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科场现形记 >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你想象不到的事实
郑也夫
我是生物学的忠实粉丝。自1997年始,一发不止,先后读过150余本生物学著作,领教过生物学思想家的大小观点、各色表述,不计其数。竟是其中一句格言最令我折服:“事实比想象更离奇。”思考这句话后是惊叹和气馁,惊叹大千世界的奇特,气馁我们想象力的孱弱。如果不是看见,我们能够想到海底会有海星这样奢华的生命造型吗?倭黑猩猩的群体在遇到食物即将发生哄抢时,会忽然开始相互抚摸生殖器,即刻便心情愉悦遂有了四岁孔融般的礼让。自青霉素问世以后的70余年间,抗生素花样翻新,多如牛毛,但细菌和病毒安然无恙。何故?它们平均一天繁殖30代。靠着这样的速率和与之成正比的变异,细菌保有着极大的多样性。此理同样可以解释海星和倭黑猩猩。大自然中一把把严酷的选择剪刀与基因特有的变异之间的伟大互动,将多样性推向极致,超乎我们的想象当不在话下。
能被这句格言感动,是因为我本有这样的内因。1987年我和一位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摆谈。我的一番吹牛令他对这位籍籍无名的学者刮目相看。我说,你们比寻常小说家幸运,因为历史人物间的博弈,远比小说家的凭空构思精致、离奇、钩心斗角、匪夷所思。原因无他。小说家的想象力好一点、坏一点,无非是千百册图书的销售落差,而李世民兄弟的玄武门博弈,赌注是身家性命。双方的阴谋设计差得了吗?
德国人教育中的十岁分流和其职业教育中的双轨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与之相比,其学者著作中的一句话,特别是这句话中的一个寻常词汇竟同样打动我,“学校教育研究长期以来在德国是以‘教育实情研究’的名义进行的”。(福尔,1996,《1945年以来的德国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初进高校,中学生活的记忆依旧鲜活;而那段生活之吊诡,真的比想象更离奇。教师中一个眼光毒辣的异端,凭借身上的少许感召力,调动出一个个后生的热忱。午夜梦回那段百味杂陈的经历,费神打捞那些曾经巴不得忘却的记忆,遂有了下面的篇章。后生来路各异,故事五花八门,其中颇多你想象不到的东西。
原想扼要介绍一下本书的篇章,略一思忖,便放弃了。原因之二是,文章太多,全书共43篇,不知从何说起。原因之一,也是更重要的,不想诱导读者。若择要介绍,无论是选择更有意义的,还是更有趣味的,都过多地掺杂了编者的偏好。学生交上的作业,常常在文中某处用黑体字或下划线。我一概勒令去掉,理由是:你构思时已经筛选了事实,行文时更注入了语气上的轻重缓急;再搞成特殊的字体,主观导向就嫌太过了。不同的事实在不同的读者那里有高下不等的意义,那不是你能预料和左右的。给出“路标”后,就是读者自由选择的阅读空间了。
前面说过,我的授课一向是两个旋律并行:我的授课,学生的作业。在历时三年的教学相长中,拙作也已完成,冠名“吾国教育病理”。它与这本书构成姊妹篇。爱唱和会听的人,大多更喜欢和声。
谢您拨冗阅读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