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薄雾还没有散去,一家一个代表就来到了村委会,张宁热心的给群众们端茶倒水,人齐了才缓缓说起今天的目的。
不知道是谁在人群中先说了一句话:“我们家的地绝对不承包出去,外面卖的大米越吃越没有味道,我还是想自己种。”
“就是啊,我男人早上就说了,稻田肥沃,绝对不种什么果树。”
“我妈年纪大了,咱们的早稻好吃,她吃了一辈子。”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张宁赶紧说道:“今天我把叔叔阿姨们大哥大姐们叫来,就是想跟你们说,稻田是绝对不能动的,我们每年都要种水稻,而且国家给我们新型农机的支持,我是技术人员,专门来做技术支持的,不是来征地的。”
张宁的一番话,这才让人打开了心扉,江小年悬着的一颗心终于也放下来。
“等下我就带你们去看新型农机产品,传统农耕和现代科技互相融合,咱们产量才会高。”张宁补充了一句,吓得满头大汗,唯恐乡亲们不服气。
“那我咋听说有老板来收购我们的地呢,虽然不是田,但是也要来呢,都开始跟几家路边的山地谈价了。”九叔公悠悠的说道。
张宁蹙眉,这些事情他也略有耳闻,却还是没有得到实际的情况。
“对了,干部,我们家的老宅荒废了很久,最近有一些退休的老商人,想来我们这儿租房子养老。”另外一个妇女又说了起来。
大家七嘴八舌,一声声的没完没了,众人也在一片议论沸腾当中,结束早晨的开会,又往大谷坪区看新型农机。
粮食增产是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培训,不断推进绿肥增产,张宁这次来驻村,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因此分外热心,还要给老百姓们创收,毕竟在国道上的村子不多,他们要成为示范村。
江小年悠悠的回到家,阿太和阿福和几个孩子还在玩闹。
“今天是春风,鸡蛋能立起来,你信不信?”阿太手里拿着一个鸡蛋,煞有介事的跟孩子们说。
除了阿福,还有邻居上下屋几个四五六没有上学的孩童,都在阿太的堂屋里玩耍。
孩子们根本不相信,阿太可厉害了,从手里拿出来一个鸡蛋,放在桌子上,竟然真的立起来了。
阿太突然拿出来了过年时候女儿们从国外寄回来的巧克力,一脸慈爱:“现在这里有六个鸡蛋,谁把鸡蛋竖起来,我就给巧克力吃。”
一旁的江小年突然笑了起来:“立鸡蛋这个事情,我从五岁玩到了二十五岁,从来就没成功过,阿太腻是怎么成功的?”
“因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走的路比你走的桥还要多,我想要做什么,当然会成功。”阿太一脸傲娇。
今天是春分,属于节气的一种,阿太今天还是穿着土布的衣衫,头上的银黑色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袖子里面也整整齐齐。
天气有点点闷热,阿太却喜欢穿得严严实实,这些衣服据说是她当年结婚的时候,父母长辈们亲自置办的,还是一些老样式,可是穿在老人的身上,却有种说不出的庄严。
阿太招的是上门女婿,可是吃穿用度,一辈子都已经准备得妥妥当当,阿太的一份,太爷爷的一份,告诉太爷爷即便是上门女婿,也是这个家的当家人,用不着畏手畏脚。
这算是大户人家给子女们的一种保障,当然,子女们也要给老人们养老尽孝。
江小年想起阿太小时候总说,太爷爷对她的父母非常好,虽然是上门女婿,可也是正儿八经的把两位老人当成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