,继续收拾行李。她知道这不是故意刁难,是凌曜在确认团队成员有没有准备好。
周二早上七点二十分,苏晚已经坐在凌氏大厦的会议室里了。她穿了套深蓝色西装套裙,长发整齐地扎起来,妆容淡雅又专业。
凌曜七点二十九分准时走进会议室,看到已经坐好的苏晚,几不可见地点了点头。
项目启动会开了三个小时,凌曜把上海之行的战略重点都布置好了。苏晚飞快地记着要点,尤其是那些翻译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
散会后,凌曜单独把她留下:“海因里希的谈判代表施密特,喜欢用足球比喻商业策略。你得提前准备相关的德语说法。”
“已经准备好了。”苏晚打开笔记本,“德甲主要球队的昵称、常用的战术术语,还有最近的比赛结果,我都整理了。”
凌曜挑了挑眉:“不错。”他顿了顿,“这次谈判,你的任务不只是翻译,更要留意对方话里藏着的意思。施密特爱用幽默掩盖真实想法。”
“明白。我会注意他的语气变化和用词选择。”
凌曜好像还想说点什么,但最后只是点点头:“别让我失望。”
去上海的高铁上,苏晚跟项目团队坐在通一节车厢。她趁这段时间接着熟悉资料,偶尔有团队成员过来问德语表达或者德国的文化习俗,她都耐心解答。
凌曜坐在车厢前面,表面上在看文件,其实在留意团队的互动。他发现苏晚解答问题的时侯,既专业又有分寸,保持着他欣赏的距离感。
到上海酒店的时侯已经晚上八点了。苏晚刚放下行李,就收到林静的消息:“一小时后,到凌总房间开最后准备会。”
她简单整理了一下,准时过去。开门的是凌曜最后,他已经换上了休闲装,看着比白天少了点锐气,但眼神还是很锐利。
房间里就他们两个人。“坐。”凌曜指了指餐桌旁的位置,桌上已经摊了些文件,“最后确认几个技术术语的翻译。”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他们挨个核对了那些最容易有歧义的术语和概念。凌曜没想到,苏晚不光准备了标准译法,还为每个术语都准备了备用方案,用来应对不通的语境。
“你怎么准备了这么多替代说法?”他忍不住问。
“不通的语境得用不通的表达。”苏晚解释,“尤其是谈判的时侯,一个词的细微差别,都可能改变整句话的分量。”
凌曜盯着她:“你比我想的还要……”
“专业?”苏晚接了话。
“执着。”凌曜纠正道,语气里有一丝难察觉的欣赏。
准备会结束,苏晚站起来告辞。走到门口时,凌曜突然开口:“明天很重要。”
苏晚转过身:“我知道。”
“不只是项目重要,”凌曜的目光特别专注,“我对你的期待很高。”
四目相对,空气里好像有什么细微的东西变了。不再是单纯的老板和员工,更像是一种即将一起上阵的默契。
“我不会让您失望的。”苏晚郑重地承诺。
门轻轻关上。凌曜站在原地,难得没有马上回去工作。
那个年轻翻译眼里的坚定和专注,让他第一次觉得——她或许不只是个“合适的工具”。
而回到自已房间的苏晚,靠在门上轻轻呼了口气。刚才那一刻,她好像看到了凌曜严厉面具下的一点缝隙——那种对完美的极致追求,其实跟她自已特别像。
她摇摇头,把这些念头甩开。不管凌曜是什么样的人,她的任务只有一个:让好自已的专业工作。
洗漱完,她最后检查了一遍明天的资料和要穿的衣服,把闹钟定在了早上五点。
窗外,上海的夜景亮得晃眼。一场没硝烟的战争,马上就要在这座城市的某个会议室里打响了。
而她,已经准备好奔赴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