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找的是营里写字最好的几个文书,一笔一画照着描的,连尺寸都不差分毫。”李政委拍拍胸脯保证,“这些宝贝疙瘩,我们会好好保存的。”
车子渐渐驶离了戈壁,路两边开始出现零星的农田和村庄。那些用土坯垒成的房子,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黄色。偶尔能看见几个农民在田里干活,他们停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看着这辆军用吉普。
“到县城了。”司机指着前方说道。
远远地,能看见县城的轮廓。几栋三四层的楼房在一片平房中显得格外突出,烟囱里冒着青烟。
“沈技术员,您饿不饿?”李政委关心地问,“要不咱们在县城停一下,吃点东西?”
沈清禾看了看怀里的陆星辰,小家伙刚吃饱,正眯着眼睛要睡觉。“不用了,直接去火车站吧。”
“那行。”李政委对司机说,“小张,直接去火车站。”
进了县城,街道变得热闹起来。路两边是各种商店:供销社、粮店、新华书店,门口都挂着红底白字的牌子。街上的人也多了,有推着自行车的,有挑着扁担的,还有几个穿着蓝色中山装的干部模样的人。
“这县城变化真大。”司机感叹道,“我上次来还是去年,那时候这条街还是土路呢,现在都铺上石子了。”
李政委点点头:“国家发展得快,到处都在变样。”
车子在火车站前停下。这是个不大的车站,站房是青砖建的,屋顶铺着红瓦。站前广场上停着几辆马车和驴车,车夫们蹲在一边抽烟聊天。
“沈同志,到了。”司机跳下车,帮忙搬行李。
沈清禾的行李不多,除了那个装着“破烂”的大木箱,就是一个帆布包和一个装孩子用品的小包袱。
李政委亲自抱着陆星辰,跟着沈清禾走进候车室。候车室里人不多,几排木头长椅上稀稀拉拉坐着十几个人,大多是进城办事的农民,还有几个背着行李的工人。
“同志,买票。”李政委走到售票窗口前。
售票员是个戴眼镜的中年女人,抬头看了看:“去哪儿?”
“京城。”
“硬座还是硬卧?”
李政委回头看了看沈清禾:“沈技术员,您看”
“硬座就行。”沈清禾说。
“一张硬座,京城。”李政委递过钱。
售票员撕下一张票:“十二块八毛。明天早上七点的车,今晚在这儿住一宿吧。”
李政委接过票,又问:“有没有软卧?带孩子的,硬座不方便。”
“软卧?”售票员上下打量了一下沈清禾,“软卧要单位介绍信,还得是县团级以上干部才能买。”
李政委从怀里掏出一张盖着红印章的介绍信:“这是军区开的介绍信。”
售票员接过来仔细看了看,态度立刻恭敬起来:“哎呀,原来是部队的同志。软卧有,二十八块钱。”
“买软卧。”李政委毫不犹豫地说。
办完手续,三人走出车站。李政委指着对面一栋二层楼房说:“那是县招待所,今晚您就住那儿。明早我来送您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