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手腕抖了一下。
“你刚才站门口站了十七秒,”他说,“等警报响了才进来。正常人不会这么干。”
她没说话。
“这人耳后有标记,你拔管,就是帮他们杀人。”他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清楚。
护士退了一步。
他绕到床尾,看呼吸机参数。支持模式是siv,氧浓度35,可以调。
他伸手去旋钮,护士突然上前一步。
“你不能动设备!”
他没理她,把氧浓度调到60。血氧数值往上跳,89、90、93患者呼吸频率慢了点,但没呛管。
“你再碰机器,我叫保卫科了。”护士手伸进护士服口袋,像是要掏手机。
陈砚转身,手术刀还在手里,但没拿出来。他用刀尖轻轻挑开输液管快接头,药液喷出来,溅在墙上。
滴落的声音很轻,但够了。
“现在没有静脉营养支持了。”他说。
护士盯着那滩湿迹,手停在口袋里。
他把呼吸机电源拔了。
警报立刻响起来,尖锐,持续。他等了三秒,再插上,机器重启,警报停了。
这招不合规,但能拖延时间。医院规定,只要呼吸机重启没造成患者损伤,就不算事故。
“你这是干扰医疗流程。”护士终于开口,声音有点抖。
“那你现在去把签字原件打印出来。”他说,“我要看家属亲笔签名,按手印,全程录像。没有这些,这床谁也不能动。”
她没动。
“你可以现在打电话,叫保卫科,叫主任,叫院长。”他靠在床边,手插回口袋,“但我告诉你,这人耳后的疤,和过去七具无名尸一样。你拔了管,明天法医验出来,第一个查的就是你。”
护士嘴唇动了动,没出声。她慢慢把钳子放回托盘,转身走了。脚步比来时快。
陈砚等她走远,才重新检查患者。
耳后疤痕边缘整齐,不是外伤,是工具刻的。
他拍了照,存进手机,文件名打上“签名与标记”。然后翻出父亲旧案的卷宗照片,一张张过。
停在一页上。
“特药a型”试验受试者名单,共十二人。他放大其中一张档案照,患者耳后,三道平行痕,和眼前这个一模一样。
名单编号是07,和刚才那张移交标签上的“b-07”对上了。
不是巧合。
有人在用当年父亲被陷害时的实验体系,重新走一遍流程。伪造签名,制造“自愿放弃”,把带标记的患者推上死亡线。
账本泡了水?不可能。移交记录还在,签名能对上,说明整个链条没断。
他们不是在掩盖过去。
是在重演。
他把手机倒扣在床头柜上,摸了摸白大褂口袋。听诊器还在,铁头缺了个角,像是撞上了硬物。他没修,也没换。
走廊传来推车声,是换药的。
他站起身,正要走,手机又震了。
不是电话,是群消息。
新一条。
“b-07清除延迟,签字人介入,确认是否改用备用方案。”
他盯着那行字,手指缓缓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