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旧u盘,插入电脑,调出一份加密文档:“这是当年的开发日志,里面记录了每个模块的漏洞和后门位置。”文档打开,里面密密麻麻的代码注释和修改记录,和屏幕上的软件架构完全对应,甚至连标注错误的符号都一模一样。
赵宇不再犹豫,手指重新回到键盘上,按照陈默的指引,开始编写锁定校验位的程序。陈默则负责拆解反破解模块,他的操作手法和赵宇截然不同——赵宇偏向暴力破解,靠速度和算法覆盖突破防线,而陈默的代码更像是“精准外科手术”,每一行指令都恰好切在模块的薄弱点上,没有多余的冗余。
林默和张队站在后面,大气不敢喘。技术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的“噼啪”声,屏幕上的红色警告框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数据读取中”提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天色从午后渐渐沉到黄昏,桌上的空可乐罐堆了半人高,终于,赵宇猛地按下回车键,屏幕上跳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界面。
“成了!”赵宇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他快速滑动鼠标,数据库里清晰地记录着3000多条国内用户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甚至还有“是否有老人/孩子”“近期是否有贷款需求”等精准标签——这些都是诈骗团伙筛选目标的关键依据。
陈默的手指却在这时停住了,他盯着数据库里一条标注“学生,父母务农,急需兼职”的记录,眼神暗了下去。林默注意到他的异常,走过去轻声问:“怎么了?”
“没什么。”陈默摇摇头,快速关掉那条记录,指尖却在键盘上顿了顿,“这个数据库里的受害者,大部分都是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还有不少老人和单亲家庭。”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林默知道,这是他内心负罪感的流露——曾经,他就是为这样的系统编写代码,如今,终于有机会亲手摧毁它。
“还有更重要的。”赵宇突然调出一个隐藏文件夹,里面是“诈骗话术系统”的核心逻辑,包括“如何用亲情胁迫”“如何伪造官方身份”“如何催缴‘保证金’”等12套完整话术模板,甚至还有应对警方询问的“反侦察话术”。
“我们可以基于这个,做一个‘诈骗话术识别插件’。”陈默突然开口,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把这些话术关键词和语气特征录入算法,只要接到符合特征的来电,插件就能自动标注‘疑似诈骗’,还能同步推送预警信息到反诈中心。”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林默立刻安排:“赵宇,你负责提取话术关键词和特征值;陈默,你负责插件的核心算法编写;张队,麻烦协调技术人员,把插件接入国内的通讯系统,优先在海都市试点。”
分工明确后,技术室里再次陷入忙碌。赵宇将话术模板拆解成2000多个关键词,用红色标注出“紧急”“保证金”“境外”等高危词汇;陈默则基于自己对“蜂巢”话术逻辑的了解,编写识别算法,甚至加入了“语气波动识别”——诈骗分子在撒谎时的语气颤抖,也能被插件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