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种病,得治
在人类所有的习惯中最为有害的习惯是什么?大家知道吗?说出来可能大家都想不到吧,它就是“拖延”。许多人就是为拖延的坏习惯所累而与成功绝缘,甚至酿成悲剧。所以,现在的我们应该竭力避免拖延的习惯,就像避免一种罪恶的引诱一样。
拖延是一个温柔的“坏人”,它会在你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盗走你的时间、品格、能力、机会与自由,而使你变成它的奴隶,供它使唤。想一想,就让人觉得害怕。
哥伦布的名字想必大家都听过,但你知道他是如何发现新大陆的吗?其实,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间,他读到了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从此他就牢记在脑子里。
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与研究以后,哥伦布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程而到达印度了。自然,许多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赞成他的意见。然而,其他的一些人对他所说的意见都不同意,而且他们还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也就有可能会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的路途上去了吗?
在这个时候,哥伦布并没有因为他人的看法而放弃自己的推论。因为他对这个问题很有自信,只是当时的他家境贫寒,所以没有钱来支持他去完成这个冒险的梦想。于是他想到自己可以想办法从别人手中弄些钱来,帮助他完成梦想。但是,他空等了17年,还是无人捐款赞助。这时候,他心里就明白:不能再这么空等下去了,否则梦想只会变成泡沫,他要自己开始行动了。为此,他启程去见皇后伊莎贝拉,沿途穷得竟以乞讨糊口。
幸运的是,皇后对他的梦想十分赞赏,于是就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种冒险。然而让他为难的是,那些水手们都怕死,没人愿意跟随他去。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拉住了几位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劝告,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用恫吓的手段逼迫他们去。另一方面,他在那里请求着皇后释放那些狱中的死囚,允许他们去冒险成大事,以此免罪恢复自由。
等他们一切准备妥当以后,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一个划时代的航行。就在他们刚开始航行的几天里,就有两艘船破了,接着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进退两难的险境。这个时候,他就亲自拨开海藻,才得以继续航行。
而他们就这样,在这个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见大陆的踪影。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要把哥伦布杀死。而哥伦布兼用鼓励和高压的方法,说服了那些船员。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他们继续向前驶进的时候,哥伦布忽然看见有一群飞鸟正在向西南方向飞去,他立即命令船队改变航向,紧跟着这群南去的鸟。因为他明白,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和适于它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预料,附近可能有陆地。哥伦布就这样一直跟着这群鸟,果然发现了美洲的新大陆。
我们不难想象,哥伦布如果一直等下去,必定会一生蹉跎“空悲切,白了少年头”,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就可能变成其他人,成功的桂冠也永远不会属于他了。哥伦布从美洲带回了大量黄金珠宝,得到了国王的奖赏,并以新大陆的发现者名垂千古,最终成为英雄。这个结果都是因为行动,并且因为行动,发现美洲大陆的所有权属于哥伦布。要是他不抓住那个时机,不主动地去探求一番,相信今天的历史上不会有哥伦布这个伟大的名字。
“夜长梦多”这一俗语,最让人感慨。夜长梦多是指做某些事,如果历时太长,或者拖得太久,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夜长”了,“噩梦”自然也就会随之增多,而睡觉的人总会受到意外的惊吓,反而降低了睡眠的质量。同理,如果做事犹犹豫豫,或是久拖不决,也就会错失良机,“失时非贤者也”。
如果我们能以最大的热情,按合理的方式制订自己的目标计划,那么我们在事业上就一定能取得相应的成就。然而我们总是有憧憬而不能行动,有理想而不能实现,有计划而不去执行,终至坐视这些憧憬、理想、计划一一幻灭和消逝。
一位年轻的女士在怀孕时,非常高兴地在丈夫的陪同下买回了一些颜色漂亮的毛线,她打算为自己腹中的孩子织一身最漂亮的毛衣毛裤。可是她却迟迟没有动手,有时想拿起那些毛线编织时,她会告诉自己:“现在先看一会儿电视吧,等一会儿再织。”等到她说的“一会儿”过去之后,可能丈夫已经下班回家了。于是她又把这件事情拖到明天,原因是“要陪着丈夫聊聊天”。
等到孩子快要出生了,那些毛线还像新买回的那样放在柜子里。丈夫因为心疼妻子,所以也不催她。后来,婆婆看到那些毛线,告诉儿媳不如自己替她织吧,可是儿媳却表示,一定要自己亲手织给孩子。不过她又改变了主意,想等孩子生下来之后再织,她还说:“如果是女孩子,我就织一件漂亮的毛裙;如果是男孩,就织毛衣毛裤,上面一定要有漂亮的卡通图案。”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漂亮的男孩。在她初为人母的忙碌中孩子渐渐长大,很快孩子就一岁了,可是他的毛衣毛裤还没有开始织。后来,这位年轻的母亲发现,当初买的毛线已经不够给孩子织一身衣服了,于是打算只给他织一件毛衣。不过打算归打算,动手的日子却被一拖再拖。
当孩子两岁时,毛衣还没有织。
当孩子三岁时,母亲想,也许那团毛线只够给孩子织一件背心了,可是背心始终没有织成。
……
渐渐地,这位母亲已经想不起来这些毛线了。
孩子开始上小学了。一天,孩子在翻找东西时,发现了这些毛线。孩子说,真好看,可惜毛线被虫子蛀蚀了,便问妈妈这些毛线是干什么用的?此时,妈妈才又想起自己曾经憧憬的、漂亮的、带有卡通图案的花毛衣。
上面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所谓的拖延,无非就是对生活和工作的逃避,任其最后不了了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是清代诗人钱鹤滩对喜欢拖延的人的忠告。拖延是一种坏习惯,也是一种缺点。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要想一直走在别人的前面,那么就不要等待“事情会发生好转”,让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拖延的事物多了,我们就会形成难以改变的惰性。因此,做事不能拖延。
《左传》中谈到古代战场作战策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们做一件事也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心情、耐心。对于现代人而言,拖延已经成了一种疾病,所谓的“拖延症”就是这么产生的!既然是病,我们就得去治,所以,克服拖延,是我们现在就要去做的事。
那么,怎样才能够克服拖延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立即行动”。只要我们“立即行动”,拖延就在瞬间跟我们说了“拜拜”。所以,从现在开始,想做什么就立即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