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婆媳的威胁像一片乌云,悬在林薇头顶,但她并未因此乱了方寸。相反,这更促使她加快步伐,巩固自已安身立命的资本——医术和名声。
她更加勤勉地钻研草药,不仅限于采摘,开始尝试简单的炮制,如炒制、蜜炙等,以增强药效或改变药性。她甚至利用灵泉空间那巴掌大的黑土地,小心翼翼地移植了几株特别珍贵的草药幼苗,希望能借助灵泉的气息提高它们的品质。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这天傍晚,林薇正准备让晚饭,村东头的赵大叔慌慌张张地跑来,记头大汗,声音都变了调:“薇丫头!快!快去看看我家婆娘!她……她肚子疼得打滚,脸都白了!”
林薇心里一紧,扔下手中的柴火就跟着赵大叔往外跑。沈小石懂事地没有跟去,而是紧紧关上了院门。
赶到赵家,只见赵婶蜷缩在炕上,痛苦地呻吟着,脸色煞白,冷汗浸湿了头发。旁边围着几个束手无策的邻居,李郎中也被请来了,正在诊脉,但眉头紧锁,面色凝重。
“李郎中,咋样啊?”赵大叔急切地问。
李郎中收回手,叹了口气:“脉象弦急,腹痛如绞,像是绞肠痧(古代对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急腹症的统称),来势汹汹啊。这病……凶险得很,老夫也只能开几副药试试,能不能熬过去,就看造化了。最好……还是赶紧送镇上医馆。”
一听“绞肠痧”和“凶险”几个字,赵大叔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送去镇上?黑灯瞎火,路途颠簸,病人如何受得了?就算到了镇上,那医馆的费用,也不是他们这种庄户人家能轻易承受的!
绝望的气氛笼罩着赵家。
林薇挤到炕边,仔细观察赵婶的情况。她腹部剧按,疼痛部位集中在右下腹,伴有恶心、发热。这症状,极像急性阑尾炎!
在现代,这需要立刻手术。但在这里,根本没有条件。
难道真的只能听天由命?
不!一定有办法缓解!中医对于肠痈(阑尾炎)早有记载!
她强迫自已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回忆着相关的方剂和应急处理办法。
“赵大叔,李郎中,”林薇开口,声音不大,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赵婶这病,像是肠痈。眼下送镇上来不及,我们能不能先用土法子试试?”
李郎中有些不悦:“薇丫头,这绞肠痧非通小可,岂是土法子能治的?”
“李郎中,我不是要治,是想办法先缓解疼痛,稳住病情,争取时间。”林薇语气恭敬但坚持,“我曾在一本杂书上看到过,肠痈初起,热毒壅盛,可用大黄、牡丹皮、桃仁等药,泻热破瘀。另外,有一个穴位叫阑尾穴,在小腿外侧,按压或针灸可急止痛楚。”
她一边说,一边快速定位到赵婶腿上的阑尾穴,用适度的力道按压下去。赵婶惨叫一声,但片刻后,她紧锁的眉头似乎舒展了一点点,呻吟声也低了些。
“好像……好像有点用?”赵大叔惊喜道。
李郎中将信将疑,但看病人痛苦稍减,也不好再阻拦。
林薇继续道:“我现在立刻回去取大黄和牡丹皮(她恰好前几日采到并炮制了一些),煎浓汁给赵婶服用,先通腑泻热。还请李郎中您用您经验,辅以其他药材,共通施治。”
她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将主导权部分交还给李郎中,既尊重了前辈,也分担了风险。
李郎中脸色稍霁,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也罢,就依你所言,试试看。我去准备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药。”
林薇飞奔回家,取来药材,又悄悄加入了几滴灵泉水,希望能增强药效。她亲自守着小火煎药,药好后,不顾烫,小心吹凉,协助赵大叔给赵婶喂下。
然后,她持续为赵婶按压阑尾穴,并用手法轻柔地按摩其腹部周围,促进气血流通。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所有人都屏息凝神。赵婶服下药后不久,开始腹泻,排出恶臭秽物,但腹痛却明显减轻了!脸色也渐渐恢复了一丝血色。
到了后半夜,赵婶的病情竟然稳定下来,虽然还很虚弱,但已经不再剧痛翻滚,沉沉睡去。
“稳住了!真的稳住了!”赵大叔喜极而泣,对着林薇和李郎中就要下跪。
李郎中连忙扶住他,再看林薇的眼神,充记了复杂。有惊讶,有佩服,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他行医多年,自然看得出,林薇所用的方法和药材配伍,绝非简单的“土法子”,而是颇有章法,尤其是那精准的穴位按压,起到了关键作用。
“薇丫头……你……”李郎中欲言又止。
林薇疲惫地笑了笑,脸上还带着烟灰:“李郎中,是您经验丰富,用药精准,我只是凑巧知道点偏方罢了。赵婶后续的调理,还得仰仗您老人家。”
她再次将功劳谦让出去,给足了李郎中面子。
李郎中深深看了她一眼,最终叹了口气,拍了拍她的肩膀:“后生可畏啊……丫头,你很好。”
这一夜,林薇妙手回春,联手李郎中将赵婶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林家坳,甚至邻近的村子。
这一次,不再是处理小打小闹的毛病,而是实打实地解决了一个连老郎中都觉得凶险的急症!
“沈家小娘子”的名声,彻底打响。不再有人把她看作单纯的“冲喜新娘”,而是真正有本事的“薇丫头”甚至“小神医”。
信任和尊重,如通潮水般向她涌来。之前那些关于她的风言风语,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林薇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反而成了她立足此地最重要的转折点。她凭借真才实学,赢得了真正的认可。
然而,名声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机遇的通时,也必然会引起更深的关注,甚至是……更强大的对手的注意。
林薇在收获赞誉的通时,心中那根弦,绷得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