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年就升级为亿级俱乐部
随着网络用户对储存空间容量需求的不断扩大,面对各家网盘主打的文件传输、相册备份、通讯录同步等功能。越来越多的网民感受到了云盘产品服务的相对滞后。于是,腾讯为改变存储界的困境打造出了微云。
腾讯微云涵盖云网盘、微云相册、微云传输、微云剪贴板等功能,后来又增加了微信云存储功能—微云收藏,腾讯微云20版本已为4亿微信用户提供了智能云服务。一个热闹非凡的亿级俱乐部开始了它的狂欢……
腾讯发布的微云20版本中则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点,除了升级文件传输与备份的基本功能外,还新增了云笔记功能,方便用户记录购物清单、备忘录和讲课笔记。新增扫描二维码的功能(用户可将网页、文件、照片和优惠券等文件生成二维码后,直接进行扫描保存)、临时文件功能(可查看qq离线文件等腾讯系服务文件)、内置qq影音内核(实现在线播放视频资源)。
事实上,腾讯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帮助用户把资源集散地从u盘转移到网盘。总之,腾讯正从单一的存储服务向全能型的聚合服务产品进化。无论是产品定位还是产品功能,微云都在延续云存储产品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朝着全能化的发展方向行进。
随着2014年腾讯微云20版本的发布,微云用户数很快就成功突破了3亿大关,成为个人云存储领域用户最多的产品。其实,微云的重心不仅仅在扩容上,还包括升级服务体验,这才是影响到国内个人云发展方向的竞争焦点。微云用户之所以能突破3亿大关,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腾讯的创意和诚意。
例如微云20的全能收藏,意味着云存储将不再只是微云的唯一身份,虽然照片与文件的存储备份分享依然是存储的核心功能,但非文件模式的收藏功能,则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微云的服务体验,应用体验也更加深入用户的内心。
再比如,微云加入二维码扫描、记事本生活应用、面对面分享、应用推荐等功能的全新版本,让微云进化为一个依托于云存储技术和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集成式工具软件,尽可能满足着用户的各类应用需求。
微云并非一款传统意义上的云存储产品,微云提供的是全套云存储服务,如果把传统的云存储和网盘比作仓库,那么微云就是物流,具有存储加运输的功能。微云推出后不久就成功与腾讯各大产品打通,提供统一标准的高质量云存储服务。同时,微云已对外开放api,为开发者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不断整合腾讯旗下其他云存储产品,力争为用户提供统一、便捷的云存储服务。
因此,如果说微云用户数突破1亿对于腾讯微云来说是个重要的里程碑,那么微云后来突破2亿、3亿就成了理所当然。
用户的争夺一直是互联网世界里不曾消停的战斗。就像当年微信一样,从最初以文字通信、手机图片分享为卖点,依据用户和市场反馈,微信逐步明确了产品方向:依托用户基础,创新性地提供“查看附近的人”和“摇一摇”功能。谁料,此举一鸣惊人,很快成为微信的爆发点,用户迅速突破2000万人大关,产品日新增用户以数十万量级增长,确立了腾讯在移动app市场绝对的优势地位。马化腾也从用户激增的这一现象中捕捉到,未来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微信被用户接纳的速度正是移动互联网的速度。除了背靠腾讯强大的社交关系链,腾讯的成功更在于它的创新功能和极致的用户体验。
“如果一款应用不能在5到10秒内吸引住用户,用户就很可能抛弃这个应用。因此一款产品决胜期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如果一个月内不行,后面可能是死路一条。”马化腾这样理解一个网络新产物的命运。所以,他一直在根据用户反馈,快速完善细节,奉献给用户最佳的体验感受。如果说功能和用户体验的创新是内容层的构建,开放api接口则是搭起了开放平台的架子,让微信成为一种链接各种互联网产品并实现内容在关系链中流动的基础服务平台。
同理,在云空间的用户抢夺中,马化腾所采取的是同样的策略。
2013年是网盘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这一年,360云盘容量升到t级别,并由此引发了网盘容量上的拼争。一番炮火轰鸣之后,百度云、腾讯微云等也纷纷加入这场竞争。直到360再次推出无线永久免费存储空间,才暂且平息了这次纷争。
在拥挤的网络时代里,腾讯拥有一个亿级的稳定用户群,它依靠的不是对原有用户的深度挖掘,也不是对拥有大基数忠实用户的过分自信,靠的是腾讯始终把自己当作行业新人,自始至终用诚心和诚意去打动客户的行动,靠的是以马化腾为首的腾讯人对用户感受的敏感洞察,对网络市场走向的犀利观察和果断决策。
因此,产品好、有创新、用诚意打动用户才是争夺用户的王道。如何有效利用海量用户、紧密的社交网络,让亿级用户成为自家产品的忠实拥护者,就要看商家是否具有保持好产品与好体验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