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 自强才能成大业

自强才能成大业
从霍英东的教子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孩子自强。
自强是自我生存的意识和技能,也是现代人追求的心理品质,更就成就大业必备的关键素质。简单来说,自强就是不依赖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做事的精神品质。在当今时代,一个人必须具备自强的意识和技能,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旦具备了自强的意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道德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之一,它激励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的拼搏奋斗,改革进取。
一个孩子如果不能自强,只能是父母和社会的负担。但是,现在有些父母的确没给孩子自立自强的机会。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任性、依赖性强是他们共有的“综合症”。因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什么也不让孩子干,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然就会严重依赖大人,造成他长大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自强也就无从谈起了。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强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就一定要做生活和事业的成功者,而要做成功者,就必须自强。
其实,有时候阻止人们前进的不是贫穷,而是优越。所以,成就孩子成为强者的往往不是优越的环境,而恰恰是困境和磨难。同样,阻碍孩子发展的通常不是贫穷,而是太多的拥有。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希望孩子做强者,那么就需要让孩子自立自强。在发达国家,父母普遍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技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素质。
相比之下,我国的许多家庭,特别是富裕家庭,父母过度地保护与过多地照顾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自强精神的培养。
其实,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思想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发达国家的父母对孩子大多持“放”的教育态度。他们认为,孩子就应该有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品格,就应该尊重孩子的行为选择,父母应该顺其自然地给以帮助,而不能越俎代庖地拔苗助长。
而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大多持“管”的教育态度,认为父母管教孩子是自己的天职,养不教父母之过也。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的教育,就是从小事到大事,父母都事无巨细地包办孩子的事情,结果,未能让孩子自立起来。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凡是天性刚强的人,必定有自强不息的力量。”要让孩子明白,只有在波折与浮沉之中,人生才能得到历练,才能走向成熟。
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独立生活。自强是孩子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是进入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为了孩子幸福美好的明天,就让孩子真正自强吧!
教子点睛:
当今社会是开放竞争的社会,孩子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时代变革,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在激烈竞争中摔打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轻易放弃。另外,父母要清楚一点,自强是让孩子在艰难困苦面前不气馁,不失望,而不是让孩子变得事事要强,时时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