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精进自己:让青春更有力量 > 每时每刻都要有个好心情

每时每刻都要有个好心情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有个健康的好身体,有个愉悦的好心情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唯有身体属于自己,唯有心情属于自己。在我们心情愉悦的时候,看到所有的图景都是美丽的,吃的所有的东西都是香的,哪怕不小心受了一点伤,也会觉得没那么糟糕。总而言之,在我们心情好的时候,周围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所以,有个好心情真的很重要。当我们感觉疲惫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好心情吧,试着忘掉所有的荣辱、忘掉所有的悲伤,你就会感觉一切是那样的轻松、一切是那样的坦然。不过,想要保持一个好心情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我们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为什么要管理自己的情绪呢?因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心情的好坏,这一点,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如果有人问你:“你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吗?”你可能会说:“我控制不了:遇到开心的事,我就高兴;而遇到倒霉的事,我就伤心。”这种回答很具普遍性,因为它反映的也是人的本能。很多事情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情有时完全被外界环境所控制。当老板辞退了你,当恋人抛弃了你,当你多次的努力仍换不到一个好结果时,你也许会因此变得郁郁寡欢,认为自己是个倒霉的人,总是碰到倒霉的事。
实际上,你只是从事情发生的角度去思考,而没有全面地考虑这些事情的发生究竟给你带来了什么。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失恋,一时承受不了事实的打击,从而情绪低落,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不能专心工作,无法集中精力,浮现在头脑中的都是前女友的薄情寡义。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自己很傻、很不幸。因此,他找到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对他说,其实他的处境并没有多糟,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给他做了放松训练,缓解了他紧张的情绪之后,心理医生给他举了个例子。“如果有一天,你在公园的长凳上休息,还把你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上面。这时候有一个人径直走过来,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当时,你会怎么想?”“我一定很生气,他怎么会这样故意损坏别人的东西呢?太没有礼貌了!”年轻人说。“那如果我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心理医生接着耐心地询问。
“哦——原来是个盲人。他一定不知道长凳上还有东西!”年轻人摸摸头,想了一会儿,接着说,“谢天谢地,幸好只是放了一本书,要是油漆或是什么尖锐的东西,他就惨了!”
“那你还会对他愤怒吗?”心理医生问。“当然不会,他不是故意压坏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青年人回答说。这时,心理医生开怀一笑:“同样的一件事情——有人压坏了你的书,但是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完全相反。你知道原因吗?”“可能是因为我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吧!”青年人说。
对同一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我们自身不同的情绪反应。很显然,使我们为之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错误解释和评价。这就是心理学上情绪abc理论的观点。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人埃利斯认为:正是因为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让我们的情绪产生困扰;假如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日积月累,最后也许会引起情绪障碍。
在情绪abc理论体系里,a代表诱发事件;b表示个体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个诱发事件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样的情绪反应。然而,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了。
例如,同样是失恋这件事,有的人放得下,认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有的人却伤心欲绝,认为自己今生都不可能会有爱了。再例如,找工作面试失败了,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次面试只是试试,不过也无所谓,可以下次再来;有的人则可能会想,我认真准备了那么久,居然会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呢?这两类人因为对事情的评价不同,他们的情绪体验也不同。
对上面那个失恋的年轻人来讲,失恋只是一个诱发事件a,结果c是他情绪低落,生活受到影响,无法专心工作。而引发这个结果的,正是他的认知b——他认为自己付出了就必须要得到对方的回报,否则,就认为自己太傻了、太不幸了。如果他换个思路——她这样不懂爱的女孩不值得自己去珍惜,她现在的离开可能避免了以后她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么他的情绪体验显然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一个名叫小丽的女孩,她大学的专业是中文,毕业后,进入一家广告公司,拥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年薪。按说,小丽会过得很好,不会有跳槽的念头。
可是有一次,小丽为老总拟一个活动的演讲稿,但无论怎样都不能让老总满意。小丽硬着头皮改了七八次,可每次都被老总批得体无完肤,还说她完全不是搞文字工作的料。小丽觉得很委屈,不停地哭,想要跳槽。
她认为,老总是故意为难她,自己怎么遇到如此挑剔的老板呢?真是命苦啊!好几天,小丽都陷入这种痛苦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当然,老总的发言稿也没让她继续写,而是让比她早一年到公司,和她同一母校的师姐代劳了。
对此,小丽非常郁闷。一方面觉得老板对她有成见,另一方面又认为师姐取代她的工作,伤了她的自尊。
师姐知道后,对她说:“工作上的难题,谁都遇到过。遇到了困难没人会高兴,关键在于你自己怎么看待这个困难。没有一个老板会无缘无故地处处为难自己的员工,他大不了可以开除你。这对你可能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本领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被逼学会的。”
几天后,师姐和她一起写完了演讲稿,老板非常满意,并拍着她的肩膀说:“小丽,你还是有潜力的,工作的时候要善于把它们发挥出来呀!”听了老板的这番肯定,她顿时又感觉老板是个和蔼的老头了。
所以,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会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严重了,或是领会错了意思。换个思维方式,就等于换个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