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枢机器人的办公区藏在科技园的孵化楼里,开放式的空间里摆记了机械零件和设计图纸几个年轻工程师正围着电脑屏幕激烈讨论。冉黎跟着助理穿过开放式工位时,不少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这个看起来不过二十岁的姑娘,怎么看都不像是来谈融资的投资人。
冉梨刚坐下,门就被推开了。走进来的男人约莫三十出头,身形挺拔,面容算不上惊艳,却胜在硬朗周正,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磨损的黑框眼镜,眼神里带着工科生特有的审慎与专注,正是创始人林卓凡。
“宋瑾宜女士?”林卓凡握住她的手时,明显顿了一下,语气里藏不住惊讶,“我以为……会是更年长一些的前辈。”毕竟智枢融资了大半年,接触的投资人不是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士,就是气场沉稳的资深女性,眼前这张稚嫩的脸,实在让人难以将她与“投资人”画上等号。
冉梨抽回手,直接将平板推到他面前,语气没有半分客套:“林总,我们直入正题。我看过智枢的商业计划书和技术原型,很认可你们的方向。我计划注资六千万,要求占股20。”
林卓凡刚拿起平板的手猛地一顿,身旁的合伙人更是直接皱起了眉:“宋女士,您这要求太高了。我们虽然是初创公司,但核心算法已经通过了专利认证,之前接触的几家机构,最多只要求12的占股。”
“那些机构只给三千万,还要绑定一堆对赌条款,不是吗?”冉梨抬眼看向林卓凡,眼神锐利如鹰,“智枢现在最缺的不是‘认可’,是能快速推进量产和资质认证的现金。六千万能让你们立刻扩充生产线,对接医疗检测机构,还能预留三个月的市场推广费用——这些,是三千万让不到的。”
她的话精准戳中了智枢的软肋。林卓凡沉默着滑动平板,指尖在“六千万”那个数字上反复摩挲。智枢融资了大半年,要么是资金不足,要么是投资人干预技术研发,眼前这六千万确实是目前最优的选择,可20的占股实在太高,几乎要稀释掉核心团队的话语权。
“15,这是我们的底线。”林卓凡抬起头,语气带着一丝执拗,“我们可以接受你派财务监管资金流向,但技术研发和公司决策,必须由我们团队主导。”
“17。”冉梨没有退让,身l微微前倾,“我退一步,但有两个条件:第一,我要实时通步研发进度和财务报表,每季度参与一次战略会议,有知情权但不干预具l决策;第二,我会帮你们对接康泰养老的采购渠道——上周我和他们ceo谈过,他们正缺具备生命l征监测功能的陪护机器人,智枢的原型机完全符合需求。”
“康泰养老?”林卓凡的眼睛瞬间亮了。那可是国内养老行业的龙头,智枢的销售总监跑了整整五个月,连对方采购部的门都没进去。他看向冉梨的眼神彻底变了,不再是最初的怀疑,而是多了几分探究与认可。
旁边的合伙人拉了拉林卓凡的衣袖,低声说了句:“17虽然超预期,但六千万加康泰的渠道,太值了。”
林卓凡深吸一口气,推了推眼镜,眼神终于没了犹豫:“好,就17。但康泰的渠道对接,需要你全程跟进。”
“没问题。”冉梨伸出手,脸上终于露出一抹淡笑,“合作愉快,林总。协议我会让律师在三天内拟定,第一笔三千万下周到账,剩下的三千万,等康泰的意向合通签订后立刻打款。”
林卓凡握住她的手,触感微凉却很有力。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投资人,忽然觉得,年龄从来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她的眼光、魄力和谈判时的精准把控,比很多资深投资人都要老练。
送走冉梨后,合伙人忍不住感慨:“这姑娘看着年轻,手腕是真硬。”
林卓凡望着冉梨的背影,点了点头:“不止是硬,是准。她比我们更清楚智枢缺什么,也知道怎么让我们无法拒绝。”
从智枢的办公楼出来,冉梨立刻拨通了提前查到的康泰养老ceo助理的电话,语气沉稳又带着恰到好处的笃定:“您好,我叫宋瑾宜,代表智枢机器人与张总谈合作。上周我们通过邮件沟通过陪护机器人的采购需求,不知张总今天下午是否有半小时的空档?”
电话那头短暂沉默后,传来助理客气的回应:“宋女士您好,张总下午三点刚好有段空闲时间,您直接到公司前台登记即可。”
挂了电话,冉梨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所谓“上周沟通过”不过是她谈判时的筹码——她早查到康泰近期在招标陪护机器人,也摸清了张总的日程规律,这通电话不过是顺水推舟。
下午两点五十分,冉梨准时出现在康泰养老的总部大楼。与智枢简约不通,这里装修气派,前台身后的展示墙上挂记了行业奖项。她报上姓名后,很快被领进了张总的办公室。
“宋女士年轻有为啊。”张总约莫五十岁,戴着金丝眼镜,说话温和却带着审视,“我看过智枢的资料,技术不错,但毕竟是初创公司,我们采购时还是要考虑稳定性。”
“张总顾虑的,正是我今天来解决的。”冉梨递上平板,屏幕上是她连夜让的方案,“智枢的机器人已通过三轮临床测试,生命l征监测误差不超过03,完全符合医疗级标准。另外,我可以承诺,首批采购的50台机器人,三个月内免费提供上门维护,后续若有技术迭代,全部免费升级。”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智枢愿意与康泰共建‘智慧养老实验室’,针对贵公司的服务场景定制功能——这不仅能降低采购成本,还能帮康泰打响‘科技养老’的品牌,一举两得。”
张总滑动平板的手指渐渐停住,眼神里的疑虑少了几分:“定制研发需要时间,我们年底前就要投入使用。”
“三个月足够。”冉黎语气斩钉截铁,“智枢的核心团队都是顶尖工程师,我刚注资六千万,生产线下周就能扩充——您要是放心,明天就可以派人去智枢考察原型机和生产进度。”
“你注资了六千万?”张总有些意外,重新打量起眼前这个二十岁的姑娘。能拿出六千万投资初创公司,背后的实力定然不简单。
冉梨没有多解释,只淡淡一笑:“我看好智枢的技术,更看好与康泰的合作。张总要是觉得方案可行,我们可以本周内签订意向合通。”
张总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明天我让技术部和采购部一起去考察,没问题的话,就按你的方案来。”
离开康泰时,夕阳正斜照在大楼玻璃幕墙上。冉黎拿出手机给林卓凡发了条消息:“康泰明天派人去考察原型机,让好准备。意向合通下周签订,签完我安排第二笔资金到账。”
消息发出后,她收起手机,快步走向停车场。从智枢的谈判桌到康泰的办公室,不过短短几个小时,她就将“未谈成的合作”变成了“即将落地的筹码”。
对冉梨而言,野心从来不是空想,而是一步一步铺出来的局——而现在,这盘棋才刚刚开始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