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民继续介绍噬魂虫。
噬魂虫是一个高度特化的水生生物。
很难确定它属于哪一类。
它的形态和特性介于几个门类之间:有点像环节动物门的蠕虫,也类似刺胞动物门的水母和珊瑚,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攻击性细胞。
同时,它还表现出缓步动物门的特征,就像水熊虫那样,拥有极强的环境抗性。
陈为民认为它很可能是某个远古演化支的孑遗物种。
可惜,在现代生物学体系中找不到直接对应类别。
噬魂虫在成虫状态时,体长通常1-3厘米,通体呈油亮的纯黑色或墨绿色,体表覆盖极细微的纤毛,用于在水中小范围移动。
头部退化,无明显感官器官,但拥有一圈布满了微型几丁质钩刺和刺细胞的口冠,用于吸附和穿刺。
当它试图侵入生物体时,身体前端会变得异常坚硬锐利,如同活体针灸针,能分泌复合神经毒素。
噬魂虫在休眠卵状态时,直径仅50-200微米,包裹在坚韧的几丁质外壳内。
表面有粘性,可附着在泥沙、藻类或其他物体上。
它外界刺激,如特定频率的振动、化学信号、湿度温度变化极其敏感。
“噬魂虫以玄水苔为食,但它们的啃噬行为会对赑屃造成巨大痛苦。赑屃的次声波爆发,很大程度上是其清除噬魂虫的自我防卫,就像鲸鱼会跃击水面震落藤壶一样。”
接着,陈为民特别解释了困扰当地的晚上不能洗头的禁忌。
“根据我们的调查,基本可以确定,望峡关地区的水源,包括井水,可能含有极其微量的噬魂虫卵或幼虫。这些虫卵对温度、湿度变化以及洗发用品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可能特别敏感,会被激活。”
“周小翠在探望幸存者时,可能通过接触沾染了极微量的虫卵。她晚上洗头,水温变化和化学刺激激活了这些虫卵。活跃的幼虫通过头皮毛孔或耳鼻等薄弱处试图侵入。其分泌的微量神经毒素就导致了她的急性神经中毒症状,表现为幻觉、躁动和自残倾向。所以,这并非水鬼上身,而是中毒。”
“之所以这一禁忌主要流传于望峡关,是因为此地靠近虫巢。地下水中存在虫卵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个习俗,是当地先民在漫长岁月中,用惨痛教训总结出的生存经验。它具有一定现实依据,只是被蒙上了迷信的外衣。”
其实我最关心的是赑屃的声音。
因为赑屃哀鸣中夹杂的某些旋律,与雅晴安魂曲颇为相似。
陈为民也提出了一个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