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还在震,陈砚没看是谁发的。
他站在医院后巷拐角,雨没停,风从东面灌进来,吹得白大褂贴在腿上。
他把听诊器塞回口袋,指尖碰到了u盘边缘——林美媛刚发消息说东西放在老地方,十分钟后见面。
他没直接去。
先绕到后巷另一头,贴着墙走了一圈。地面湿,脚步声混在雨里听不清,但他习惯靠震动判断距离。
走到一半,他停下,从口袋里摸出手术刀,用刀背轻轻刮了下墙面。声音反弹回来,空的。没人埋伏。
他继续往前,到了约定的遮雨棚下。林美媛已经到了,手里捏着一次性咖啡杯,头发被雨水打湿了一圈,贴在额角。
她没说话,把一个银色u盘放在塑料桌上,推过来。
“‘新体计划’,你听过吗?”她开口,声音压得很低。
陈砚没动u盘,右手拇指在桌面上敲了三下短、两下长。
林美媛顿了一下,低头喝了口咖啡,左手无名指在杯沿轻叩两短一长。
他收了手,把u盘捏进掌心,塞进内袋。没说话。
“我查了半年,这个名称只在内部资金流里出现过一次,”她说,“一笔从海外药企转到本地医疗基金会的款项,备注是‘新体计划一期支持’。金额八百万,时间是三年前。”
陈砚抬头看了她一眼。
“不是报销,不是设备采购,也不是科研基金。它单独列账,没有项目说明,审批人签的是代号。”
“哪个代号?”
“b-07。”
陈砚眼神没变,但手指在口袋里收紧了一下。b-07不是人名,是编号。上一次见它,是在运输箱里老头的照片背面。
他没问她是怎么拿到的。问多了,反而显得不信。
“你信这个?”他问。
“我不信鬼故事,”她说,“但我信钱的流向。这笔钱之后三个月,市里三家私立医院开始推‘高端健康管理套餐’,主打器官养护、细胞再生。宣传材料上写着‘定制化生命延续服务’。”
“人呢?”
“签了协议的,七成半年内出现器官衰竭,两成直接脑死亡。剩下的一成,病历被调过,原始记录锁在院长室保险柜。”
陈砚点了下头。没反驳,也没惊讶。
他知道这种事怎么藏。
“你为什么现在告诉我?”
“因为今天下午,我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资金链截图。发件人没留名,但用了军方加密协议的变种。我解了六个小时,才拿到这u盘。”她盯着他,“发信ip被抹了,但协议特征像你们部队用的。”
陈砚没接话。
他知道那种协议。退伍前,特种医疗组传情报,用的就是这种。不是公开系统,是战地暗网。能接触的人不超过二十个。
他摸了下口袋里的手术刀。刀柄有道划痕,是上次撬保险柜时留的。
“东西是新的。”他说。
“什么?”
“这u盘。”他抬眼看她,“接口光洁,没插过设备的磨损。你拿到手之前,没人用过。”
林美媛没否认。
“所以你是试探我?”
“我只是确认你是不是一个人来的。”
她扯了下嘴角,“我信你,但我不信背后的人。”
两人没再说话。雨打得棚顶噼啪响。过了几秒,陈砚起身,往主楼方向走。林美媛跟上。
走到东侧外墙,他忽然停下。
医院logo是蓝底白字的立体标识,led灯在雨里忽明忽暗。一道电弧从上往下闪,照得金属边框反光。
就在那一瞬,他看见框内侧有一道刮痕,弯弧形,像是被人用硬物强行撬开过。
他没动,只把手伸进白大褂,摸出手术刀。
刀背反光,他斜着照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