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墨子公开课 > 言而有信,是为大丈夫

言而有信,是为大丈夫
【原文】世俗之君子,贫而谓之富,则怒;无义而谓之有义,则喜。岂不悖哉!(《墨子·耕柱》)
【大意】世俗的君子,如果他贫穷,别人说他富有,那么他就愤怒;如果他无义,别人说他有义,那么他就高兴。这不是太荒谬了吗!
这是墨子在分析虚伪的人的心态:虚伪的人总是外表装得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而内心深处却是肮脏得很。墨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墨子非常赞同做人有诚信。这点也是我们必须学习的。
信用是一种人格的体现,是人类社会平稳存在的基础,也是人与人和平共处的基础,并且,它还是人性中最珍贵的部分。它与伪君子无缘,与空谈家相去甚远。
信用是彼此的约定,也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心灵契约。它无体无形,但却比任何法律条文具有更强的规范力。在竞争激烈的当今时代,信用则更加成为赢得人们信任的重要法宝。
一个人如果希望流芳百世,他首先要获得人们对他的信任。学会获得他人信任的方法,要比获得千万财富更富有价值。
但是,真正懂得获得人信任方法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无意中在自己前进的路上设置了一些障碍,比如态度不好、缺乏机智、不善于待人接物等,常常使一些有意深交的人感到失望。
有些人开始经商时常常有着这样的看法,即认为一个人的信用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一个有雄厚资本的人就有信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与百万财富比起来,高尚的品格、精明的才干、吃苦耐劳的精神要高贵得多。
很久以前,有一位出名的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更主要的是老锁匠为人正直,每修一把锁他都告诉别人他的姓名和地址,说:“如果你家发生了盗窃,只要是用钥匙打开的家门,你就来找我!”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人们帮他物色徒弟。终于,老锁匠找到了两个合适的年轻人,准备把自己一身的本领传给其中一个。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钱匣,分别放在两个房间,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钱匣,而二徒弟却足足用了半小时,大家都以为是大徒弟赢了。老锁匠问大徒弟:“钱匣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银子。”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
‘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的传人会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但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钱匣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言而无信,人之大忌。做人就要做得踏踏实实!
言而有信,是为大丈夫。
有很多银行家非常有眼光,他们对那些资本雄厚,但品行不好、不值得人信任的人,决不会放贷;而对那些资本不多,但肯吃苦、能耐劳、小心谨慎、时时注意商机的人,他们则愿意慷慨相助。
银行信贷部的职员们在每次贷出一笔款子之前,一定会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研究一番:对方生意是否稳当?能否成功?只有等到觉得对方确实很可靠,没有问题时,他们才肯贷出款去。
人格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资本。要知道,糟蹋自己的信用无异于在拿自己的人格作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