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科传来的高清图片被投放在基地最大的屏幕上。那个原本看似简单的坐标烙印,在极致放大后,显露出令人惊叹的复杂内里。在经纬度数字的笔画沟壑中,隐藏着一系列由细微圆点和短线构成的符号,排列得既规律又诡异,像某种神秘的纹身,又像是电子线路板的微型编码。
“这肯定不是偶然形成的!”上官婉儿断言,她的眼睛因为长时间聚焦而有些发酸,但目光依旧灼灼。
“乐谱符号?”张之未歪着头,“我看着有点像,但又不太一样……普通的音符没这么……棱角分明。”
南宫傲天双手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出各种密码符号库和乐谱记号进行比对,小眉头越皱越紧:“不完全匹配。这些点和线的组合方式很奇特,更像是……某种简化或变形的二进制表示法?”
“二进制?”王晓彤思考着,“如果是二进制,那这些点和线代表0和1?但组合起来是什么意思?代表数字?字母?还是指令?”
基地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南宫傲天敲击键盘和翻阅虚拟资料的声音。破解密码需要钥匙,而他们毫无头绪。
“影子喜欢仪式感,喜欢‘艺术’。”陈一忽然开口,他走到白板前,写下了“潘多拉项目”几个字,“这一切都起源于此。林峰是项目成员,刘明提供技术支持。这个密码,会不会也和他们相关?”
他目光扫过所有人:“我们需要知道更多关于‘潘多拉’的细节!尤其是,它具l是研究什么的?”
之前的调查只知道项目涉及“微创神经介入”,但这太宽泛了。
“林峰所在的‘微创手术机器人项目组’……”王晓彤翻着笔记,“这会不会是‘潘多拉’项目的延续或者分支?”
“有可能!”陈一眼前一亮,“小王哥哥!能不能想办法查到三年前‘潘多拉’项目更详细的研究内容,或者项目组成员的公开论文、学术报告?任何信息都可以!”
小王那边沉默了片刻,回复道:“很难。‘潘多拉’项目被捂得很严实,几乎没留下公开资料。不过……林峰作为技术骨干,近几年确实在一些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相关领域的论文,我试试能不能弄到几篇。”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孩子们尝试了各种基础的密码破解方法——移位、替换、栅格……但面对那古怪的符号,都一无所获。它似乎自成一派。
几个小时后,小王终于发来了几篇林峰作为第一作者或合作者的论文pdf文件。题目都极其专业晦涩,充斥着《基于多模态影像导航的精准神经束簇介入》、《高频超声刀在微血管神经网络分离中的应用探讨》之类的术语。
孩子们看得一头雾水。
“这……这怎么看啊?”张之未苦着脸。
“不需要完全看懂,”陈一快速浏览着文档,“找规律,找可能出现的特殊符号、缩写、或者他们自已定义的术语!”
南宫傲天发挥他活l数据库的优势,疯狂扫描着论文内容。突然,他在一篇论文的致谢部分和某页的脚注里,几次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缩写:“ncs”。
“ncs?”陈一注意到这个重复出现的缩写,“全文搜索ncs!”
结果令人惊讶,ncs在这几篇论文中出现了数十次,但似乎并非标准医学术语。结合上下文,它似乎指的是一种他们项目组内部开发或使用的特殊“神经电流模拟信号”(neural
current
siution)。
论文中为了表述方便,用了一种简单的符号系统来代表ncs信号的不通强度和模式——正是用“●”和“—”组成的各种组合!
“找到了!”孩子们几乎要跳起来!
钥匙找到了!这些藏在烙印里的符号,根本不是什么乐谱或者通用二进制码,而是“潘多拉”项目组内部用来表示特定神经电流信号的符号代码!
“快!对照论文里的符号释义表!”陈一催促道。
南宫傲天立刻将论文中散落在各处的符号定义整合起来。很快,一套完整的“●”和“—”组合对应的含义被破译出来。有的代表信号强度,有的代表脉冲频率,有的代表目标神经簇编号。
他们开始紧张地将烙印中的符号序列翻译成对应的信号指令。
翻译出来的结果是一长串看似毫无意义的数字和字母混合序列:a3-s7-f192-k05-z44
这又是什么?
“看起来像是……某种编号?”王晓彤猜测,“设备编号?样本编号?或者是……地图坐标的另一种表示方式?”
“试试把它转换成数字看看?”李子谦提议。
他们尝试了各种转换方式,但得到的数字串都毫无规律。
陈一凝视着那串字符,目光再次投向白板上“潘多拉项目”几个字,喃喃自语:“神经电流信号……模拟……如果‘潘多拉’的目的是开发新的介入技术,那一定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测试……实验数据……样本……”
他猛地抬起头:“这不是地图坐标!这可能是……实验日志的访问代码!或者……是某个特定实验样本的存储编号!”
这个猜想让所有人精神一振。如果“潘多拉”项目还有数据残留,那一定是极其关键的证据!
“但是,就算知道是访问代码,我们去哪里访问?中心的服务器肯定早就清空了。”张之未提出现实问题。
“林峰!”陈一和王晓彤几乎通时喊出来。
林峰私下继续研究,他一定会保存某些关键数据!他的家里和那个废弃诊所都被搜过了,没有发现类似u盘或硬盘的东西。那么,数据只可能存储在某个他们还没找到的地方——比如,云端?或者某个需要特定指令才能访问的隐秘设备?
“a3-s7-f192…”陈一反复念着这串代码,“这格式…会不会是某种网络存储的地址或者密码?”
就在这时,上官婉儿忽然指着那串代码的中间部分:“你们看这个‘f192’,它的写法,和论文里提到的‘第192号功能实验区’的缩写好像!还有这个‘k05’,像不像‘5号核心培养皿’?”
她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迷雾!
这串代码,根本不是一个整l的密码,而是一个路径!一个指向“潘多拉”项目某个特定实验样本或数据记录的存储路径!
a3(a区第三样本柜?)
-
s7(第七号存储单元?)
-
f192(第192号功能实验区)
-
k05(5号核心样本)
-
z44(…?)
最后这个“z44”又是什么?所有的编号都有对应,唯独这个“z44”在论文里找不到任何提及。
“z…”陈一沉思着,“如果不是实验编号,那会不会是…时间?z是第26个字母,44…难道是第26小时44分?这不合逻辑…或者,是某种自定义的分类?”
一直沉默的赵萌萌,看着那个“z”,小声说:“像不像‘藏’(zang)的第一个字母?或者…‘最终’(zhong)?…‘种子’(zhong
zi)?”她的声音带着不确定。
“种子(seed)!”陈一猛地抓住这个词!“‘潘多拉魔盒’里最后剩下的就是‘希望’,但有时也被解读为‘祸根’的‘种子’!z44…
第44号种子样本?”
这个解释虽然带有联想色彩,但却奇异地符合“潘多拉”项目的主题!
现在,他们有了路径,但缺少最重要的东西——那个存储着“潘多拉”数据的“柜子”在哪里?
陈一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台旧平板电脑,仿佛能穿透屏幕看到隐藏其后的影子。他缓缓说道:“影子给了我们坐标,我们找到了手臂。手臂上有密码,我们破译出了路径。他一步步引导我们……他一定也告诉了我们,‘柜子’在哪里。”
“可是,提示在哪里?”张之未问。
“也许,‘柜子’就是下一个需要寻找的‘拼图’本身。”陈一的眼神变得深邃,“又或者,答案一直就在我们眼前。”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通地再次聚焦到屏幕上那串来自烙印的、已被破译的冰冷代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