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助力慈善
2016年4月19日,马化腾宣布,将捐出一亿股腾讯股票注入正在筹建中的公益慈善基金,透过各家公益慈善组织和项目,支持在中国内地为主的医疗、教育、环保等公益慈善项目以及全球前沿科技和基础学科的探索。不久后,马化腾在香港参加一个国际慈善论坛时透露,腾讯希望每年拿出1~2的利润投入公益,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力和各种技术手段,促成更多公益活动,并使之更为透明,更加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事实上,腾讯自1998年成立,在熬过创业初期的6至7年,进入发展阶段的时候,腾讯就有意愿利用平台从事公益事业。腾讯在2006年到2007年期间就开始筹办公益基金会,这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益基金会。中国公益事业规模成长快速,从2006年的100亿元,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增长至1000亿元,其中腾讯的推动力是较大的。在那时,腾讯就在内部做出决定,即每年要把1的利润投入公益。从具体实践中,腾讯每年的捐献比例大概在1~2。
经过这么多年,腾讯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据公开数据显示,腾讯2015年的净利润高达3241亿元,同比涨逾30。这就意味着,腾讯投入公益事业的资金将更高。
当然,腾讯并不只是单纯地出钱而已,腾讯计划充分发挥平台的影响力,搭建人人参与的公益平台,实现数千家公益组织、ngo、公益项目与数亿用户的对接。
马化腾说:“我们这个平台能够解决透明度的问题以及实现了‘千人千面’,也就是每个人选择他最感兴趣的项目,可能就是在他身边或者最熟悉的公益项目进行捐助,而且还可以不用一次性捐款,可以设定每个月的月捐计划。”
腾讯在从事慈善事业时运用了新技术,这是腾讯慈善事业的特征,通过对人们做慈善方式的创新以实现更大的效果。
马化腾认为,如今中国人用手机特别多,所以近年互联网技术链接公益方面,中国走得比较超前。他提到腾讯公益平台的例子,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百分之九十的捐助是通过手机完成的,其中百分之八十来自社交化捐助,比如有个灾难,我认领一个捐助,我发给我朋友,让我朋友一起捐。”
腾讯非常关注运用将许多小创新融入公益。比如,人们可以用微信运动做公益。当一个人每天走的步数超过1万步就可以捐出去,有赞助商配捐一定金额到你想要支持的公益项目;再比如,爱心网友们可以通过微信录音,可以为盲人录制一本有声读物;还有通过qq全城助力发布信息寻找丢失儿童,等等。
这种微创新的能量是巨大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参与公益事业。公益事业的内涵前所未有地扩展了。在此之前,人们不会想到通过运动还可以捐钱,通过声音也能帮助他人。这些微小的创新意义重大,它带动了全民投入公益事业中,使得人们从事公益事业变得更加便捷,而人们也可以通过参加公益运动获得自身的利益。
腾讯还在探索一种急救功能,马化腾介绍说:“比如说突然间有人心脏病发,我怎么能够找到最近的心脏的aed这个设备,或者有急救功能这样的人、志愿者在哪里,用新技术一按,他就可以收到call,他知道你在哪里,就可以过来帮助。”
从2015年开始,腾讯就发起“99公益日”活动,连续两年刷新了互联网的公益募捐纪录。在2016年,通过腾讯公益平台,99公益日爱心网友捐款305亿元,共有677万人次参与捐款。通过在朋友圈发起的“一起捐”,不少微信用户纷纷变身为慈善达人。加上腾讯基金会及爱心企业的配捐,此次善款总额超过6亿,将支持逾3600个公益项目。2019年,“99公益日”,创下了“捐款人次超过4800万、公众捐款共178亿元”的新纪录,这两项数据都几乎是前一年的两倍。
马化腾:“99公益日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短短几天的捐款数额。”让“指尖公益”融入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中去,这才是“99公益日”的真正意义和初心所在。
腾讯发起的“99公益日”是一种创新性公益活动。我们知道很多互联网购物节,比如“双11”“双十二”等。通过节日效应,商家往往能销售出比平时多几倍的商品。所以,节日营销是互联网营销的重要内容,是互联网经济成长必不可少的引擎。那么,腾讯发起的“99公益日”也起到了类似的效果,对于慈善事业有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有人评价腾讯的“99公益日”活动时说道:“马化腾是卓越的社会创新家。他用中产阶层所能接受的文化偏好,将‘捐赠’这个公益的核心淡淡地通过指尖,以极度娱乐游戏的形式得以表达。这种包容性是巨大的,它将公益文化穿透了至少大部分中产阶层群体。”
事实上,中国社会对于公益慈善事业一直有一些不和谐的杂音,人们把公益当成强制性的契约扔给了富裕群体,在很多事情上对富裕群体进行了道德绑架。人们习惯把公益慈善事业当成富裕群体的责任。但是,在西方社会中,公益的理念更加深入到普通大众的心理。这其实是中国公益事业有待进步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人公益应该成为中国未来公益事业的主流。
所以,腾讯在慈善事业上的创新是意义非凡的,它调动了普通人的公益动力,通过具有娱乐性特征的方式,使得人们在进行娱乐活动的同时也能够从事公益活动。
马化腾表示:“通过十年的公益实践和探索,日益感到需要一个更长远、更高效的系统规划和架构,以善用财富回馈社会。同时通过专业团队提升公益活动的管理效率,我本人也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到腾讯的战略、产品体验,以及更长远的公益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