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市反诈中心技术室的时钟指向凌晨两点,白炽灯的光线在满桌的电子零件上投下冷硬的阴影。陈默面前摊着一张泛黄的电路图,是他三年前被迫为蜂巢研发信号屏蔽装置时偷偷画的备份,图纸边缘被反复摩挲得发毛,上面用红笔标注的“频率漏洞”,此刻成了破解黑礁园区通讯难题的唯一希望。
“还是不行?”林默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看到陈默将第三块电路板扔进废料盒,眉头拧得更紧。距离“破礁计划”突袭只剩三天,赵宇刚用模拟信号测试出黑礁园区的屏蔽强度——能覆盖5公里范围的全频段干扰,普通对讲机、卫星电话在园区内都会变成“哑巴”,一旦突袭小队潜入,很可能和外围失去联系,陷入“内外失联”的绝境。
陈默摇摇头,手指捏着一把镊子,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蜂巢的屏蔽装置用了‘动态跳频’技术,每秒切换8个频段,普通通讯器根本跟不上频率变化。我刚才试了三种穿透方案,信号最多只能在屏蔽环境里维持10秒,还会被反向追踪位置。”他顿了顿,拿起那张旧电路图,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当年我被迫加了个‘后门’——屏蔽装置对12ghz的低频信号屏蔽效果会减弱,但这个频段穿透力太差,在园区的钢筋结构里会被严重衰减。”
林默凑过去,看着图纸上的红笔标记,突然想起之前截获的蜂巢服务器数据:“赵宇说过,园区的诈骗机房用的是老式钢筋,墙体没有做防电磁处理,要是能把通讯器的信号调成脉冲模式,会不会增强穿透力?”
陈默的眼睛瞬间亮了。他猛地抓过笔记本,飞快地写下公式:“脉冲模式+低频信号!对,用短时间高强度的脉冲波突破屏蔽,再用低频段维持通话,既能避开屏蔽频段,又能穿透墙体!”他起身翻找零件箱,从里面掏出一堆旧对讲机、拆下来的手机芯片,还有一卷细如发丝的镀银铜线,“我需要赵宇帮忙,他能调出自适应跳频算法,让通讯器自动避开屏蔽最强的频段。”
赵宇被叫醒时,还抱着电脑趴在桌上打盹。听到陈默的方案,他瞬间清醒,揉着眼睛凑到屏幕前:“自适应跳频没问题,我之前破解过蜂巢的跳频规律,能写个小程序让通讯器每秒扫描16个频段,自动选择屏蔽最弱的通道。但脉冲信号需要特制的功率放大器,咱们手里的零件够吗?”
“够!”陈默从旧对讲机里拆出一个黑色芯片,“这是军用级的功率芯片,当年蜂巢从黑市弄来的,我偷偷留了几个,能把信号强度提升3倍,刚好够脉冲波穿透3层钢筋墙。”他说着,开始在面包板上焊接电路,镊子夹着细小的铜线,精准地粘在芯片引脚处,“外壳用钛合金薄片,轻便还能防干扰,体积控制在打火机大小,刚好能塞进战术背心的侧兜。”
技术室的灯光亮了整整一夜。晨光透过窗户时,陈默手里终于捏着一个巴掌大的装置——银灰色的外壳,顶端是根可折叠的细天线,侧面有两个按钮,分别标注“开机”和“紧急呼叫”。他按下开机键,装置发出轻微的“嗡”声,屏幕上跳出一行绿色字样:“频段扫描中,当前屏蔽强度:0”。
“该测试了。”林默推着一个金属屏蔽箱走进来,里面装着模拟黑礁园区屏蔽强度的发生器,“赵宇已经把算法装进通讯器了,现在模拟最高屏蔽强度,看看能不能通话。”
赵宇将通讯器放进屏蔽箱,关上箱门,按下发生器开关。屏幕上的“屏蔽强度”瞬间跳到95,相当于黑礁园区中心的干扰强度。陈默按下通讯器的通话键,对着麦克风说:“这里是陈默,测试通讯,收到请回复。”
几秒钟后,放在外面的接收端传来清晰的声音:“收到,信号清晰,无延迟。”赵宇盯着示波器,波形图稳定得没有一丝波动,“脉冲波成功突破屏蔽,低频段维持稳定,续航测试显示能连续使用8小时,足够支撑整个突袭行动!”