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还坐着大队支书和几个大队委员。
秦建华一进门,几道目光就齐刷刷地落在他身上。
“队长,陈会计,各位领导好。”
秦建华不卑不亢地打了招呼,然后看向那位生面孔。
李岩推了推眼镜,打量了一下这个看起来沉稳精神的年轻人,语气还算平和。
“你就是秦建华?坐吧。别紧张,就是找你了解点情况。听说你最近搞了些农具改良?”
“是的,领导。”
秦建华坐下,正色道:“就是瞎琢磨了点土办法,做了个点种器和给镐头加了个套子。”
“用的铁料是从哪里来的?”
李岩直接切入主题,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秦建华也不隐瞒,把事实陈述了下。
“报告领导,用的都是废旧铁料。有些是我巡山时在旧矿坑、废窑那边捡的没人要的废铁皮、烂铁链,有些是跟我姐去城里废品站,用鸡蛋换的他们准备回炉的废零件。”
“废品站?”李岩追问,“有证明吗?”
“当时没想到需要证明,就是私下换的。”
秦建华实话实说,末了又补充道:“图纸是我自个琢磨的,帮我打铁的是我们屯的赵老栓赵大爷。所有的铁料都是经他的手打的,他都能证明那些料子是旧的、废的。领导您可以随时去问他。”
“赵老栓?”
李岩听到这话微微蹙眉,随即看向了秦万山和陈会计他们。
“这人你们了解吗?”
“李同志,赵老栓我了解。”
秦万山立刻接话,点头道:“他原先是城里打铁铺的伙计,后来回了屯里。这人打了一辈子的铁,为人很实在,从来不说谎的。李同志,你看要不我去把人喊过来?”
李岩沉吟了一下,示意记录员记下这一点,然后又问。
“那你搞这个改良是什么动机呢?听说效率提高了不少,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问题很关键,回答不好就容易被人扣帽子。
秦建华几乎是没怎么思索,就立刻很是诚恳的出声。
“领导,我做这些其实也没想那么多。”
“我一直跟着秦忠叔他们巡山,想着能多赚点工分就又去下地。可下地的时候看到屯里的乡亲们,还有那些知青都很辛苦。尤其是点种,好多人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
“还有刨茬子本身就费镐头,队里农具本来就紧张。我就想着能不能想点办法,让咱干活稍微省点劲,效率高点,也好早点完成春耕任务,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
他顿了顿,看了眼秦万山和陈会计,见他们都没有出声,就又继续说了起来。
“我也就是看书有了点启发,也想进步嘛,就结合咱本地情况瞎捉摸的。东西做出来,也是先给自家和关系好的卫国家试用,效果好,万山叔问起来我就赶紧把图纸上交队里了。”
其他多余的话他没有说,可那意思再明显不过。
既说明了个人努力的初衷,又牢牢扣住了为了集体、进步,这当然不会有啥问题。
见他的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态度不卑不亢,李岩眼里多了些许的欣赏。
秦万山瞧见了他态度的变化,立刻出声道:“李同志,建华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老实肯干,思想觉悟高!他搞这个,确实是为了大伙好。”
“那点种器和镐头套,我和老陈都亲眼见了,好用。要是能推广开,咱大队春耕肯定能提前完成。这可是大好事!”
“是啊,李同志。”
陈会计见状也跟着出声,附和道:“咱们搞农业,也需要技术革新嘛。建华同志搞出来的东西,效果是实实在在的。至于铁料来源,咱们可以找赵来栓来问。”
“只要证明是废料,那就问题不大。年轻人肯动脑筋为集体着想,这是好事,我们应该保护这种积极性。”
李岩神情缓和了不少,但仍旧没有出声。
他下来调查也是接到反映,必须走个过场。
现在看来,这个秦建华思路清晰,做事有章法,动机也纯正,确实不像搞歪门邪道的人。而且生产队和大队干部都力挺他,那他说的也应该可信。
“嗯。”
半晌,李岩点了点头,“情况我大致了解了。”
“秦建华同志肯动脑筋,搞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这种创造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说完这话后,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再度变得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