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个毒妇,我好心给你送肉,结果你还算计我!”
贾彦得知消息眼中也不由闪烁出几分寒光。
王夫人的算计他心知肚明。
表面上说是给他打造一副铠甲好助他去边疆战场之上建功立业。
但实际上又何尝不是逼他去上战场。
毕竟现在事情经王夫人这么一大张旗鼓的宣扬。
贾彦想不去投军都不行了,否则他的名誉都将彻底扫地。
而若去的话,那么战场之上刀剑无眼,正常情况下就是妥妥的九死一生,除非武力值高达九十以上的超级武将,否则就算是武力值八十以上的一流武将都未必能保证有多少存活率。
王夫人的心思不可谓不毒。
好在他贾彦有挂。
经过八年的练武发育他如今也有了超级武将的实力,在战场上只要不是陷入太深的层层包围的话自保已经绰绰有余。
但被人这般针对算计。
心情岂能好。
哪怕贾彦原本就已经有了去投军的心思。
同时他也不由思忖。
王夫人怎么好端端又算计起了自己,这些年她的火力不是一直在赵姨娘和贾环母子身上吗。
难道是因为兔肉的事情自己没有和赵姨娘吵起来还给了她肉。
所以惹得王夫人不高兴。
贾彦有些想不明白。
但想不明白他也没有多深究。
反正这笔账先心里记下,今后必定一一和王夫人清算。
此时的荣国府中。
经过王夫的有意宣传。
所有人也都对贾彦开始议论纷纷。
“哼,又是个追名逐利的禄蠹,名利的奴隶,当真是污臭不堪,以后我这里不准谈论这个人。”
紫芸轩中。
贾宝玉听丫鬟们谈论贾彦要去边疆投军建功立业的消息顿时忍不住厌恶道。
他素来淡泊名利,最不喜欢的就是经济仕途。
在他看来,那些追名逐利的人都不过只是一群禄蠹罢了。
众丫鬟见宝二爷生气也顿时纷纷噤声。
唯有袭人在旁柔声劝诫道:“二爷切莫再说这些话,小心被老爷听去,而且彦公子欲投军建功立业,也是心怀大志为我荣国争光应该尊敬才是。”
袭人原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因性格温柔,处事稳重而被贾母派到贾宝玉身边。
其如今也是贾宝玉身边的首席大丫鬟。
对于贾宝玉排斥仕途经济的性格袭人也一直不认同。
因为她贫寒出身,更清楚仕途经济的重要性,就说贾宝玉如今所过的锦衣玉食生活,哪一样不是依靠贾家的权势得来的。
若无贾家权势贾宝玉又岂能过上今日的锦衣玉食生活。
为此袭人也一直劝诫贾宝玉。
但奈何。
毫无作用。
就像对于袭人此刻的劝诫。
贾宝玉也只听进了袭人说的前半句。
听袭人说到父亲贾政,贾宝玉这才嘟囔着嘴再不敢多言。
因为贾政对贾宝玉是真敢下手。
所以贾宝玉也很怕贾政。
与此同时。
荣国府贾琏和王熙凤夫妻所住的院子中。
“听闻彦兄弟要准备去参军了?”
贾琏洗了个脸看向王熙凤道。
“嗯,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府中都在说了。”
王熙凤点了点头。
“那到时候我得去送送,彦兄弟志存高远,从小就心怀大致,此去若真能成就一番功业,也是为我荣国府争光。”
“你明日派人去帮我打听打听,看看彦兄弟准备何时动身前往边疆,虽然彦兄弟平日在府内低调少与人往来,但参军这么大的事,我这个做兄长的也不能当不知道,届时该去送送。”
贾琏又道。
“我明儿个就让平儿去桂花苑问问。”王熙凤闻言也应道,她也觉得贾琏该去送送,毕竟于情是兄弟,于利万一贾彦真的在战场上建功立业,那现在打好关系也无疑是最好的时机。
“另外今后桂花苑那边,周姨娘能照顾的你也多照顾一下,战场上九死一生,彦兄弟豁出命去为我荣国府争光,我们也当尽力支持。”
贾琏继续道。
相比起贾宝玉对贾彦要去投军的态度。
贾琏这里可谓是天然之别。
---------------
“孩儿拜见父亲。”
翌日。
清晨一早。
荣禧堂的贾政书房中。
贾彦看向贾政恭敬行礼道。
贾政看着贾彦玉树临风的模样和得体的衣着礼节也不由心中暗暗满意道。
“听闻你已经准备要去边疆投军。”
他也是昨晚听闻了贾彦已经准备要去边疆投军的消息后才一早将贾彦叫过来。
“是,细数下来,孩儿练武已有八载,如今也已有十六岁,是时候去战场上建功立业了。”
贾彦立即道。
虽然如今的事情是王夫人设计搞出来的。
但贾彦也只能顺势而为了。
尤其是在贾政面前。
因为贾彦非常清楚贾政的性格。
贾政为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性格迂腐保守却也颇为正直,虽然能力有限,但心里也还是有公道的。
对于贾政这种父亲。
最好的做法就是顺着他的脾气说话。
“此去若不能回呢?”
贾政闻言则是又问道。
“那便不回。”贾彦神色平静却语气坚决道:“孩儿此去,要么建功立业,要么战死沙场,绝无第三种可能,如此,方不堕我贾家门楣。”
“好!”
贾政听到这里也顿时不由高兴的大声叫好一声,看向贾彦的目光也是只觉越看越满意。
虽然贾彦只是庶子。
但这一刻。
贾政感觉贾彦这个庶子可比贾宝玉那个嫡子顺眼多了。
虽为庶子,却心怀大志,勤学上进。
这不比那个整天混在女人堆里只知风花雪月不思上进的嫡子强千倍万倍。
“很好,能有此志气,确实无愧为我贾家儿郎,不过去边疆投军一事,你先缓一些时日。”
贾政又道。
“这是为何?”
贾彦闻言顿时不由疑惑的看向贾彦。
贾政解释道:“自十年前燕云十六州割让丢失后,匈奴屡屡侵犯我大聖边境,就连鞑子、西夏、吐蕃等异族也频频劫掠边疆,为此,近日朝堂上有人向陛下上奏效仿前朝开设武举。”
“此事目前虽然还未有结果,但我观陛下似对武举一事十分青睐,此事多半能成。”
“若真成,那你要想参军建功立业的话,参加武举对你而言无疑是一条更好的道路。”
“”
贾彦闻言也顿时眼神大亮。
大聖王朝开国以来都只有文科举而没有武科举。
但如果武科举真的举办的话。
那对贾彦来说无疑是个绝佳的机会。
毕竟相比起就现在这样一介白身冲向边疆。
要是能在武科举上夺得功名甚至是拿下武状元的话肯定会更好。
毕竟起步都不一样。
“多谢父亲指点,孩儿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